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上海】搜索到相关结果 48 条
-
论中国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熊晶晶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新感觉派
上海
现代性
女性形象
-
描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新感觉派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中国新感觉派作家擅长在快节奏中表现都市,以想像现代女性形象为中心,喻说现代新生活、建构一种新的文化谱系。这些女性形象一方面部分地反映出女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价值评判标准;另一方面仍然体现着菲勒斯中心主义,暗含着新的男性意识。所以本文以中国新感觉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选取性别与文化的双重角度进行解读,分析女性形象背后的权力运作机制,并考察它们与都市现代性之间的关系。 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和解释女性主义文论概念,中国新感觉
-
论陈丹燕的上海城市书写
-
作者:
王楚楚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上海
陈丹燕
城市
女性
-
描述: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有关于上海的“怀旧”热潮席卷了上海文坛,关于上海城市和历史的书写层出不穷,在众多作品和作家中,陈丹燕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代表。她有关上海城市书写的作品数量众多,涵盖广泛,对于上海
-
1927~1937 年上海地区女子服饰与新女性形象
-
作者:
刘玉琪
陈芳
来源:
艺术设计研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1937年
新女性形象
1927
女子服饰
-
描述:
本文以民国时期1927~1937年十年间上海地区女子服饰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上海画报》《良友》《玲珑》刊载的1927~1937年的女子服饰图像为主要参考资料,将上衣下裙和旗袍两种主流女子服饰的发展
-
清末上海《图画日报》“女界”运动片影初探
-
作者:
陈衍和
林玫君
陈丽娥
来源: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界
上海
图像
图画日报
女性
-
描述:
出版于1909-1910年的上海《图画日报》系首次采用每日新闻画的独特报导方式,然该画报却出现多幅称呼"女界"(应即华人妇女等)的女子运动图像出现。笔者欲透过此图像去探讨,频现于华人新闻画事件与公共
-
王安忆笔下的上海“民”情和“市”相
-
作者:
周晨燕
来源:
现代语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独特风采
“市”相
都市小说
“民”情
-
描述:
王安忆创作了许多都市题材小说,这些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描写上海民众日常生活和塑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来展现上海这座城市的面貌。王安忆用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上海人善良的形象和城市文明的宽容之美,形象地描绘了上海的弄堂、鸽群等事物,完成了一幅美丽的城市风景画。
-
论王安忆的女性意识
-
作者:
樊旭敏
来源:
嘉兴学院学报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王安忆
女性意识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在王安忆众多的作品中,上海女性形象出现的比例十分可观且具有明显的特点:缺乏母爱的童年;孤独的英雄式硬性格;具有骄傲的弱者意识并且以不幸的婚姻生活做结局等.这些上海女性形象非常曲折却坚定地传达着内心
-
刘呐鸥的异域情结
-
作者:
方鹤臻
张志敏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语言
刘呐鸥
上海
异域情结
女性形象
-
描述:
刘呐鸥具有一种异域情结,这种情结体现在刘呐鸥的小说创作和都市选择上。在小说创作方面,刘呐鸥的小说集《都市风景线》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和小说语言运用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在都市选择上,本文结合刘呐鸥的经历和上海当时的社会特点及历史背景来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形成这种异域情结的原因。
-
论20世纪40年代上海女作家笔下的家庭女性
-
作者:
李享
来源: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上海
女作家
家庭女性
生存
20世纪40年代
-
描述: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众多女作家投入到新市民小说的创作中。这些女作家凭借其独特的新市民小说创作在大上海名噪一时,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并且与女作家自身的生存状态及价值观念有很大关系。在她
-
与时俱进 奋发有为 塑造新时期女性形象
-
作者:
龚洁
来源:
上海纺织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纺织工业
女性工程技术人员
成长经历
龚洁
上海
-
描述:
与时俱进 奋发有为 塑造新时期女性形象
-
王安忆90年代以来小说中的市井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吴海鹏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90年代
上海
王安忆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女性群体长期处于被控制、被压抑甚至被奴役的地位,女性的解放经历了艰难的历程。自封建社会开始,文学作品见证了女性争夺权利的全部过程,其中的女性形象以其鲜明的个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辛亥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熏陶的新女性以文学为斗争的武器,通过塑造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女性形象唤醒更多深受迫害的女同胞们。而进入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文学界对女性的关注达到了一个高潮,女性文学、女权主义的呼喊声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当代女作家们以自己的生命体验言说着女性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