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放逐:男权神话下女性主体的缺席——观电视连续剧《军歌嘹亮》
作者: 张华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电视连续剧   《军歌嘹亮》   导演   男权文化   战争题材   李舒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描述: 由石钟山编剧、李舒导演的电视连续剧《军歌嘹亮》在一阵热炒声中,隆重登场了。作为一部借战争题材而深入到军人的个人生活世界的电视剧,它让观众在继《激情燃烧的岁月》之后,再一次重温了英雄主义的豪气和硝烟迷漫中军人的英姿。但如果从社会性别视角切入观看这部电视剧,就会发现该剧在有意规避高度意识形态化走向时,过于追求可观性、通俗性,于是女性形象便责无旁贷地成为“可观性”的牺牲品。
从《尖尖的枞树之乡》看朱厄特创作的女性视角
作者: 金莉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作品   女性视角   女性话语   女权主义   朱厄特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人与自然   叙述人   枞树  
描述: 萨拉·奥恩·朱厄特(SarahOrneJewet,1849—1909)是19世纪下半叶美国著名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尖尖的枞树之乡》(TheCountryofthePointedFirs,1896)是美国文学中的优秀作品。美国20世纪初著名女作家威拉·...
试论《红楼梦》人物塑造的所谓“影子说”
作者: 刘晓峰   来源: 绥化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红楼梦   薛宝钗   影子说   晴雯   类型化   人物塑造   女性形象   袭人   林黛玉   人物形象  
描述: 清人涂瀛在《红楼梦问答》中说: 袭人,宝钗之影子也;写袭人所以写宝钗也。晴雯,黛玉之影子也;写晴雯所以写黛玉也。这两段话揭示的是《红楼梦》中人物描写的类型化问题。《红楼梦》善于刻划女性形象,而林黛玉、薛宝钗、晴雯、袭人等刻划得尤为生动。作者何以取得这样大的成功?
《三国演义》人物塑造的类型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格设计
作者: 易锦海   来源: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物类型化   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   三国演义   传统文化人格   艺术典型   女性人格   人物塑造   儒家文化   女性形象  
描述: 对于《三国演义》这部古典长篇文学名著的讨论与研究,近几年来,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对小说中的许多艺术形象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研究的范围也有了新的开拓,这是令人十分可喜的现象。一部长篇小说,尤其是象《三国演义》这样的长篇历
影视圈
作者: 暂无 来源: 当代电视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母亲形象   四大古典名著   中国电影   最佳女主角奖   艺术处理   甲方乙方   发行放映   威尼斯电影节   人物塑造   电视剧创作  
描述: 电视剧《水浒传》力求“三突破"《水浒传》力求在三方面有所突破:一,突破原著对女性形象的不公正描写;二、突破武打的单调草率;三,打破虚假的艺术处理。作为搬上屏幕的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最后一部,力争超过前三部的水平,既忠于原著又不囿于原著,让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人爱看,编剧冉平、杨争光在人物塑造上大胆打破“淫夫荡
蒲松龄研究论文索引(1980~1995)
作者: 朴桂花   来源: 蒲松龄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论文索引   蒲松龄研究集刊   明清小说   王枝忠   聊斋志异   雷群明   心理描写   林植峰   人物塑造   审美价值  
描述: 蒲松龄研究论文索引(1980~1995)(韩国)朴桂花(续本刊1996年第4期)真漫亚:一场幻想都成梦,几卷残书不合宜——试谈蒲松龄和他笔下的考生形象《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1987.2秦效成:论《聊斋志异》女性形象的审美价值——兼谈蒲松龄的审美...
浅析《玩具总动员》系列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张娟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海内外观众   社会性别   玩具总动员   皮克斯   动画电影   女性人物形象   女性角色   系列电影   人物塑造   生活真实  
描述: 生命力,除了善于讲故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成功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而其中的女性角色在特定境遇下以玩具世界的独特体验碰撞出了生活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完美火花,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丹尼尔·德隆达》女性人物塑造的文内互文研究
作者: 李宁   薛媛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本   朱丽娅   其他人物   文本意义   乔治·艾略特   文本作者   人物塑造   著名理论家   解析研究  
描述: 文本是在与其他文本相关时才能确定自身位置,每一个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亚文本或互文本。在这种理论的框架中,文本作者的重要性大大减小,作者的作用被减低为文本的相互游戏提供场所或空间 [1] 。在乔治·艾略特
女性人物塑造和奥尼尔的创作心态
作者: 万俊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尼尔   女性主义者   《奇异的插曲》   阿尼姆斯   《榆树下的欲望》   陷阱   《悲悼》   人物塑造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人物  
描述: 人们把上帝想象成一个男人,这一开始就错了,当然女人们是这么看上帝的,但男人们应该谦卑一点,记住他们的母亲,把上帝看成一个女人!——可众神之神——我们的主——却一直是个男人。 ——尼娜(《奇异的插曲》第二幕)
浅谈丁玲小说女性人物塑造
作者: 曾克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同呼吸共命运   贞贞   文学生涯   创作道路   至高荣誉   钱文贵   莎菲   人物塑造   弥留之际   田家冲  
描述: 丁玲同志是我们中国著名的、享有至高荣誉的女作家,革命的老作家.她的生命、文学生涯、创作道路,可以说是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同呼吸共命运,一同受难、一同斗争、一同胜利的.丁玲和她的作品,都是时代的产儿.她为人民而愤怒、抗争、歌唱.她是中国人民的,也是属于全世界进步人民的.这不仅仅因为她在50年代荣获了斯大林文学奖和她弥留之际又为美国文学艺术院的知名人士一致通过被授予荣誉院士的称号,更因为她的作品,越来越多地为中外读者阅读、拥戴.
< 1 2 3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