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检索词:女作家群】搜索到相关结果 553 条
-
从女性杂志语篇解读出的传统女性形象
-
作者:
刘岩
来源:
第38届国际汉藏语会议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女性杂志
虚构性
性别关系
传统女性形象
批评话语分析
-
描述:
本文旨在讨论批评话语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CDA)在分析女性杂志语篇上的运用,以此揭开女性杂志美丽的面纱,窥视其语篇的虚构性及实际产生过程,并着重分析了语篇所呈现出来的性别关系,以及杂志编者们为迎合大多数女性读者的喜好而着力塑造出来的传统女性形象。
-
“多重边缘人”的女性叙事:北美新移民女作家的小说创作
-
作者:
戴冠青
来源:
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北美新移民
小说创作
叙事视角
女性文学
-
描述:
新移民女作家探索了新移民女性在西方异域所遭受的艰苦和困窘,并通过自己的创作文本揭示了女性移民“多重边缘人”的生存状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我们所熟悉的中国主流文学场中的女性叙事视角,证实了种族偏见和性别偏见的存在,让我们的心灵为之深深震撼。
-
女性解放之路的不倦探求者——丁玲与女性文学
-
作者:
邹午蓉
来源:
第七次全国丁玲学术研讨会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沉默与喑哑了千百年的中国女性,终于借了世纪初思想解放的强劲东风浮出历史地表。陈衡哲、冰心、庐隐、冯沅君、石评梅、凌叔华、袁昌英、陆晶清、苏雪林等女作家率先脱颖而出,登上文坛,她们发出了石破天惊的世纪呼喊,在女性文学的空白之页上谱写了开天辟地的篇章。从此,中国文学领域里正式树起了女性文学的猎猎大旗,丁玲、肖红、白朗、罗淑、草明、张爱玲、苏青等相继被召
-
重读《子夜》——一次女性视角的再阐释
-
作者:
姜子华
来源:
矛盾研究——第七届年会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茅盾的女性形象由《蚀》三部曲开始,到《子夜》发生了重大变化,前者是以风云变幻的大时代为布景,写几位女性角色的命运浮沉和拼搏奋斗,她们是和整个民族、时代联在了一起,参与完成了男性化的主流叙事;后来的《子夜》展现了中国都市的现代环境中的女性,这些女性形象,并非作家和作品叙述的重心,较少地渗透了作家主观因素,作为是国家民族话语大叙事行程中的陪衬,她们和现实女性的非主流、非主体的地位更相适应。《子夜
-
女性OSAS患者呼吸事件与睡眠时相的关系
-
作者:
李庆云
黄绍光
万欢英
来源:
2002上海市医学会肺科学术年会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男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发病率之比约为2-4:1.有关女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新近有作者对男女患者不同时相呼吸事件发生的频率和持续时间进行比较,但尚无不同严重女性患者的相关研究
-
论《礼拜六》刊载的女性文学
-
作者:
侯运华
来源:
秋瑾、徐自华、吴芝瑛、吕碧城暨近代女性文学高层论坛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存在状态
《礼拜六》
艺术创新
女性文学
-
描述:
《礼拜六》共刊载41位女作家83篇作品,以小说为主,多为悲剧。这批小说集中描写民初知识女性的存在状态,对其人生轨迹、复杂婚恋观、辍学嫁人现象进行描绘,并剖析其成因;对女性向往彼岸、出家为尼现象的展示
-
华文文学中的女性写作概观
-
作者:
林丹娅
来源:
第十五届世界华文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华文文学
社会影响力
自身价值
女性写作
-
描述:
文章通过从东南亚华文女性文学创作及欧美华文女性文学创作两个方面对华文文学女性写作进行总结。在东方文明与西方文化之间,在古典情结与现代认同之间,在传统观念与现实问题之间,在男性社会与女性自我之间,华文女作家借由文学的途径,既昭示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又为世界奉献大批独具社会影响力与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
-
女性文学话题座谈纪要
-
作者:
西水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
描述:
继1998年9月承德"第四届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之后,11月12日,又一个以女性文学为话题的座谈会在重庆召开。座谈会"非组织"地围绕中国女性文学写作实践与发展,展开了两个方向的研讨。即:一,对本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评价,即女性文
-
女子大学特色校园文化探讨
-
作者:
罗婷
宋兴明
来源:
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2012学术年会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活动
女子大学
内涵
特色校园文化
精神
-
描述:
女子大学特色校园文化是女子大学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它具有女性特色、传承性、熏陶性、主体多元性等特征,应从提炼历史文化、融合地域文化、培育文化特色、提高文化主体自觉意识等维度培育女子大学特色校园文化精神,可从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明确校园文化活动主体、创新校园文化活动机制等方面,探寻女子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律。
-
史的回顾与批判:传统历史书写中的女性与传统女性的历史书写
-
作者:
向燕南
来源:
“中西史学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历史书写
知识/权力
女性
-
描述:
从史学史的角度探讨性别制度对于古代史学的影响是当今人们较少注意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讨论实际包含两个视角:一、以男性为主体的历史书写中所展现的妇女;二、少数的女性历史书写者其书写下的妇女。古典时代的历史学,从来就不是一个性别公正的场域,其对于女性的排斥,早已从一般观念外化而成为了社会性别制度,并深刻地渗透到历史书写当中。占据社会话语权力的男性,不仅决定了古代史学史上历史书写中构建的一系列女性形象,也规训了在当时社会性别制度下的女性的历史书写。回顾、分析古代史学史,历史知识生产的文本书写,一直是男性话语权力与知
<
1
2
3
...
9
10
11
...
54
55
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