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市井阶层中的坚韧女性:简论90年代以来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吴海鹏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90年代   上海   王安忆   女性形象   小说  
描述: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女性群体长期处于被控制、被压抑甚至被奴役的地位,女性的解放经历了艰难的历程。自封建社会开始,文学作品见证了女性争夺权利的全部过程,其中的女性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熏陶的新女性以文学为斗争的武器,通过塑造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女性形象唤醒更多深受迫害的女同胞们。而进入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文学界对女性的关注达到了一个高潮,女性文学、女权主义的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当代女作家们以自己的生命体验言说着
上海电话事业研究(1882-1949)
作者: 霍慧新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海   电话   商业机构   特许专营权   公用事业  
描述: 近代电话事业始于上海,源于租界。上海电话事业的管理和发展在近代中国公用事业发展史上占据独特地位。近代上海电话事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清末、北洋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三个不同历史阶段,具有华租两种截然不同
对20世纪30年代《玲珑》杂志中的服饰信息研究
作者: 张旻   来源: 东华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海   《玲珑》   杂志   服饰   20世纪30年代  
描述: 《玲珑》作为20世纪30年代上海出版的重要女性期刊,其包含的服饰信息充分反映出这一时期以知识分子为主的“玲珑群体”在服饰品类、服饰观念和着装形象上的特点。《玲珑》中的服饰信息是中国服装史学领域用来
战争阴影下的妇女文化:孤岛上海的妇女期刊初探
作者: 连玲玲   来源: 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跨国妇女文化   女英雄   妇女期刊   性暴力   抗战  
描述: 本文檢視孤島時期上海出版的婦女刊物,探討在戰爭氛圍下,婦女文化建構的過程。受到女性主義文化理論影響,歷史學家開始傾聽婦女的聲音,特別注意到藉由文字或藝術形式所形構的姐妹情誼。這種婦女文化通常被視為一
第60届世界小姐上海分赛区比世博知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今日上海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中国女性形象   和谐共进   小姐   中国区   知识   世界  
描述: 以“美丽生活,和谐共进”为主题,第60届世界小姐中国区总决赛分别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地设分赛区,选拔“才貌兼备、内外兼修”的中国女性形象。
论张爱玲的物质属性
作者: 孙丽丽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细节   上海   物质属性   女性形象   生存方式  
描述: 张爱玲作为一位创造了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家,其人格及作品风格中都具有一种传奇的、荒凉的美感,是一种女性的细腻的感叹。在张爱玲的独特中有一点是极突出的,即鲜明的物质属性,具体体现在她的生存环境——上海、张爱玲的人格特征、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物质指归和细密的细节描写四方面。
静安区机关工会组织“机关女性天地大家谈”活动
作者: 暂无 来源: 上海机关动态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公益活动   静安区   中国   女性形象   工会组织   工会工作  
描述: 静安区机关工会组织“机关女性天地大家谈”活动
“主体”的成长与“革命”的在场——1910~1950年代上海主流商业女刊呈现的女性形象
作者: 张宏   王景强   来源: 青年记者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   上海   “革命”   在场   20世纪90年代   女性形象   50年代   商业  
描述: 问题的提出 对我国近代以来“妇女解放”运动的叙事,常见“压迫-反抗”的模式。这一状况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明清妇女史专家高彦颐(Dorothy Ko)《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一书的出版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部著作明确采用了琼·斯科特的“社会性别”框架,作者高彦颐在绪论中开宗明义,批评“五四妇女史观”把传统社会的妇女塑造成了僵化的“受害者”的刻板形象。
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的“新女性”形象建构
作者: 李永东   来源: 艺术百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政治话语   上海   文化形象   艺术作品   身体修辞   电影艺术   新女性  
描述: 五四时期"新女性"概念边界清晰,20世纪30年代新女性进入重构阶段,"谁是真正的新女性"不再是一个不证自明的问题,关于影片《新女性》的讨论,证明了"新女性"的界定充满争议。这一形象重构,折射了30年代中国的现实矛盾和思想动向,具有政治、文化、审美的多重意义。其身体修辞两面讨好,既与政治意识合谋,又与洋场趣味联欢。
摩登女郎:上海姑娘:上海宝贝:女性形象与城市空间变迁
作者: 张屏瑾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郎   变迁   城市空间   上海   新文化运动时期   知识分子群体   姑娘   女性形象  
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中国女性一个著名的隐喻是娜拉的出走。鲁迅曾经问过娜拉走后怎样?答案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那是因为娜拉没有独立的经济权,就不可能享受超越性的平等与
< 1 2 3 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