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父权制 】搜索到相关结果 120 条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男性气质研究
作者:
冯秀彬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性气质
中国电视娱乐节目
描述:
近几年,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对男性形象的塑造成为重要内容,屌丝男、草根男、花样美男等充斥荧屏,国内外文献资料,媒介与性别的研究多集中在对女性形象的观照,男性气质与电视相结合的研究处于零散和小众状态。面对这种现象,文章结合康奈尔对男性气质的分类,对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男性气质的呈现展开研究。文章正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男性气质进行了界定,康奈尔提出了“支配性男性气质”,将人们从性别二分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不再将性别以群体化的方式定义,而是以个体为主,是一种社会实践下的形构,男性气质的显现与性别无关,在与女性气质的对
《喧哗与骚动》中的女性人物研究
作者:
刘志翔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厌女主义者
女性主义
描述:
福克纳是美国文学界的巨匠,从文学创作初期起就是文学评论界的焦点。毋庸质疑,女性角色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他作品中女性人物的探析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其作品中蕴含的丰富内涵。关于他的女性观目前文学评论界存在两种观点:一方面,一些批评家强调福克纳作品中女性人物的邪恶和具有破坏性,因此福克纳被指控为男性沙文主义者或者厌女主义者:另一方面,一些学者提出福克纳对他的女性人物是持同情甚至是钦佩态度的,他们认为福克纳作品中的女性充满了个性、创造力和反抗精神。那么,福克纳对女性到底是厌恶还是钦佩呢?本文正是基于后
女性视阈下的男性形象
作者:
刘淑梅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男性形象
双性解放
性别气质
描述:
,性别差异是现实存在的,而一个性别对另一性别的观点总是带有了从自我性别出发的性别偏见。当反观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时,我们发现,女性对男性的观点也带有父权制 文化的标准和烙印。因此,造成性别压迫的根源是父权制
约翰·邓恩爱情诗中女性身份的缺失
作者:
李丹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约翰·邓恩
女性主义
描述:
约翰·邓恩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歌与短歌集》收录了一系列广为人知的独特诗作。他其他的作品包括挽歌、散文信以及神圣诗等也包括涉及男女关系的爱情作品。对于邓恩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他的时代,并且在20世纪达到高峰。我国关于邓恩研究的发展也同样丰富,其作品已被翻译为不同版本的中文专著,评论家也从不同的文艺理论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剖析。在文艺评论中,女性主义分析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本文作者在对邓恩作品进行分析之后发现,邓恩爱情诗中所反映的主题广泛复杂,这与他个人的不平经历和宗教冲突有关。本论文意在
幻想与幻灭:对欧茨的《一位美丽少女》的生态女性主义研究
作者:
康前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生态女性主义
欧茨
和谐
描述: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生于1938年的美国女作家,以其高产高质量的文学作品而闻名美国文坛并蜚声海外。从上个世纪60年代初开始至今,欧茨出版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集以及各种评论等作品已逾百部。她对文学严谨的态度以及创作的不止给评论家和读者们树立了一个文学大师的形象。欧茨善于用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来关注当代女性的生存现状,所以她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饱满,欧茨的新作《一位美丽少女》又为其文学作品新添一位新型女性形象。本论文正是基于对此新作的文本分析,从生态女性主义入手,重点阐述分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革命之路》
作者:
屠献芳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革命之路》
性别身份
女性主义
描述:
理查德·耶茨,是美国“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其处女作《革命之路》于1961年出版并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提名。2008年底,改编自该小说的同名电影斩获金球奖,使这部小说再次受到读者的青睐。评论界普遍将它看作是一部关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社会现实的小说,大多着眼于“美国梦的幻灭”这一主题,但迄今还未有人关注小说中几位女性的生存困境及其原因。因此本文尝试以女性主义为视角,用文本细读的方式重新解读《革命之路》,以期对该小说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为研究理查德·耶茨和他的作品打开一个新的视角。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砖巷》的女性主义批评研究
作者:
郭园园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女性意识
母亲影响的意识
女性主体性
描述:
阿里的处女作《砖巷》在2003年一经出版便获得成功。故事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纳兹奈恩,出生于孟加拉一个村落的女人,十八岁时嫁给了大她二十二岁的丈夫,他把她带到了南亚移民聚居地—伦敦东部生活。这篇文本时间跨越十三年,从1988年到9.11发生后的一些事件。随着时间流逝,纳兹奈恩在砖巷中经历离家的岁月。最初到伦敦时她害怕走出公寓半步,但是慢慢地她开始接触一些邻居并最后做了缝纫活儿。在她从事她的工作期间,她遇到了她的情人,一个名叫卡里姆的孟加拉活跃份子。最后,她的丈夫回到了孟加拉,承诺要和她结婚的情人在他发动的一
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女性的双重悲剧
作者:
张坤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重悲剧
父权制
《儿子与情人》
D.H.劳伦斯
描述:
D.H.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在短暂的生命里,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对家庭、婚姻和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索。 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早期的代表作,由于大量运用了精神分析的技巧,这部小说也是一部心理现实主义力作。国内外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这部小说是俄狄浦斯情结的最好诠释,将研究重点都放在“恋母情结”、男女对立关系和肉体与精神平衡,或资本主义社会工业文明对人的危害上。随着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研究者们已经意识到《儿子与情人》的丰富内涵远
从《八月之光》看福克纳的女性观
作者:
张慧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南方妇道观
女性主义
女性
描述:
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威廉·福克纳被誉为美国最出色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作品中,女性是频繁出现的主题。美国的南方是一片被历史萦绕的土地,父权制 度下的传统南方妇道观和淑女制造体系在福克纳的时代受到广泛认可
女性成长之旅:考琳·麦卡洛《荆棘鸟》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崔筱溪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荆棘鸟》
女性成长
女性主义
描述:
《荆棘鸟》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女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代表作。该小说出版于1977年,一经问世即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反响,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和十大经典时代作品之一。《荆棘鸟》是一部气势宏伟的家世小说,讲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历程,是一个以爱和命运为主题的凄美爱情故事。小说中四位女性人物不同的命运和经历成为澳大利亚女性成长与解放的真实写照。女性从沉默到觉醒再到成熟的艰难历程也值得我们进行深入地思考和研究。本论文就试运用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对小说所反映出的这一艰难历程进行分析。论文共包括五个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