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现代性与被叙述的“乡村女性”: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乡村女性形象及其知识背景
作者: 王宇   来源: 中国当代文学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现代小说   文学价值   乡村女性形象   文化背景  
描述: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富有代表性的文本对乡村女性的叙述方式、叙述姿态以及由此导致的乡村女性的形象类型的讨论,来探究不断变化的现代性意义诉求、现代知识谱系的构造是如何规制了文学对乡村女性的叙述。指出,文学对乡村女性的书写应该同时面对这个特殊群体的乡村、底层、性别、民族多种身份以及彼此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纠结,只有这样才能以性别化的本土经验见证乡土中国的现代化变迁。
海外华文女性书写新探:《新世纪海外华文女性文学奖作品精选》评介
作者: 吕红   来源: 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海外华文文学   艺术风格   作品评论   女性书写  
描述: 文章通过对《新世纪海外华文女性文学奖作品精选》简要评介,分别列举了诸如陈若曦、李黎、严歌苓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对其进行简要分析,由此而引出对海外华文女性书写新的探讨,女性文学的嬗变无论从自身的研究和发展,或对世界华文文学的影响都将不可低估。女性文学形成如此大的气候,造成如此大的影响,在世界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未曾有过。
从与薛绍徽学观的比较看梁启超的女性主义意识
作者: 赵利民   刘静爽   来源: 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梁启超在晚清与民国时期先是在政治领域,后是在教育文化领域拥有巨大的社会影响,无疑是当时的男性社会精英分子之一,他对女性文学和女性情感的论述影响广泛且意义重大,一直备受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关注。因而,深入探讨其女性主义意识对近代文学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试
子非鱼,安知鱼之苦乐?——1949年后中国男导演视点的女性叙事管窥
作者: 胡辛   来源: 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2009年年会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影视艺术   社会文化   女性叙事   电影导演  
描述: 本文对1949年后中国男导演视点的女性叙事问题进行了分析。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女性解放的道路与民族解放的胜利获得同构性的呈现。建国以来电影银幕上男导演对女性时代最强音的叙事,以女性性别的消失为代价,但并不等于性别认同,依然是对女性性别特征的漠视。从一向执着于表现女性生存状态的著名导演谢晋、张艺谋影片中的女性形象来看,对女性生存的展示和叙述依然未摆脱男性视角。香港导演关锦鹏虽是一个例外,女性角色成为叙述主体,但也并非女性生命体验。子非鱼,实难知鱼之苦乐。
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的几点认识
作者: 肖扬   范红霞   来源: “新视野下的世界妇女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20世纪中国妇女运动史》由顾秀莲主编,国内许多知名妇女史专家共同撰写完成,是第一部完整揭示20世纪一百年来中国妇女运动发展历程的著作。该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系统考察了20世纪
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演进与流变
作者: 何满仓   来源: 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性别特征   演进   流变   女性文学  
描述: 以冰心为代表的“五四”一代女作家不仅以自己的创作表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且也以她们性别特征明显的作品开辟了一个中国女性文学的新时代。在她们之后,现代女性文学经过丁玲而获得较大发展,几乎和丁玲同时期的萧红、白薇等女作家在女性文学的演进中也做出了各自的努力。张爱玲、苏青的创作,进一步提高了女性文学的艺术品味。但在这些作家之后,女性文学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性别特征,女性文学的天地越来越狭窄,女性人格渐渐牺牲在男权文化的主流统治之中。
中国当代知识女性在工作期待中是否存在性别刻板印象——中西妇女运动发展之比较
作者: 王婷   来源: 第六届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年会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20世纪中国妇女解放以来,中国女性受惠无穷。尤其是在建国后的50年里,妇女的政治、经济地位得到前所未有地提高,随着眼界的拓宽、能力的提高,中国的女性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中国妇女研究也方兴未艾,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
《傲慢与偏见》女性人物形象评析
作者: 王诗琳   来源: 荆楚学术2016年第六期(总第七期)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奥斯汀   女性写作   女性形象  
描述: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动引起了人们思想的巨大变化。在这样一个时期,作为女作家的简·奥斯汀,所写的以描写恋爱婚姻为主题的作品《傲慢与偏见》,极易引起女性主义批评者们的注意。本文将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评判其中体现的女性意识,找出奥斯汀这一作品的进步与局限。
《白日悠光》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李美敏   来源: “库切研究与后殖民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后殖民   时间   《白日悠光》   女性  
描述: 《白日悠光》是独立后印度女性文学的经典文本,安妮塔·德赛塑造了以敏为代表的新一代印度女性形象。本论文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阐释文本,鲜明的后殖民女性主义和独特的历史时间意识是《白日悠光》作为后殖民女性主义文本的主要特征。
华北抗日根据地妇女运动与婚外性关系
作者: 张志永   来源: 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华北农村妇女中较普遍存在着婚外性关系现象,形成了一个迥异于一般农村妇女的特殊群体。妇女婚外性关系群体一般是已婚、贫苦的家庭妇女,为谋生计,她们自发地背叛了三从四德等传统道德规范,经历了生活实践的锻炼,具有较多社会经验,也使她们形成了叛逆性和破坏性
< 1 2 3 ... 19 20 21 ... 54 55 5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