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大跃进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李钧   来源: 齐鲁学刊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话语   妇女解放   大跃进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大跃进时期的中国妇女解放曾经作为一个历史的神话成为世界女权主义运动的重要参照。但事实上,大跃进时期的中国女性并没有获得个性自主与性别意识,当时的女性解放不过是特定的政治话语支配下的一种社会表象。大跃进时期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单纯的、透明的、单向度和象征性的,是承载政治经济革命使命的意识形态的整体符号,而不是文明的、审美的、人性的艺术形象。
权力话语的抒写——从《创业史》中主要女性形象谈起
作者: 张琰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话语   《创业史》   女性形象  
描述: 柳青的《创业史》堪称是“文革”前十七年文学的经典之作。然而纵观国内外关于《创业史》的研究文献,学界多集中于对梁生宝和梁三老汉这两个非常典型的人物形象的解读,往往忽略了对小说中女性群像的关照和解析。文章通过分析《创业史》中,梁秀兰、赵素芳、李翠娥和姚士杰的三妹子等女性形象的塑造、定位与她们各自所属阶级地位之间的联系,以及以徐改霞为代表的这些女性形象“复杂”的爱情体验,解析并且反思了政治权利话语对于作家柳青创作的影响。
政治话语遮蔽下的不同女性文学境遇比较: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两岸文坛谈起
作者: 樊洛平   来源: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话语   两岸女性创作   文学境遇异同  
描述: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两岸女性文学境遇,无论是大陆文坛强调的"文学为政治服务",还是台湾文坛充斥的反共"战斗文艺",两岸都有过被意识形态话语遮蔽的天空。同样面对泛政治化的文艺生态环境,台湾女作家能够争取到较多的自主创作空间,呈现出文学境遇的营造力量和复杂面向;而大陆女作家则显得力不能逮,陷入单色调的女性文学境遇。两岸女性文学境遇的不同,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文艺体制、文学生产场域以及女性观念的差异。
政治话语遮蔽下的女性意识——论二十世纪“十七年”时期(1949-1966)的女性小说
作者: 王华斌   王传满   来源: 塔里木大学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治话语   女性小说   “十七年”时期   女性意识  
描述: 二十世纪“十七年”时期的文学给人的印象是英雄的文本、革命的文本、无性的文本,戒除对“女性文学”作过于狭隘的理解,充分考虑特定的历史和现实语境,“十七年”女性小说中仍然显露了政治话语遮蔽下的女性意识。
延安文学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刘晓丽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话语   女性的解放   延安文学   女性形象  
描述: 本文主要研究从1937年至1949年发生在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的文学,是在政治环境影响下的独特的文学景观。在延安文学中塑造了形色各异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是在政治话语影响之下形成的。本文将主要探究政治话语与延安文学中女性形象塑造之间的辩证关系。论文总共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首先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其次介绍了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最后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特点和论文结构。第二章主要阐述了延安文学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历史文化语境。首先当时中国正处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正在开始轰轰烈烈的全民抗战,同时因为不同地
被拯救与收编的女性:试论浩然《艳阳天》“中间人物”孙桂英形象
作者: 李彦凤   来源: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民间精神   政治话语   民间话语   收编   女性形象  
描述: 浩然的《艳阳天》中除了塑造分属不同政治阵营的正、反两种人物序列之外,亦精心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中间人物类型,在这群落后的中间人物中,孙桂英是独特的一个。这个女性最终脱胎换骨皈依集体,成为被拯救与收编的对象。这一过程预示野性复杂的民间精神被主流政治意识形态不断剔除和改造,也预示着个体的"小我"逐渐被集体的"大我"遮蔽和替代。
作为符号的女性——论“样板戏”中革命女性的异化
作者: 范玲娜   来源: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样板戏   政治话语   女性形象   符号   异化  
描述: 样板戏中塑造了许多革命女性形象,但她们并没有多少女性特征,而是作为阶级政治的符号、男性界定的符号而存在。她们的阶级、政治身份远远大于她们的性别身份。而且在这些女性身上显现出的多是男性特征。而男性革命者们不可能真正接受女性,因为“菲勒斯“中心话语影响深入骨髓。马恩的妇女观对革命的形象有一定的影响,但又被扭曲了。在样板戏中虽然想给人一种妇女翻身作主人的印象,但却将妇女置于阶级、政治的话语之下,让她们无法发出作为女性的独立声音。
女性文学中几种话语权威的矛盾交织
作者: 卢沛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话语权威   政治话语   传统话语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男性中心主义  
描述: 女性文学中交织着几种话语权威:女性主义、男性中心、政治意识、传统话语.细读作品,我们总会找到这些话语权威的交织.
女权主义视野中的耶利内克创作研究
作者: 神庆丽   来源: 扬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话语   反色情文学   身体叙事   性别政治   女权主义   耶利内克  
描述: 奥地利作家耶利内克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耶利内克是一位特立独行的女作家,她的作品风格诡异多变、内涵丰富复杂。因为其一贯的女权主义创作立场和大胆、反叛的创作风格而饱受评论界的争议,自耶利内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这种争议更趋热烈。“争议”正说明耶利内克的创作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价值,正说明我们有深入研究和探讨其作品的必要。 本文紧扣耶利内克的代表性文本,主要运用女权主义理论,对其代表性文本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对耶利内克的生平与创作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
从女性形象的塑造看丁玲创作女性意识的消失
作者: 庄鸿文   来源: 知识文库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现当代文学史   贞贞   政治话语   青年知识分子   莎菲   陆萍   中国现代历史   萧红   知识女性   《呼兰河传》  
描述: 丁玲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文学创作上最大贡献即在于女性形象的塑造,这些形象形成一个成长的女性形象系列,她们不仅反映出在中国现代历史的变迁中女性自身的成长变化,也发映出作者丁玲自身生活与思想的变迁。分析丁玲的创作我们可看到一位革命知识女性是如何在女性个人化表达与政治话语间苦苦挣扎与最后的被规训。一丁玲最早是以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对青年知识分子在大时代中的思想情感进行直率的表现而享誉文坛。《在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