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栏目分组
按年份分组
关键词
鲁西南柳子戏美学研究
作者: 张金凤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戏曲   柳子戏   鲁西南   美学  
描述: 柳子戏是山东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形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它取材广泛,剧目丰富,舞台表演粗犷豪放,泼辣大胆,曲调纯朴自然,婉转动听,在清朝就深受人们喜爱,获得了“东柳”的美誉。2006年5月,柳子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柳子戏发源于山东,经过几百年的辗转曲折,兴盛时曾进京演出,衰落时曾一度濒临失传。但无论在哪个时代,柳子戏始终流行于鲁西南地区,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鲁西南地区土壤的滋润对于柳子戏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本文尝试在总结柳子戏声腔源流和发展兴衰的基础
巴金小说《家》地方戏曲改编研究
作者: 李蕴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戏曲   改编   地域特色     女性角色  
描述: 戏曲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改编是一个重要的文艺现象。巴金的《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影响深远的长篇小说,在进入21世纪之际,沪剧、越剧、川剧等地方戏曲扎堆式地选择《家》作为改编对象,这既有地方戏曲面临转型的内因,也有巴金诞辰100周年、政府大力扶持等外部推动因素。同一时期出现的沪剧《瑞珏》、川剧《鸣凤》、越剧《家》等改编版本中,不约而同地把原著中处于配角地位的女性(瑞珏、梅芬、鸣凤)改编成为戏曲舞台的主角,从原著中依附于男性的沉默者、无言者的角色解脱出来,重新塑造自身的女性形象,更贴近于新时期追求独立平等沟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