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严歌苓:文学的舞者
作者: 蔡小容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极端   艺术   舞蹈   严歌苓   边缘  
描述: 严歌苓是一位独特而卓有成就的作家。她的作品自由地驾驭复杂多元的题材,深刻地探讨人性,并拥有自成一格的语言体系。近十年来,对作家严歌苓的研究逐步升温,形成热潮,研究成果蔚为大观。在她作品的人性深度、女性形象、文化身份等方面,人们取得了种种共识,大量的成果也累叠于此。目前严歌苓研究亟待新鲜的角度切入,这也正是本论文构思的重心所在。众所周知,严歌苓在从事文学创作之前,曾是多年的舞蹈演员。舞蹈是一种优美的艺术,由人体语言构成,它与文学语言具有相通性。严歌苓从舞蹈转行进入文学领域,她舞蹈者的精神也移植、贯穿于她的文
浅论《第九个寡妇》中的无知形象及其文学意义
作者: 庞海琼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第九个寡妇   无知   严歌苓   女性主义  
描述: 《第九个寡妇》是严歌苓2008年出版的小说,在新近的文坛上十分耀眼,引起评论热潮。小说的主人公名叫王葡萄,她把被打成地主恶霸的公公从死人堆里找回来,藏在地窖里20年。在这条具有传奇色彩的线索背后,是一个泼辣的乡下女人坚韧,乐观,淳朴的生活方式。她对于风起云涌的历史和政治世界保持着隔绝和麻木,不知道惧怕,是众人眼中的“傻瓜”,“无知者”,却以其最纯真的善良,最丰沛的原始生命活力震撼着读者。 论文从三个方面论述《第九个寡妇》中的“无知”形象及其文学意义。 第一方面从文本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第九个寡妇》里,关键
严歌苓的“边缘化女性人物”书写
作者: 陈凤洁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梳理   意义   边缘化女性人物   写作发生   严歌苓  
描述: 严歌苓是最受欢迎的海外华人女作家之一。严歌苓小说创作的成功之处,在于她将民族意识融合在自身性别的经验和日常生活的经验中,用这种融合传达出女性作家在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下的人性关怀。严歌苓在她的小说创作中,透过多重的叙事视角,实现了对人性真善美和人性盲点的展现,尤为不易的是关注了边缘困境下人性的美好,多角度地展现了客观生存环境的艰辛与人性的复杂。长期以来,两性拥有的资源、机会、权利的不平等,导致了女性被置于边缘、从属地位。而严歌苓擅长写“边缘人”的人生,尤其是“边缘”女性的隐秘世界,即在异质文化碰撞中的人性冲突
生命与书写的辩证—严歌苓创作论
作者: 简汝兑   来源: 中兴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性   母性   少女   创作   严歌苓  
描述: 嚴歌苓是目前最為國人所熟知的華文女作家,她藉文學獎在台灣嶄露頭角,並獲得廣大的迴響。從嚴歌苓出版的小說、散文及受訪的圖像照片裡觀察,她在文學國度中追求屬於自己的位置,他者在觀看自己時,自己又以精心打扮的種種容貌姿態被觀看,尤其是受過舞蹈訓練的嚴歌苓,她努力經營那一舉手、一投足,她站在一個主流位置外的邊緣地帶,逕自展放自我,積極追求自我展現的認同。而小說中的女性形象不時間雜嚴歌苓的身影,且善用第一人稱的「我」的敘事觀點,以及自傳成分極濃的書寫,讓嚴歌苓和女主角在外貌上相似外,連同經歷也如出一轍。小說視角的轉
异质文化语境中的周旋与迷失——小议严歌苓的《扶桑》
作者: 陈俏湄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扶桑》   东方   周旋   异质文化   迷失   严歌苓  
描述: 《扶桑》中的东方、中国、女性形象反映了严歌苓作为移民作家在异质文化语境中进行叙事的种种复杂心理机制:特殊文化身份带来的使命感促使严歌苓在对西方男性的拯救情结进行颠覆的基础上力图展现一种包容、大巧若拙的民族形象,探讨身为弱势民族的自强自尊,然而“文化代言”与寻求认同的自觉意识使其难以摆脱东方主义潜移默化的影响。面对追求人性关怀、思考民族生存理念、寻求东方的文化优越、争取西方文化的认同、保证思想深度、兼顾故事的可读性等多重创作动机,作者的把握失当、顾此失彼最终使《扶桑》中东方、中国、女性的形象变得面目模糊、充
从双重视角解读严歌苓笔下的“文革”
作者: 从开青   赵君   来源: 金田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局外人   淡漠   戏中人   关怀   严歌苓   文革  
描述: 华文作家代表严歌苓一直以她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独特叙事方式特立独行于文坛,在她的作品中一个重要视角就是中国的文革。即使定居国外,浸染在异域文化中,严歌苓也总能用冷静的目光审视祖国几十年前的那场浩劫和她因而受到影响的童年经历。作者从文革中走来,却能站在文革之外冷淡叙述那个激情年代下的人与事。本文着重从“戏中人”和“局外人”这个双重视角来分析严歌苓笔下的“另一种文革”。
严歌苓小说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张敏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宽恕   母性   方式   爱情   女性形象   严歌苓   抗争  
描述: 本论文注重对严歌苓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整体解读,论述严歌苓对女性形象的独特书写和认识,以及她在塑造女性形象时的独特方式和塑造如此女性形象的内在原因。第一章论述严歌苓笔下不同系列女性形象的内涵和特质。严歌苓以女性视角关注女性人生,小说覆盖面广,从战乱时期的勇敢聪慧的女性到文革时期被扭曲摧毁的女性,从善良宽容的乡村女性、妓女到新时期追求新生活的女留学生和新移民女性,严歌苓都给予关注。严歌苓始终关注底层的女性弱者,她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她们为了生活、爱情而认真坚强地活着,在顺从和抗争命运之
论海外华文女作家长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生命力——以张翎、虹影、严歌苓为中心
作者: 王鹂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文文学   张翎   女作家   虹影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严歌苓  
描述: 人物形象是否具备长久的艺术生命力是小说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张翎、虹影、严歌苓的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海外华文女作家长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生命力问题。第一章对海外华文女作家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精要概述。第二章结合张翎、虹影、严歌苓的长篇创作,从“母性”、“野性”、“个性”三个层面来解析其中女性人物所蕴含的文学、文化和美学意义,探讨人物生命力的构成。第三章简论中外文化对于三位女作家人物塑造的影响。
困境中的突围:身体的离乡与精神的返乡——严歌苓小说中的新移民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沈佳梅   来源: 东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方主义   新移民女性   混杂性   母性   沟通态身体   严歌苓  
描述: 在严歌苓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中,新移民小说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些新移民小说的主人公又大多以女性为主。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中、在跨文化实践越来越普遍的前提下,对严歌苓笔下新移民女性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严歌苓以较为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新移民女性的物质焦虑,这种物质焦虑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后发现代化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面对物质困境,她们的“身体”作为商品出现在资本文明之中,“沟通态身体”被“异化”。她们在离开了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之后,“身体”的“异化”又导致了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身体离乡”。 在后殖民批评视
唐人街英雄与西方骑士的交锋:严歌苓小说《扶桑》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作者: 刘珊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权利关系   《扶桑》   男性形象   性别支配   文化霸权   严歌苓  
描述: 近年来,新移民文学迅速发展,并在海外华人文坛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作为北美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新移民作家之一,严歌苓在她的代表作《扶桑》中以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和史诗般的语言展现了旧金山第一代华人移民的辛酸历史,它的英译本成为2001年《洛杉矶时报》年度十大畅销小说之一,并被誉为“海外华人史诗的第一部”。目前国内外评论界对《扶桑》的研究,大多聚焦于小说同名女主人公“扶桑”身上,而对小说的两位男主人公—华人男子大勇和白人男孩克里斯,则尚未有深入或系统性研究。严歌苓一方面赋予她笔下的男性形象丰富的文化政治含义,
< 1 2 3 ... 17 18 19 ... 21 22 23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