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个性解放】搜索到相关结果 160 条
-
论《雷雨》中的女性形象:繁漪
-
作者:
高素华
来源:
学周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主题
繁漪
话剧艺术
周朴园
劳动妇女
“三从四德”
个性解放
现代话剧
《雷雨》
周萍
-
描述:
曹禺是我国20世纪30年代话剧艺术中一位较有成就的作家。他的剧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文学发展到了真正成熟的阶段。曹禺剧作大都没有惊险曲折的情节,但都有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原因就在于它重视人物形象的塑造。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不仅有受压迫的劳动妇女,还有高级交际花、资产阶级太太等各种人物,曹禺通过塑造繁漪、陈白露等女性形象,强烈集中表达了"五四"新文学主题,呼唤出被压迫者的
-
解读《激流三部曲》中的女性形象系列
-
作者:
夏金兰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激流三部曲
中国传统文化
双重压迫
青年男女
觉新
生存状态
个性解放
从子
人物画廊
高公馆
-
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受着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影响与制约,在这种文化中妇女承受着阶级和性别的双重压迫。女性的社会地位不仅规定了她们的行为规范:在家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也规定了他们的活动范围: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中描写了一群鲜明生动的被束缚于家中的妇女形象。她们都不同程度地承受着种种苦痛,有的血淋淋地死于封建礼教的屠刀之下,有的在做着顽强抗争
-
广告:在塑造中颠覆新女性形象
-
作者:
吴希艳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20世纪初
男权文化
现代广告
新女性形象
封建传统
个性解放
消费品位
伦理观念
传统女性
-
描述:
“新女性”这一词汇诞生于20世纪初,是针对因袭封建传统,遵循旧思想、旧伦理观念、旧道德的传统女性而言的,是具有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新的精神风貌和人生态度的女性。她们敬业上进,社交广泛,品位十足,特立独行。在这个“以女性为中心的消费主义”时代,这些拥有独立的经济收入、独特的消费品位以及自由的消费选择的“新女性”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现代广告的表现焦点之一。但是,由于广告根本不能或者不愿挖掘“新女性”的真实内涵,过分强调女性性别展示的片面表象,因此,广告中所塑造的“新女性”形象也和其他性别形象一样,成了社
-
以《杜晚香》为例浅析丁玲创作中女性意识的失落
-
作者:
赵妍
顾正彤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代女作家
女性生活
创作风格
女性个体
晚香
创作动机
莎菲
女性命运
个性解放
主流话语
-
描述:
意识的失落。对于中国现代女作家丁玲,日本学者中岛碧先生曾评价说:"丁玲,是近代中国文学中最早而且尖锐地提出关于‘女人’的本质、男女的爱和性的意义问题的作家。"[1]这句话如果是用在丁玲所刻画的
-
现代“新女性形象”小说叙事的诗化特征
-
作者:
李树槐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人公
叙述者
书信体小说
新女性形象
小说叙事
《伤逝》
个性解放
叙述方式
婚姻自由
《莎菲女士的日记》
-
描述:
现代“新女性形象”小说叙事的诗化特征
-
叛逆与悲剧交织美:《雷雨》赏析
-
作者:
涂玉麟
来源:
旅游纵览(行业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报复行为
叛逆
女主人公
执着追求
雷雨
资产阶级
繁漪
周朴园
个性解放
女性形象
-
描述:
《雷雨》是著名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剧中的女主人公繁漪是具有鲜明特色和复杂蕴涵的叛逆女性形象,在整个剧中以和周家父子的畸型情爱、以及受到侮辱后果断的报复行为所产生的悲剧而闻名于世。在女主人公所处的年代,其叛逆的性格,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所谱写的悲歌,使得繁漪的形象欲然纸上,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
从李准小说看农村女性主体意识的张扬
-
作者:
裴艳艳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托儿所
未婚女性
男主外女主内
个性解放
女性主体意识
女性形象
文化观念
短篇小说
农村
五四以来
-
描述:
在中国传统性别文化观念中,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直至有形无形支配着人们的行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女性形象成为传统的经典淑女规范。虽然自五四以来的某些文学作品中,已经显示出女性迈出家门,投身社会要求独立的身影,但步履并不够坚定。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在"五四"个性解放浪潮冲击下,大胆
-
乡村女性自我找寻与超越——新时期以来乡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解读
-
作者:
谷显明
来源:
创作与评论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乡土小说
子君
高加林
无意识状态
《伤逝》
女性命运
女性叙事
性典
西方思想
个性解放
-
描述:
长期以来,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整体性沉没于历史地表之下,处于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但自“五四”以来,随着“易卜生主义”为代表的西方思想的传入,女性叙事开始了对男权传统的反抗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塑造了一批向往个性解放、追求爱情自由的叛离女性形象,像鲁迅《伤逝》中的子君就是一个追求个性独立的叛离女性典
-
错位的对话:论“娜拉”现象的中国言说
-
作者:
宋剑华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代意识
胡适
娜拉
思想启蒙
离家出走
中国现代文学
个性解放
易卜生主义
新女性
女性解放
-
描述:
"娜拉"现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学现象。受易卜生话剧《娜拉》和胡适《易卜生主义》的深刻影响,中国现代作家塑造了大量离家出走的"新女性"形象,她们把"离家"视为是"个性解放"的先决条件。把"出走"视为是"现代意识"的必然结果,但是中国"娜拉"由"父家"走向"夫家"的思想轨迹,却使她们最终也没有摆脱中国古典文学"私奔"叙事的传统模式。追求自由择偶而不是追求自由意志的人文理想,是中西方文化错位对话的显著标志,同时也是启蒙精英误读西方的生动表现。
-
怒放的生命——芗剧现代戏《生命》谈略
-
作者:
方李珍
来源:
福建艺术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性主义
新女性形象
爱情至上
革命历史题材
女性题材
个性解放
戏曲创作
戏剧创作
人物形象
女性主义
-
描述:
当下女性题材的戏曲创作(尤其是许多整理改编传统剧目为求新意),多赋予剧中的女主人公以“个性解放、爱情至上”的信条,突显其女性意识的觉醒,但往往抽空或剔除了其责任与道义的担当和承载,个性主义远远凌驾于人性主义之上,使得刻意、着力塑造的新女性形象流于轻忽、空洞,而沦为虚伪的个性主义或女性主义。(或者说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个
<
1
2
3
...
6
7
8
...
14
15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