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29 条
-
从寡妇到地母的生命赞歌
-
作者:
彭明坤
来源:
潍坊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命赞歌
救赎
人性
王葡萄
包容
-
描述:
作为一个寡妇,王葡萄颠覆了人们印象中的传统的女性文学形象,她懵懂纯真,简单的外表下却具有自然天性,她用母性包容情怀、用宽大的精神胸怀和自己的身体,拯救了一个个不幸和混沌中的男人女人,让他们回归生命的本源,从而完成了对他们的人性的救赎,谱写出一曲曲生命的赞歌。
-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余华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张梅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人性
写作风格
描写
女性主义视角
许三观
余华
作品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余华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入读者视野的,他的小说以一种冷静的笔调描写死亡和暴力,给人血腥冷酷之感,在此基础上揭示人性的残酷和存在的荒谬。直到20世纪90年代余华的写作风格发生了转变,他的小说在描写底层生活的血泪时仍然保持了冷静的笔触,但更为明显的是加入了悲天悯人的因素。
-
1945年前后:主观的历史:墨白小说中的阶级与人性的冲突
-
作者:
江媛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私有财产
中国社会
人性
女性符号
权力
霍乱
隐喻
女性形象
男人
男性霸权
-
描述:
《霍乱》,性的政治烙印《霍乱》根植于性爱,诊断出人性的痼疾,揭示了男性个体为满足私欲所借助的暴力及阴谋。性为此带上深刻的政治烙印,并经权力的暴力作用,将权欲转化成兽欲,将女人转变成私有财产。男性霸权及物化的女性形象小说《霍乱》以切入
-
历史困境与女性命运:评严歌苓的《小姨多鹤》
-
作者:
陈俊
来源:
小说评论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叙事
人性
新历史小说
社会历史
困境
女性命运
东方女性
小环
女性形象
严歌苓
-
描述:
陈思和为严歌苓《第九个寡妇》所写的"跋语"中称其为"新历史小说",是"宏大的历史叙事与个人传奇经历的结合",这样的定位用之于《小姨多鹤》也是比较确切的。读《小姨多鹤》,"历史"就影影绰绰地浮动在小
-
水性·诗性·神性·人性:文学史视野中曹文轩小说之女性诗学
-
作者:
王玉琴
来源:
文学评论丛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诗学
诗性
女性经验
曹文轩
人性
女性意识
神性
女性形象
男性世界
水性
-
描述: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切入作家人物塑造、性格刻画、审美意识、思想观念的重要视点之一,我们阐释了安娜,也就理解了托尔斯泰和托尔斯泰的那个时代;阅读了林黛玉,也就体会出了曹雪芹和曹雪芹的超前之处。在同样塑造了诸多女性形象的当代作家中,曹文轩从"塑造未来民族性格"的高度,写出了男性儿童与少年的理想人格和成长哲学。"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塑造未来民族性格,当然不仅指男性性格,也包括女性性格。曹文轩笔下的女性形象体现了作家什么样的女性诗学?他所刻画的女性性格是否可以作为塑造民族女性性格的某种典范
-
人性·浩劫·救赎:南京大屠杀题材影视作品比较分析
-
作者:
黎莉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人性
中国现代史
拉贝日记
战争题材
影片
影视作品
女性形象
风尘女子
侵华日军
-
描述:
70多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70多年后,虽然大多数日本当权者仍竭力否认这一惨案,企图掩盖历史,但不少事件亲历者已提供了各种材料,揭露惨案真相。根据这些材料,一批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视作品得以产生,其中有拍
-
徐訏的革命与情爱:浅析《风萧萧》
-
作者:
刘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情爱
女性美
局外人
女主人公
海伦
人性
革命
第一人称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自从中国现代小说兴起,"革命+恋爱"就成为一个经典主题。本文以徐訏的小说《风萧萧》为主要探讨对象,力图探索徐訏式的"革命与情爱",他属于"革命+恋爱"谱系的一个小小的变奏。《风萧萧》的小说材料包罗多项,且都是成为畅销小说的因素:抗日、谍战、享乐、感情、美女、死亡等,说它是奇情浪漫小说应不为过。小说的内容是关于一个年轻的哲学家与三个美丽的女性之间的情感纠葛。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
-
《〈左传〉女性研究》读后
-
作者:
孟庆麟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左传
女性作家
作者
许穆夫人
人性
表述方式
中国文学史
夏姬
女性研究
秋文化
-
描述:
在出书蔚成风气的文化氛围中,能读到集作家与学者于一身的高方博士的《〈左传》女性研究》(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版,以下简称《研究》)是一件快意的事,这本书有个性、有分量、有才情。我们推想喜欢春秋文化或想了解春秋文化的人读过这本书在掩卷沉思之余,一定会说:"这是值得
-
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人性的光辉:玛斯洛娃与玛格丽特形象的比较
-
作者:
胡阳语
来源:
新语文学习(教师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域特色
生活
玛格丽特
形象
人性
茶花女
世界文学
列夫·托尔斯泰
侮辱
风尘女子
-
描述:
在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不少女性凭借美丽的外形、鲜明的个性以及时代、地域特色而熠熠生辉,引人注目。这中间,有两位受尽侮辱与迫害的风尘女子更因其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而被读者交口称赞,她们就是俄国大文豪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