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人格意识的觉醒
作者: 黄爱英   来源: 伦理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人格意识   新文化运动时期   觉醒  
描述: 新文化运动掀起了女性人格意识自我觉醒的高潮,开启了女性人格意识觉醒从朦胧走向理性、由自发走向自觉的新阶段。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人格意识的觉醒主要表现为:在婚姻领域,抵制包办婚姻,争取婚姻自主;在教育领域,争取大学开放女禁,女性作家和女性文学涌现;在社会领域,争取男女社交公开,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经济领域,谋求男女职业平等,呼吁女子财产继承权;在政治领域,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发起女子参政运动。新文化运动时期女性人格意识的觉醒是空前的,虽然有局限性,但取得了许多历史性突破,并为后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女性解
出走的娜拉与女性形象解读——兼论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电影新女性的出走
作者: 王鹤翔   来源: 山花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电影   妇女解放   新文化运动时期   娜拉   《玩偶之家》   中国新文化   四十年代   形象解读   现代文坛   易卜生  
描述: 易卜生与中国的娜拉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娜拉终于选择摔门离家而去,那“砰”的一声关门声定格在舞台的终场,犹如敲响的警钟,震颤着多少虚伪的“玩偶之家”的家长以及冷漠的看客们。同时也像滚动的春雷从遥远的北欧一直响到中国,震荡着20世纪初的中国文坛,叩响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大门。“娜拉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时期妇女解放的楷模,易卜生也成为中国文学革命和妇女解放的象征。”于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现代文坛、剧坛作家纷纷效仿《玩偶之家》,创作出;了一大批中国的娜拉式人物,文化界由此掀起了一
摩登女郎:上海姑娘:上海宝贝:女性形象与城市空间变迁
作者: 张屏瑾   来源: 艺术广角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郎   变迁   城市空间   上海   新文化运动时期   知识分子群体   姑娘   女性形象  
描述: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关于中国女性一个著名的隐喻是娜拉的出走。鲁迅曾经问过娜拉走后怎样?答案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那是因为娜拉没有独立的经济权,就不可能享受超越性的平等与
人类·历史·文化(关于妇女理论框架的考察)
作者: 邢铁华   来源: 报刊资料选汇(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8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论框架   中国近代史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文化问题   董仲舒   人类历史   解放道路   社会生活   妇女权利   社会问题  
描述: 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半个世纪以后,这些问题均已基本上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三十多年来,由于我国妇女经济地位的转化,而为男女之间平等民主尊定了发展的基础。有一组数据可资说明:(1)男性与女性在业比例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妇女解放思想
作者: 郭文佳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妇女组织与活动) 年份: 199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适   三纲五常   新文化运动时期   婚姻自主   中国妇女   妇女解放思想   自身解放   男尊女卑   封建专制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描述: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的礼教、礼法、贞节以及旧伦理,旧政治,提出了打倒孔家店、反对男尊女卑,破除三纲五常,主张婚姻自主的口号,对封建专制和封建伦理道德进行了猛烈的冲击。广大青年妇女要求自身解放的呼声日益高涨,开创了妇女解放的新纪元。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胡适,在1917年至1920年间,连续发表文章,提倡妇女解放,重新探讨和评价旧的观念,提出了许多现在看来仍是进步和正确的思想。
台湾女性文学的前沿思考(笔谈,共四篇)——台湾女性文学的现代性书写
作者: 阎纯德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文学的现代性   二三十年代   台湾地区   现代主义   书写   文学艺术   女性文学  
描述: 现代性或是现代主义,在学术史上,其渊源有别;但是,它们作为一种文学艺术上的思潮,从西方引进中国,真正成为少数人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方法或技巧,大约是在20世纪初,尤其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而在二三十年代则成为中国文学创作中的一个“流派”。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