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十七年电影的女性形象塑造
-
作者:
薛媛
来源:
电影文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价值观
社会意识
十七年电影
女性形象
-
描述:
1949—1966年的十七年电影由于处在特殊的创作背景下,女性人物形象也因而被赋予了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与时代气息。例如,以男性规范为创作导向,弱化了女性的价值观与自我意识;着力塑造事业洪流中的女性形象,家庭意象被置于后景;以女性个体经历折射社会时代精神,抒发诉苦迎新的情感体悟;女性人物群像整体呈现出一种质朴美与崇高感。
-
《丹尼尔·德隆达》女性人物塑造的文内互文研究
-
作者:
李宁
薛媛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本
朱丽娅
其他人物
文本意义
乔治·艾略特
文本作者
人物塑造
著名理论家
解析研究
-
描述:
文本是在与其他文本相关时才能确定自身位置,每一个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亚文本或互文本。在这种理论的框架中,文本作者的重要性大大减小,作者的作用被减低为文本的相互游戏提供场所或空间 [1] 。在乔治·艾略特
-
延安时期女性文学与同时期英美女性文学比较研究
-
作者:
李宁
薛媛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延安时期英美女性文学共振差异
-
描述:
比较研究延安时期的女性文学与同时期英美女性文学的共振和差异,可以丰富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的内涵和拓展其外延;同时,延安时期女性文学刚健、激昂的特征,打破了传统女性文学的私人化与封闭性,无疑为这一时期的世界女性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
女性文学的进化:从《简·爱》,《丹尼尔·德隆达》到《占有》
-
作者:
李宁
薛媛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
他者
女性文学
-
描述:
三部女性文学文本勾勒了女性从从属性的“他者”到独立的主体性的人的生成过程,也完成了女性从野兽(伯莎)—人蛇(格温德琳)—人(莫德)的进化历程,共同构成了一条女性抗争的历史长河。
-
2011年新诗期刊研究论文索引
-
作者:
薛媛元
李润霞
来源:
中国诗歌研究动态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艺报》
文学教育
《诗刊》
《名作欣赏》
诗歌精神
上半月
诗歌月刊
青年文学家
诗探索
《中华读书报》
-
描述:
一月1.《1976年的穆旦和他的诗歌》,李茹君,《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期,第21页。2.《〈21世纪诗歌排行榜〉键入3个关键词》,刘霄,《中华读书报》,2011年1月12日,第2版。3.《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