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莎士比亚爱情悲剧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邹雯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精神   爱情悲剧  
描述: 怎样在父权制的压迫下进行抗争和反叛,怎样颠覆传统的女性形象,突破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她们控制着男主人公的话语权和命运,抨击了传统的父权制社会结构。与此相比,男主人翁却不断地迷失自己,沦为“他者
《茶花女》:经典与现代演绎——跨艺术文本中一个形象的变迁
作者: 张早鸣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茶花女   浪漫爱   女性情欲  
描述: 本论文从女性主义重读经典的立场出发,以不同艺术形式(小说、歌剧、电影)的《茶花女》为研究对象,并把它们看作一个作品序列。笔者从经典艺术作品如何再现妇女的视野视角进行分析,探讨其建构了怎样的女性形象以及“茶花女”的“经典化”过程。同时通过比较不同文本之间的互文性与反差,本文也探讨在各自的时代文化语境之中,不同的改编者如何有意识地抓住《茶花女》中的不同主题,利用不同艺术形式的特点来对“茶花女”进行重新想象。本文具体分析包括:一、小说如何借助浪漫爱、肺结核以及死亡塑造一个“理想化”的妓女形象;二、歌剧如何利用自
《远离尘嚣》中的芭斯西巴对父权制的对抗与屈从
作者: 孟文华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芭斯西巴   女性意识   女性悲剧  
描述: 一部全面、集中反映维多利亚时代妇女生存状态的力作。本文就从女性形象入手,展示了哈代对于一位在父权制下超越传统的维多利亚妇女—芭斯西巴的塑造。她有着不同寻常的个性和丰富的情感。在追寻独立和自由的过程中
冲出男权的樊篱
作者: 何蔷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莉蓓加   斯嘉丽   莫莉  
描述: 如果从女权主义视角来审视,西方文学作品中具有女权主义色彩的人物屡见不鲜,《名利场》中的莉蓓加、《飘》中的斯嘉丽以及《尤利西斯》中的莫莉就是这样的代表。三者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但是从女权主义的角度看来却存在诸多相似点。然而,因为所处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不同,作为女性,三者在社会中的地位与境遇仍有所不同。本文试以女性主义的角度对莉蓓加、斯嘉丽以及莫莉这三个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与比较。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她们的遭遇与命运了解到西方社会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妇女的生存状况与社会地位。 文章分为五部分: 引言:女
对《法国中尉的女人》中萨拉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燕   来源: 天津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性政治   女性主义   性别话语  
描述: 约翰·福尔斯是英国当代文坛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一问世,就获得了广大读者和文学评论界的好评,被誉为后现代小说永恒的经典。围绕着作者对作品中女主人公萨拉这一形象的精心塑造,不少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本文则运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通过对小说文本的具体分析,解读女主人公萨拉这一人物对维多利亚时代传统女性形象的彻底颠覆,从而说明在萨拉反叛传统、自我放逐的背后,是其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对男女平等、精神自由的不渝追求。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概述部分主要介绍国内外对该小说的主要研究方
徒劳的抗争:性别理论视阈下的《觉醒》解读
作者: 李芝蕾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理论   父权制   《觉醒》   抗争  
描述: 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Kate Chopin,1850-1894)的代表作《觉醒》(The Awakening)发表于1899年。作品出版后,曾在美国文坛引起轩然大波。从专栏作家到评论家,从普通读者到社会上层,无不斥责小说为“病态”、“不健康”,以致小说被禁止收藏,凯特•肖邦也被许多文学团体除名,几年后,抑郁而死。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学评论家开始注意到这部小说,把它发掘出来重新分析评论,给予它很高的地位和评价。批评家们主要从女性
自我之路
作者: 贾月亲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文学文体学   伪男性   女性主义  
描述: 凯瑟琳·安·波特是一位世界范围内知名度很高的美国女作家。事实上,其影响跨越了几乎整个20世纪,并且还有趋势继续影响下个世纪。尽管创作生涯相对其他作家来讲,稍微漫长,波特并非一位多产作家。近五十年的漫长岁月中,她呈现给世人的不过27部小说作品,而其中短篇小说占了绝大多数,长篇小说仅有一篇。然而,或许正是这个原因,波特的所有作品都属精雕细琢之作。其精心设计的结构,细心刻画的人物和丰富真实的细节,都为读者以及评论家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本人也因此被世人称为文体家。同时,她的作品人物多为女性。通过细腻的笔触,
驶向双性同体的理想境地
作者: 周红燕   来源: 北京语言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两性关系   双性同体   女性主义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被认为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之一。在她一生中,她写过很多文章来表达她的女性思想,其中《一间自己的屋子》最为重要。在这本书中她揭示了男性和女性的不平等,并探讨了历史上缺少女作家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她在这本书里提出了著名的“双性同体”理论,为20世纪60年代末女性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并预示了其发展方向。 伍尔夫在她的小说当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其中《到灯塔去》最能反映她的女性意识。本文主要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了小说中所反映的传统两性关系以及双性同体的形成过程,旨在说明伍尔夫所提倡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曹禺及其作品阅读
作者: 赵灿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进步性   局限性   女性主义  
描述: 曹禺研究在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迄今为止的半个多世纪中,曹禺研究的中外学者们和其他各界人士发表了难以数计的文章,出版了大量论著。尤其是新时期以来,曹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所涉及的范围包括思想艺术、资料史实、舞台实践等多个方面。触及问题之多,涉及方面之广,探究层次之深,都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所难以相比的。但是纵观各类研究成果,运用女性主义理论对曹禺戏剧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的文章尚未出现,这是本篇论文的意图所在本论文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要依据的是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以女权主义立场和态度重
从妻子之死看肖邦作品中妻子形象演绎--女性主义文体学解读
作者: 陈梅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自我实现   自我意识   女性主义文体学  
描述: 女性主义文体学诞生于塞瑞·米尔斯的《女性主义文体学》(1995),旨在培育读者能够意识到并理解文本对性别差异的揭示,为文学评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它研究文本中的性别歧视,细致分析文本具体如何与性别有关,而且还讨论作者怎样选用特定方式刻画出性别差异。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0-1904)塑造的女性形象备受评论家青睐,而妻子形象在她整个作品中的演绎则被关注不多。受个人生活经历的影响肖邦在作品中深入探讨妻子的生活和真实内心世界。她在不同的时期先后创作了《黛西蕾的婴孩》《一小时的故事》和《觉醒》,故事中的三
< 1 2 3 4 5 ... 10 11 1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