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混杂性】搜索到相关结果 4 条
-
《红线》中的女性人物刻画分析
-
作者:
郑小娟
来源:
陇东学院学报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红线》
混杂性
女性人物
-
描述:
澳大利亚当代作家尼古拉斯·周思的小说《红线》,以《浮生六记》为文学背景,以佛教轮回转世的思想为基奠,描写了一段一位澳大利亚女性鲁丝来到中国以后,与沈复灵续写前世姻缘的爱情故事。从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出发,对周思笔下的鲁丝与韩两位女性人物的描写作了简要分析,并研究了从文中女性人物的文化身份上体现的中澳文化的混杂性。
-
女性人物的身份寻求: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分析《喜福会》
-
作者:
刘小爽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身份
混杂性
后殖民主义
移民
-
描述:
谭恩美是20世纪最著名的美籍华裔女性作家之一。1989年,她的第一部作品《喜福会》就已经发表,在全美产生了轰动并使她一夜成名。这部小说描写四个华裔家庭中中国母亲与他们的女儿从误解到和解的故事,以四对母女的故事为框架,生动描述了第一代华人移民母亲与第二代成长于美国的华裔女儿的生活境遇,思想变化。本文采用了霍米?巴巴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来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的身份探寻过程,共分为七个部分。前两章主要介绍了谭恩美和她的作品《喜福会》,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三章为理论框架。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是后殖民主义研究的一个重
-
困境中的突围:身体的离乡与精神的返乡——严歌苓小说中的新移民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沈佳梅
来源:
东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东方主义
新移民女性
混杂性
母性
沟通态身体
严歌苓
-
描述:
在严歌苓创作的大量文学作品中,新移民小说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些新移民小说的主人公又大多以女性为主。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中、在跨文化实践越来越普遍的前提下,对严歌苓笔下新移民女性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严歌苓以较为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新移民女性的物质焦虑,这种物质焦虑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后发现代化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面对物质困境,她们的“身体”作为商品出现在资本文明之中,“沟通态身体”被“异化”。她们在离开了地理意义上的故乡之后,“身体”的“异化”又导致了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身体离乡”。 在后殖民批评视
-
The Portrayal of Chinese Women in the Editorial Content of Fashion and Beauty Magazines in China:The Creation of a Hybrid Modern Asian Woman
-
作者:
Mia
Kovacic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
性化
混杂性
女性杂志
中国
消费主义
西方
女性
-
描述:
许多年来,女性杂志对社会、女性行为和自我自我认知的影响一直是讨论的话题。在中国,已经有许多学者针对外国女性广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改变。20世纪80年代末,时尚杂志伴随国外的文化开始进入中国,塑造了当今中国女性对于美和时尚的观念。本文主要研究了国内和国外(包括西方式的和日本式的)的女性杂志中的图片对女性形象的反映。其中,广告内容已经有前人研究,因其明确的销售商品的目的,广告图片总是选择一些为人们普遍接受和习惯的模特形象,以确保安全。因此对编辑内容中的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