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关键词
张爱玲作品中异国女性形象的 文化意蕴研究
作者: 张进梅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异国   形象学   张爱玲   女性形象  
描述: 张爱玲的小说以女性为主体,其中涉及到外国女性形象的文本共有七篇:《沉香屑:第二炉香》、《连环套》、《年青的时候》、《红玫瑰与白玫瑰》、《心经》、《倾城之恋》、《创世纪》,这为研究张爱玲作品中异国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提供了很好的文本依据。“他者”形象投射出了形象塑造者自身的影子,是后者空间的补充和延长,因而形象主要言说的就是“自我”。张爱玲对异国女性形象的描述,实际上也是在对中国近代女性形象的审视和反思。 本文从形象学的角度分析了张爱玲作品中的异国女性形象,并探讨了张爱玲作品中的异国女性形象所蕴含的文化价值。
谭恩美作品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作者: 保明东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学   中国形象   谭恩美   美国华裔  
描述: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迄今共出版了六部小说,两部儿童文学及一部散文集,被誉为继汤亭亭之后美国华裔文学的又一个高峰,同时也被中外评论界认为是将美国华裔文学引入主流文学的领军人物。作为第二代美国华裔,依托其独特的华裔身份及文化背景,谭恩美小说中的中国形象及中国故事吸引着中外读者的目光。谭恩美小说以华裔女性叙事为主线,依托母亲的记忆以及自己的想象对中国想象进行改写和重构。本论文主要运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理论对《喜福会》、《灶神之妻》、《灵感女孩》以及《沉没之鱼》四部作品所呈现的中国形象进行解读。同时借助后殖民主义文学批
从形象学视角研究《诗经》英译本中美人形象的再创造
作者: 王雅洁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学   美人形象   《诗经》   再创造  
描述: 《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可谓我国诗歌长河中最璀璨耀眼的明珠,它不仅为后人呈现了从我国古代西周初期至东周春秋中叶这段悠久历史的文化魅力,更从诗学艺术的角度塑造了大量或真实或想象的人文形象,使读者不仅能够一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更能够想象和领略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女性形象历来是文学作品中不容忽视的研究对象,《诗经》中涉及女性形象的诗歌大概超过100首,而其中的美人形象更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当时文化、文学、传统审美观和儒家思想综合作用下的产物。因此可以说,《诗经》是中国古代形象的缩写
高罗佩《狄公案》系列小说研究
作者: 邓楚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学   跨文化对话   《狄公案》   高罗佩  
描述: 荷兰汉学家高罗佩的《狄公案》系列小说自问世以来,不仅风靡西方世界,其译本也受到了中国读者的欢迎,数十年间热度不减。他构建的半写实、半虚构的杂烩式“大唐帝国”,一度被视为欧美大众了解古代中国的重要窗口,也成为国内读者重新认识本国传统文化的新媒介。高罗佩的小说使得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皆能认识到东西文化的不同,亦能欣然接受并思考这种差异。本论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发掘尚未得到足够关注的问题、完善尚未得到充分阐发的观点,拟从以下三方面讨论高罗佩《狄公案》对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再创作及对中西文学文化、传统与现代
论路翎抗美援朝文学作品中的朝鲜形象
作者: 刘宇   来源: 延边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学   风俗习惯   主流意识形态   朝鲜形象  
描述: 中朝两国自古以来的文学交流一直都很频繁,朝鲜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与中国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一九一零年,朝鲜半岛遭到了日本的侵略,沦为殖民地。一九三一年,中国东北地区也遭到日本的侵略,沦为半殖民地。两国经历了相似的历史命运,也都形成了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体制与主流意识的现实语境。一九五零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人民志愿军来到朝鲜进行抗美援朝运动。作家路翎于一九五二年底进入朝鲜,亲临朝鲜战地、前线战场,访问部队、采访战士、对抗敌人、并接触到朝鲜人民,集他所见、所思、所闻、所感,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关于抗美援朝运动的
邝丽莎小说中的华人女性形象
作者: 顾家铭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华人女性   形象学   他者   邝丽莎   文化冲突  
描述: 邝丽莎有着浓厚的中国情结,是一个喜欢书写中国和华人女性的美国作家,因此在她笔下的华人女性身上有着中美两种文化意识的折射。由于邝丽莎有八分之一的华裔血统,因此一直以来学界都一边倒地将她划为华裔女作家之列,对她作品的研究也是从华裔作家的角度来进行。但笔者并不同意这个观点,甚至认为这种做法有些欠妥当。事实上这位华裔女作家不仅外型上红发碧眼,有着典型的白人外貌特征,而且这位华裔女作家不会半点中文,甚至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都不是很清晰系统,她关于中国方面的知识基本来自周末、假期跟随半混血的爷爷及纯白人血统、美国土生土长
林译言情小说中主要女性形象的建构:以《迦茵小传》为例
作者: 赵熹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学   《迦茵小传》   建构   女性形象   林纾翻译  
描述: 作为一名出色的翻译家,林纾翻译了数量庞大的外国作品,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众多的翻译作品中,林纾所译的言情小说如《巴黎茶花女遗事》和《迦茵小传》风靡一时,引起了热烈的反响,这些译作中的女性形象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本篇论文便以《迦茵小传》为例,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多方位地描述了其中的女性形象,研究了林纾是怎样在其翻译的言情小说中建构这些女性形象。本文主要在形象学的关照下对林纾译作中女性形象的建构进行了描述分析。鉴于形象学是研究一国文学作品中对他国形象的塑造,而林纾对《迦茵小传》中女性形象的翻译也是本国译者对异国
异质文化交流下的中国形象:论汤亭亭《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蒙丽芳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学   中国形象   他者   自我   文化多元化  
描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华裔美国文学异军突起,而近年来,甚至在美国文学界也已占有一席之地。汤亭亭的作品就是华裔美国文学的杰出代表,其处女作《女勇士》使她一举成名,成为华裔美国文学的领军人物。可以说她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美国亚裔作家之一。其独特的叙述视角和手法、丰富的中国文化、中国形象和中国传奇吸引了广大美国读者。《女勇士》发表后,颇受关注与赞许,但也引起不少争议。对于这部小说学者们争议的主要是:它所反映的中国文化和美国华裔是否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国内外学者对《女勇士》在社会性别,种族和少数民族等问题亦议论纷纭。然
文化差异视野下的毛姆短篇小说集《一片树叶的颤动》研究
作者: 方雅君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一片树叶的颤动》   形象学   东方主义   叙述学   毛姆  
描述: 作家毛姆的短篇小说集《一片树叶的颤动》讲述了六个发生在南太平洋的故事,故事着眼于西方人在东方的生活状态,带有西方对东方的价值判断色彩。本文主要从文化差异视角出发对文本进行解读,致力于清楚阐释小说中所表现出的对待他者文化的态度,从而进一步分析原因,最终得出结论。 《一片树叶的颤动》奠定了毛姆作为短篇小说家的地位,对该作品国内尚未有专门研究,本文填补了此处空白。在绪论部分首先介绍毛姆的创作历程与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梳理学术界对其各类作品中东方主义色彩及对其短篇小说的分析论述,并简述本文的研究目标、方法与意义。
花开,在不同的世界:西方文学中的贞德形象研究
作者: 王丽莉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形象学   贞德形象   贞德   女权主义   女性地位  
描述: 法兰西民族巾帼英雄贞德的事迹和传说,一直是欧洲众多文学艺术家兴趣的焦点和表现的对象,在文学与艺术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西方文学和艺术史上形成了一系列有关贞德的形象。贞德故事经历了史传记载、绘画、戏剧、小说、电影等多种途径,作品颇丰。这些作品不仅显示了文学艺术独特的魅力,而且为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思想意识提供了生动、丰富的材料。 在莎士比亚、席勒、阿·法朗士、马克·吐温和萧伯纳等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作家的创作中,贞德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反映出不同的思想倾向与美学意蕴。贞德最初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