首页>
根据【关键词:传统文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109 条
-
试析畲族传统文化中的女性意识
-
作者:
陈书纪
肖来付
来源: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畲族
女性意识
传统文化
-
描述:
畲族传统文化渗透着浓厚的女性意识,在畲族传统文化中,他们用自己民族的独特的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展现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展现出畲族女性的魅力,是畲族人民对女性个体价值和人格尊严的肯定。文中从传统文化的视角,探究畲族独特的女性意识,对当今女性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女性意识的觉醒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三言”女性群像中的雅俗共赏趋向
-
作者:
秦晓梅
来源: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雅俗共融
“三言”女性
市井文化
传统文化
-
描述:
"三言"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市井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趋向。在文人参与到小说创作中之后,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明显地具有了文人的叙事意向和审美趣味;但是多变的人物命运,曲折的故事情节又是"三言
-
经典名著女主人公形象比较研究
-
作者:
卜小伟
来源: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蜕变
新文化
传统文化
-
描述:
张爱玲和玛格丽特·米切尔以女性特有的思维、独特的视角,真实成功地塑造了两个同样生活于乱世,却生活在不同国度的中西方女性角色-白流苏和斯佳丽.这两个女性角色深入人心,中外学者对她们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但以往的研究往往把她们作为变革时期新兴独立的、女性意识觉醒的女权主义代表,其中不乏单独针对两个女性形象之一的研究论述,但将她俩并举对比的研究论文就相对较少了,更是缺乏系统地从中西方文化对比方面来入手对人物形象与思想内涵的分析.
-
孤独的游魂——略论鲁迅小说与“京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焦兰周
来源: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神
奴隶
传统文化
“孝”
-
描述:
在文本世界中,鲁迅笔下的女性是丑的,是奴隶。而在沈从文等“京派”小说家的笔下却是美的,是女神。他们的文化想象和文化表达截然不同,前者决绝地反对传统文化,而后者顽固地捍卫传统文化。
-
论清末民初鸳鸯蝴蝶派作家的文化选择
-
作者:
鲁毅
来源:
船山学刊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鸳鸯蝴蝶派
现代性
社会转型
传统文化
-
描述:
选择,应放置在20世纪初的复古主义思潮及社会现实的激变中考察,鸳蝴派作家认为传统文化观念,而不是西方文化理念,更适合作为转型社会必需的价值规范。他们在对传统文化观念的开掘与转化中,形成了区别于五四文学吸收外来文化资源实现现代转型的另一种潜在传统。
-
田小娥,白鹿原上悲壮的先行者
-
作者:
童媛华
来源:
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壮的先行者
田小娥
传统文化
-
描述:
以性为枪,像飞蛾投火,只身扑向狰狞的封建家族专制文化堡垒,死不屈服,这就是田小娥留给我们的悲壮的先行者形象。田小娥是《白鹿原》中最具悲剧价值和典型意义的女性形象,她的不屈精神启迪着我们,感动着我们。她是儒家文化衰亡过程中的一道闪电,虽然转瞬即逝,但意义却非常久远。
-
超越传统文化视角-试探女性文本颠覆贞节观念的意义
-
作者:
戴薇薇
来源: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文本
反贞节
传统文化
自我救赎
-
描述:
本文以中国现代男性文本作为参照物,从女性自我重塑的方式和角度解读女性文本颠覆贞节观念的意义,旨在展示女性文本对“反贞节”女性形象的丰富以及对传统文化视角下女性形象定式的解构,表现中国知识女性的逐步觉醒和自我救赎。
-
女性的隐喻:我国当代海外移民作家作品的一种解读
-
作者:
胡春梅
来源: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融合
传统文化
海外移民作家
女性
-
描述:
本文以当代我国海外移民作家的作品为考察对象,通过其中女性人物的分析,从对母国文化的反思、改变和融合三个层面,揭示了作家们的"中国意识"。女性形象的隐喻,揭示了传统之桎梏,引入异质文化作为审视传统藩篱的策略,并表征着中西文化的融合。移民作家的思考对于今日中国文化的建设有着深远意义。
-
论鸣凤之死是一种必然
-
作者:
王涛
来源: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鸣凤
社会成因
传统文化
心理
-
描述:
在巴金精心刻画的被损害与被侮辱的青年女性形象中,鸣凤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她美丽、聪明、善良、纯洁、无私,但终究无法跨越等级制度的高墙,成为封建社会的牺牲品。本文拟从社会成因、传统文化、作者的叙事角度与艺术构思三方面探讨鸣凤的悲剧是一种必然。
-
男性世界的同谋:婆婆:中国现代文学女性形象之一
-
作者:
罗雪松
来源:
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根源
婆婆
传统文化
-
描述:
成功的女性形象的塑造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成就之一。从文化角度看 ,现代文学的女性形象可分两大类 ,传统女性与现代女性。本文对传统女性中一个特殊的阶层———旧式家庭中的婆婆的形象进行分析 ,试图发掘其“特权”存在的历史文化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