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中国戏曲】搜索到相关结果 17 条
-
中西爱情剧和女角塑造的比较
-
作者:
李万钧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牡丹亭》
中西戏剧
爱情悲剧
奥尼尔
《西厢记》
爱情剧
《奥德赛》
女性形象
剧作家
中国戏曲
-
描述:
中西戏剧都有大量的爱情剧,“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是中西民族的共同心理,也是中西戏剧的一个永恒母题。荷马史诗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奥德赛》就写了奥德修与潘奈洛佩夫妻二人的团圆。所谓“迎合观众的心理”(《诗学》语),不就是“迎合”民族心理么?亚里斯多德想贬低《奥德赛》的“双重结构”,却无意中道出了《奥德赛》的另一种价值,这是亚氏始料不及的。荷马既是第一个伟大的史诗诗人,又是第一个伟大的戏剧诗人,这是亚氏说过的。《奥德赛》就是西方文学“大团圆”的第一部作品,从戏剧角度说,也是这样。 西方的爱情剧不乏“大团
-
从舞台上的“阴阳颠倒”谈起
-
作者:
王若望
来源:
戏曲艺术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舞台
京剧
男女性别
戏剧
苏联
传统戏
梅兰芳
女演员
阴阳
中国戏曲
-
描述:
对待艺术里的生活真实问题,不应该太拘泥于“实在”,首先应该考虑:从艺术的角度,它是真实的,是美的,是美的形象。为说明这个问题,我往往举我国传统戏里男女性别颠倒为例。中国戏曲里的女演男、男演女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象梅兰芳演的女性,是公认的艺术的女性形象,三十年代他去苏联演出,苏联的戏剧
-
灵光照古,冷对热门:评丘丹青的剧作
-
作者:
黄心武
来源:
中国文化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丹青
王昭君
作品
女性形象
戏曲艺术
民间文化
剧作家
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
古典诗词
-
描述:
丘丹青是一个很特别的剧作家。他从事戏剧创作是从解放初期开始,但他创作的旺盛期和黄金时代,则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十多年间。这段时间,国家社会生活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社会热点一个接一个,各种信息,爆炸一般,狂花乱眼,光怪陆离。许多剧作家在这些变化面前显得手忙脚乱,往往来不及进行过滤和沉思,甚至来不及进行价值判断,便匆忙命笔,以追逐眼前的时髦。而丘丹青却没有这种
-
灵光照古 冷对热门:评丘丹青的剧作
-
作者:
黄心武
来源:
广东艺术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丹青
王昭君
作品
女性形象
戏曲艺术
民间文化
剧作家
传统文化
中国戏曲
古典诗词
-
描述:
丘丹青是一个很特别的剧作家。他从事戏剧创作是从解放初期开始,但他创作的旺盛期和黄金时代,则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十多年间。这段时间,国家社会生活发生着急剧的变化,社会热点一个接一个,各种信息,爆炸一般,狂花乱眼,光怪陆离。许多剧作家在这些变化面前显得手忙脚乱,往往来不及进行过滤和沉思,甚至来不及进行价值判断,便匆忙命笔,以追逐眼前的时髦。而丘丹青却没有这种
-
虚伪、自私、卑劣的男性灵魂写真——读魏微的《化妆》
-
作者:
黄柏刚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文化
贞操观念
李敖
台湾作家
传统剧目
写真
女大学生
短篇小说
女性人物
中国戏曲
-
描述:
虚伪、自私、卑劣的男性灵魂写真——读魏微的《化妆》
-
古典戏曲女性喜剧人物初探
-
作者:
乔嘉瑞
来源: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封建
戏曲文学
典型意义
喜剧效果
喜剧精神
中国封建社会
古典戏曲
喜剧意识
女性人物
中国戏曲
-
描述:
悲剧和喜剧是一对孪生姊妹。当伟大的古希腊时代孕育出不朽的悲剧的同时,也缔造了不朽的喜剧。悲与喜,是人类情感的两个最主要元素。人们不仅需要在痛苦里寻求快感,而且也需要在娱悦中获得美感。只有眼泪没有笑语或只有欢乐没有哀吟的世界是不存在的。“有烦恼,有死亡,有离别的痛苦;然而有安宁,有喜悦,而且神是醒着的。”诗人泰戈尔说这是一种“补偿”。看来,“上帝”造物就是这样不偏不倚,相反相成。
-
好景只供愁作伴 浮生偏与恨相缠:从叶小纨《鸳鸯梦》杂剧谈起
-
作者:
王成
来源:
戏曲研究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叶绍袁
戏曲研究
女作家
文学创作
杂剧
女性解放
鸳鸯
中国戏曲
晚明时期
次女
-
描述:
晚明时期,女性文学创作蔚成风气,吴江沈宜修母女即是其中的佼佼者。沈宜修次女叶小纨更是以独出俊才,补从来闺秀所未有,创作出杂剧《鸳鸯梦》,成为中国戏曲史上有剧本流传至今的最早的戏曲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