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角色】搜索到相关结果 55 条
-
清代小说中的女性想象
-
作者:
唐妍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想象
男性话语
女性角色
易装
女性空间
-
描述:
本篇论文旨在通过对清代小说(以清代前中期小说为主)中男性作家对女性的想象性描述的研究,还原清代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实存,即男性作家的想象性建构。回到文本重新思考男性作家为女性"代言"的真实目的,以及这一"代言"背后所隐藏的作者个人的自我想象与家国想象。除绪论外,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主要围绕"记忆、想象、历史"这三个关鍵词展开,以"纪实性"忆语体散文与幻想型虚构作品为例,探索"想象"的内涵。想象是一种认知和了解世界的方式,通过对个人记忆或是集体历史的筛选、过滤乃至重构,来建构"我"所认识的世界。解读想象即能解读
-
哈代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婚恋伦理矛盾研究
-
作者:
张元赢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矛盾性
托马斯·哈代
婚恋伦理
女性角色
短篇小说
-
描述: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十九世纪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体裁多样,包括小说,诗歌,戏剧,其中他的长篇小说更是尤为突出,备受世人关注。国内外对哈代小说的研究多关注小说的悲观色彩,叙事手法,或是女主人公的现代思想。但是对于哈代短篇小说的研究却很少有人问津。因此哈代的短篇小说不失为大家研究的作品。本文正是通过研究哈代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婚恋伦理道德呈现出的矛盾性意在拓宽哈代研究的范围。本文从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环境入手,分析了哈代的婚恋伦理道德观。并且通过对哈代典型的短篇小说中女性的形象分析,力图阐明她们身上体现的婚恋
-
走出女性的“他者”地位—解读弗兰纳里·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颖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父权制
他者
女性角色
弗兰纳里·奥康纳
受害者
-
描述:
弗兰纳里·奥康纳(1925-1964)这个名字在二战之后的美国文学史上一直闪耀着迷人而耀眼的光芒,她被公认为是美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尤其是她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的发表,更是确立了她在短篇小说领域的大师地位。国内外批判界对奥康纳小说中的宗教主题、南方文学色彩、怪诞以及暴力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常常忽略了其小说中的女性世界及女性主题。事实上,奥康纳塑造了众多生动而意义深远的女性形象。本论文试图从作者的女性作家身份出发,运用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其笔下的怪诞女性世界,以期更深刻地分析其笔下的女性人物。作者在本
-
顺从与觉醒:弗兰克·奥康纳的《短篇小说集》中女性角色研究
-
作者:
吴新颖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顺从
女性角色
弗兰克·奥康纳
觉醒
女性主义
-
描述:
弗兰克·奥康纳(1903-1966)是二十世纪爱尔兰著名作家。他的短篇小说主题多样,人物生动形象,最富盛名。为了纪念他,爱尔兰在2005年设立了“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奥康纳的作品大多捕捉爱尔兰独立后,平民百姓的生活。他认为短篇小说的主角是“游走在社会边缘的角色”,并在作品中表达了他对爱尔兰新政府成立后产生的新一代边缘人物的看法。其中,他的很多作品反映了女性作为母亲的固定角色,也赋予了企图挣脱家庭束缚的女性一定的话语权。既往评论家多集中分析其作品的孤独主题与民族主义的关系,对作品的女性角色并没有
-
巴金小说《家》地方戏曲改编研究
-
作者:
李蕴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戏曲
改编
地域特色
家
女性角色
-
描述:
戏曲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是一个重要的文艺现象。巴金的《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影响深远的长篇小说,在进入21世纪之际,沪剧、越剧、川剧等地方戏曲扎堆式地选择《家》作为改编对象,这既有地方戏曲面临转型的内因,也有巴金诞辰100周年、政府大力扶持等外部推动因素。同一时期出现的沪剧《瑞珏》、川剧《鸣凤》、越剧《家》等改编版本中,不约而同地把原著中处于配角地位的女性(瑞珏、梅芬、鸣凤)改编成为戏曲舞台的主角,从原著中依附于男性的沉默者、无言者的角色解脱出来,重新塑造自身的女性形象,更贴近于新时期追求独立平等沟
-
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角色研究:以人教版为例
-
作者:
欧翔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家庭角色
社会性别理论
语文教材
女性角色
社会角色
-
描述:
未来社会需要男性与女性共同努力创造,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女性在社会生活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尊重,而男性在两性关系的处理中需要更多的理解女性。因此青春期高中女生和男生的两性教育显得极为迫切和重要。语文教材不仅是传播语文知识的读本,也是传承优秀中华文化以及世界文化的载体,更是传递社会性别理念的重要工具,对学生性别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论文意图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女性角色为研究对象,以社会性别理论为理论依据,以人与社会关系为研究视角,对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详细
-
电视谈话节目中女性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
作者:
林玉佳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视谈话节目
主持风格
女性主持人
女性角色
女性主义
-
描述: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的电视谈话节目逐渐兴起并在此之后长盛不衰。近十年间,电视谈话节目的类型也愈发多样,节目数量明显增多,但其水平也是参差不齐。这样的差异不仅仅呈现在节目制作水平中,还充分体现在主持人的风格水平上,优秀的制作团队需要加上优秀的节目主持人,才能成就一档优秀的电视谈话节目。通过观察,女性主持人对谈话似乎具备了先天的优势,也正因如此,在如今的谈话类节目中,女性主持人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不难发现,女性相较于男性,更容易被受访者接受,她们对于谈话信息会更加敏感,与受访者交流起来也更加流畅、自然。
-
普契尼歌剧中的女性角色探析
-
作者:
李亚丹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普契尼
女性角色
女性性格
真实主义
悲剧命运
-
描述:
普契尼作为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创作大师,普契尼对女性角色的钟爱和完美塑造是其歌剧创作中的突出特色。其歌剧中女性角色的创作特点有以下三点:一、对社会底层小人物关注和偏爱;二、以爱情为主线,彰显女主角悲剧命运;三、突出女性角色的主体地位,关注女性命运。造成普契尼歌剧中女性角色以上特点的原因有:一、社会背景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二、普契尼性格特征对其创作的影响;三、真实主义思潮的影响。在论述中,本文选取咪咪、托斯卡、巧巧桑、图兰朵、柳儿五个典型人物来阐释普契尼在歌剧中是如何塑造女性形象的。
-
从电视广告中探析女性广告中的男性意识:两性形象在电视广告中的变迁
-
作者:
马欣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电视广告
性别歧视
女性角色
两性形象
男权意识
-
描述:
随着我国电视广告的飞速发展,电视广告中的不和谐因素日益凸现出来,其中,电视广告对两性形象的不和谐展示尤其值得注意。诸多学者从性别观念角度尖锐地提出了问题,抨击了电视广告中性别歧视的现象,引起了人们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从社会因素和消费者因素对电视广告中两性形象进行了分析。从社会因素来看,我国社会两性意识的流变、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学界以及民间组织的相关研究都对广告中性别形象的和谐变迁产生了一定影响。从消费者因素来看,随着女性消费者的崛起,广告不得不开始认真倾听来自女性的声音,把女性对于两性和谐广告
-
1980年以来中国女性电影解读
-
作者:
朱德蒙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电影
女导演
市场价值
女性意识
女性角色
-
描述:
中国电影历经百年,在几代导演的共同努力下创造了中国电影辉煌的成就。其中,由女性导演拍摄的多部经典影片更是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了灿烂的一章,在这些影片中,女导演不仅塑造了多位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女性形象,而且展现了在时代演进中中国妇女女性意识的觉醒与蜕变。这些带有明显性别符号特征的女性角色既是时代的缩影,又表征和见证了中国电影艺术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和进程。她们自身明确的性别符号给中国电影创作带来了新的题材、新的视角和新的创作理念。受到西方女性主义研究和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影响,中国女性电影理论,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