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阿尼姆斯】搜索到相关结果 8 条
-
颠覆传统的女性——用荣格的原型理论分析《荆棘鸟》中的玛丽·卡森
-
作者:
王艳飞
张少恩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荆棘鸟》
原型
阿尼姆斯
荣格
-
描述:
小说《荆棘鸟》讲述克里利一家三代人的传奇故事,浓缩了女性追求爱情,抗争命运的艰辛过程,塑造了让人回味无穷的聪明、勇敢、不同寻常的女性形象。本文利用荣格原型理论中的原型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进行探讨,阐述阿尼姆斯原型在玛丽.卡森身上的显现。
-
《丹麦女孩》中的“双性同体”原型形象
-
作者:
罗玲
来源:
世界文学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尼玛
人格面具
阿尼姆斯
双性同体
《丹麦女孩》
-
描述:
《丹麦女孩》由美国现代作家大卫·埃伯索弗特创作,于2000年出版。小说讲述了丹麦男性画家艾纳从心理和生理转变为女性人格莉莉(艾纳内心女性形象)的故事。本文应用荣格原型理论之'人格面具,阿尼玛以及阿尼姆斯',剖析艾纳是如何把成长为莉莉的无意识阿尼玛当作一个内心人物来经历,以及莉莉是如何冲破艾纳意识和社会世俗禁锢,并战胜艾纳的人格面具成为一名真正的社会女性,进而探索在现实生活中与艾纳类似的社会人是如何走向变性道路,以及随着他(她)们的阿尼玛或阿尼姆斯逐渐战胜人格面具时,他们内心又是如何发展与成长的。这种精神心
-
阿尼姆斯原型视角观照下的《爱玛》主要女性人物
-
作者:
刘雪琪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投射
爱玛
阿尼姆斯
荣格
女性人物
-
描述:
在荣格原型理论之阿尼姆斯原型的观照下,《爱玛》主要女性人物之阿尼姆斯即男性特质,因个体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在发展程度上存在极大差异。爱玛因阿尼姆斯发展过度而男性特质突出,由其被动投射觅得情感归宿;简·费尔法克斯因阿尼姆斯发展适度而提供合理补偿,其正确投射成就美满姻缘;哈丽埃特则因阿尼姆斯发展不足而女性特质浓重,异性交往经历使其得到促发,并最终正确投射。
-
小说《米德尔马契》中乔治·爱略特的男性形象解析
-
作者:
杨慧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尼玛
男性形象
阿尼姆斯
男性形象/女性形象二元对立结构
女性形象
-
描述:
本文主要分析乔治·爱略特的代表作《米德尔马契》中的男性形象。在维多利亚时代,一个新兴的阶级——职业人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工作对于男人开始变得至关重要,以致于男性权威形象不得不建立在工作的成就上。男人需要借助工作来控制自己,进而控制他人。乔治·爱略特,作为一位职业女性,在当时男权统治下的社会,不得不时常与她的男性同行以及社会的男性权威意识谈判,对传统的男性权威形象持有自己的观点,并把这些观点反映到她的小说中。《米德尔马契》中的男性主人公代表职业人士阶级(后人多称为中产阶级),乔治·爱略特通过代表传统男性权威
-
珍妮的个性化进程:用荣格原型理论分析《他们眼望上苍》
-
作者:
任平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格面具
原型
阿尼姆斯
个性化
他们眼望上苍
-
描述:
佐拉·尼尔·赫斯顿(Zora Neale Hurston,1891-1960)是非裔美国文学重要的女性作家。她是小说家、民俗学家、剧作家和人类学家。她被认为是黑人女性文学之母。艾丽斯·沃克和托尼·莫里森及其他黑人女作家都受到她的影响。她的作品体现了黑人女性的觉醒,被看作是黑人女性文学的里程碑。《他们眼望上苍》(1937)被认为是佐拉·尼尔·赫斯顿最优秀的作品。1937年这部作品刚发表时,并未受到今天的这种关注。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佐拉·尼尔·赫斯顿以及她的作品获得了人们的重新发掘和评价,关于赫斯顿和
-
荣格分析心理学理论观照下《梅莉丝》中的人物形象探析
-
作者:
王俊英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尼玛
探析
荣格分析心理学
人格面具
原型意象
阿尼姆斯
老师
理论观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布兰特·哈特善于捕捉形形色色的西部人物的憧憬、愿望、欢乐以及难以避免的失望和痛苦,对女性人物的描写是哈特短篇小说的一大亮点。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多变,性情各异,有些女性个性张扬、生活坎坷,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如梅莉丝,她敢爱敢恨,性格倔强、桀骜不驯、嫉恶如仇,敢于抗争教会的虚伪,厌恶周围人群的市侩;还有些女性庸俗世故,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如克莱蒂,她是史
-
女性人物塑造和奥尼尔的创作心态
-
作者:
万俊
来源:
戏剧艺术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奥尼尔
女性主义者
《奇异的插曲》
阿尼姆斯
《榆树下的欲望》
陷阱
《悲悼》
人物塑造
弗吉尼亚·伍尔夫
女性人物
-
描述:
人们把上帝想象成一个男人,这一开始就错了,当然女人们是这么看上帝的,但男人们应该谦卑一点,记住他们的母亲,把上帝看成一个女人!——可众神之神——我们的主——却一直是个男人。 ——尼娜(《奇异的插曲》第二幕)
-
对《太阳照样升起》中女主人公勃莱特·阿什利的荣格式解读
-
作者:
陈飞霞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阿尼玛
勃莱特·阿什利
阿尼姆斯
面具
个人无意识
海明威
集体无意识
阴影
-
描述:
《太阳照样升起》是海明威的名作之一。小说自1926年问世以来,对其进行的研究和评论可谓汗牛充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关《太阳照样升起》的研究已经是硕果累累,评论者已经运用一系列诸如女性主义、结构主义、印象主义、后现代主义和生态主义等文学理论来解读此小说及作者。小说引起如此多样芜杂甚至相互矛盾阐释,恰恰证明了其深刻性和研究价值。勃莱特·阿什利是该小说的中心人物,小说中所有的冲突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因她引起的,因此一直以来她都是评论界关注的焦点。由于她的放荡不羁,许多评论家对其都持否定态度,并将其定为“魔女”。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