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无法逃离的命运——玛格丽特和杜十娘形象比较
作者: 唐晓妍   何艺   来源: 教育观察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玛格丽特   男权社会   杜十娘   风尘女子  
描述: 玛格丽特与杜十娘是世界文学画廊中两个经典的女性形象,她们都曾沦落风尘,身份地位卑微低下,却都有美好心灵和聪明才智。她们都曾执著地追求过幸福和美好生活,在希望破灭后又都选择了自我毁灭。通过对人物形象、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男权社会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玛格丽特和杜十娘性格中的善良和纯洁,也可以窥视男权社会给女性造成的伤害。
从女性形象塑造看老舍文化心理的传统走向
作者: 石兴泽   来源: 滨州师专学报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独裁者   女性形象   风尘女子   普通老太太  
描述: 对老舍笔下的家庭独裁者、风尘女子和普通老太太等三类形象进行分析,指出,老舍虽然是个现代作家,但文化心理却具有浓重的传统色彩,其女性意识甚至停留在传统的男性话语中心的层面上.
从女性形象塑造看老舍文化心理的传统走向
作者: 石兴泽   来源: 现当代文学文摘卡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独裁者   女性形象   风尘女子   普通老太太  
描述: 对老舍笔下的“家庭独裁者”、风尘女子和普通老太太等三类形象进行分析 ,指出 ,老舍虽然是个现代作家 ,但文化心理却具有浓重的传统色彩 ,其女性意识甚至停留在传统的男性话语中心的层面上
明清侠义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杨林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英雄   明清时期   侠义小说   风尘女子   闺阁女子  
描述: 小说在明代大量产生和发展,并迅速成为能和唐诗宋词媲美的明代文学体裁。作为长篇白话小说中的一种,侠义小说也随之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出现了一批有价值、有影响的长篇白话侠义小说。而长篇白话侠义小说真正的繁荣是在清代,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别的时代难以抗衡的。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长篇白话侠义小说中有名有姓又具特点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分析古代侠义小说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发展概况、对侠义小说中女性形象进行分类及特征论述、在前述人物分析的基础上力求准确把握女性形象在侠义小说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
从女性形像塑造看老舍文化心理的传统走向
作者: 石兴泽   来源: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庭独裁者   传统观念   摩登女性   贤妻良母   女性形象   风尘女子   普通老太太  
描述: 在北京大杂院里成长起来的现代作家老舍 ,虽然广受现代文化和文明影响 ,但其文化心理的许多方面都停留在传统层面上 ,在女性形象塑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赞美贤妻良母 ,同情风尘女子 ,理解守旧的普通老太太 ,而对“家庭独裁者”和摩登的知识女性却表现出极大厌恶 ,无论情感倾向还是思想认同都缺乏明显的现代内容 ,都散发出浓厚的传统气息
人性·浩劫·救赎:南京大屠杀题材影视作品比较分析
作者: 黎莉   来源: 声屏世界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南京大屠杀   人性   中国现代史   拉贝日记   战争题材   影片   影视作品   女性形象   风尘女子   侵华日军  
描述: 70多年前,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日本法西斯在中国所犯严重罪行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史上极其惨痛的一页。70多年后,虽然大多数日本当权者仍竭力否认这一惨案,企图掩盖历史,但不少事件亲历者已提供了各种材料,揭露惨案真相。根据这些材料,一批南京大屠杀题材的影视作品得以产生,其中有拍
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杨逢泰   来源: 河南财经学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形象   追求爱情   戏剧家   关汉卿   性格   杂剧   丈夫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风尘女子  
描述: 关汉卿是我国十三世纪的伟大戏剧家.他一生写了六十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还有十多种.他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是丰富多彩的,但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多是各类女性形象.在他的杂剧里,旦本远多于末本,妇女的形象多姿多彩:有负冤含屈,而又敢于向命运抗争的少妇;有以理智战胜情感,大义灭亲的老婆婆;有巧设计谋,智救难友的勾栏妓女;有夫妇相离,拜月相思的闺中佳人;有智赚恶霸,计救丈夫的美艳少妇;有心地坦荡,敢于追求爱情幸福的妙龄女郎;有矢志不渝,等待丈夫归来的风尘女子;有做了冤鬼还救出情人的狱中
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人性的光辉:玛斯洛娃与玛格丽特形象的比较
作者: 胡阳语   来源: 新语文学习(教师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地域特色   生活   玛格丽特   形象   人性   茶花女   世界文学   列夫·托尔斯泰   侮辱   风尘女子  
描述: 在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不少女性凭借美丽的外形、鲜明的个性以及时代、地域特色而熠熠生辉,引人注目。这中间,有两位受尽侮辱与迫害的风尘女子更因其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而被读者交口称赞,她们就是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塑造的喀秋莎·玛斯洛娃和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塑造的玛格丽特·戈蒂埃。把语文选修课程“中外小说戏剧名著精读”推荐的这两部重点作品作对比研读,把这两位享誉世界文坛的女性文学形象作对比研究,我们将会获得很多有意义的发现。 一 尽管玛斯洛娃、玛格丽特生活在不同国度,尽管《茶花女》比《复
“女性文学”之谜
作者: 陈仲康   来源: 零陵学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臣道   女性作家   怨妇   “女性文学”   宝玉   杨国   绝唱   屈原   杨玉环   风尘女子  
描述: 一、男性国度与“女性文学” 中国是男性当权的国家,女性只是男性的附庸。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男子可以恃德称王称帝,可以藉才出将入相,即使是“独善其身”,也不妨弄弄文墨,博得个骚人墨客的雅号;而“女子无才便是德”,只能“洒扫穹室”,“举案齐眉”,无由称王称帝,出将入相,大都无缘登文学的大雅之堂。考几千年的文学史,女性作家寥若晨星,仅有的几位,除一个易安居士尚有一定影响外,其余的几被淹没不闻。因此,要说对文学的贡献,女性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就这方面而言,中国文学也可以说是男性的文学。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