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论王尔德的女性主义思想
作者: 赵紫薇   来源: 辽宁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尔德   女性角色   女性主义思想  
描述: 作为十九世纪英国文坛上的著名作家,王尔德以其优美且反映现实的童话、戏剧及小说闻名于世。王尔德是当之无愧的唯美主义运动领军人物,文坛上对王尔德的研究也多聚焦于他的唯美主义思想。但是,在王尔德的一系列作品中,也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女性形象。虽然其作品中的环境及人物形象设置都以唯美主义著称,在研究王尔德时,也应注意,这位作家的女性主义意识十分明显。在他的作品中,女性形象从不是传统作品中的符号,更不是以往男性作家笔下的满足男性理想的形象,而是若干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而且积极寻求自我价值的女性形象。王尔德认为,女性只凭
《玲珑》杂志“现代女性”角色的建构
作者: 沈琼   来源: 上海社会科学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玲珑》杂志   女性角色   新女性  
描述: 19世纪中期,上海开埠,从此开启了上海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到二十世纪20、30年代,上海更是一举成为世界著名的国际大都市,现代物质文明与现代化的思潮充斥着整个上海。经济、社会的繁荣酝酿了当时出版业
人教社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女性角色研究
作者: 张筠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角色   多元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教科书  
描述: 当代社会是女性意识觉醒和女性角色最为活跃的历史时期。如何在教育问题中融入性别视角也随之成为当今教育研究领域内热点而重要的话题。然而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大部分中学语文教科书所传递出来的性别文化带有明显的父系社会印迹。女性角色的缺失和严重的性别角色刻板化历来是教科书中最为敏感、也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本文即针对现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女性角色问题展开研究。多元文化教育兴起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它是以尊重不同文化为出发点,为促进不同文化群体间的相互理解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的一种平等教育。在学
女性意识的成长:《荆棘鸟》中妇女形象的女性主义研究
作者: 祝胜凯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荆棘鸟》   女性角色   澳大利亚文化  
描述: 考琳·麦卡洛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澳大利亚女作家。她的作品风格多样。其中,《荆棘鸟》一书,使她名声大噪。这部小说发表于1977年,是一部以澳大利亚为背景、涉及几代人的家世小说。小说一经发表,便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巨大轰动,并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 《荆棘鸟》一书描述了克利里家族三代人在澳大利亚一座牧羊场——德罗海达的生活。其中主要讲述了克利里家族四个女人的爱情与生活经历。她们追求真爱,反抗男权社会为其限定的角色定位。 本论文试图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这四位女性角色,探索其受压迫的根源,讨论其女性意识的体现形式,挖掘促使
现代性与当代中国女性角色期待的变迁:对1949-2007年间《中国妇女》杂志的内容分析
作者: 吴玲   来源: 北京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妇女》   女性角色   现代性  
描述: 20世纪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一百年,而中国女性的角色与命运也伴随着人们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不断变化着。本文通过对1949-2007年间的《中国妇女》杂志中的优秀人物报道和封面人物,进行变量统计和文本分析,展现了自新中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优秀女性的理想形象,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女性角色期待的特征,包括形象角色、职业角色、价值取向等维度的变化趋势:首先,女性形象角色经历了从去女性化到女性气质的回归,从淡化甚至抹杀男女差别到突出女性性征和气质的转变;其次,女性职业角色期望从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妇女向经济精英、科技文化精英
《超市大赢家》的文化解读
作者: 成怡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象征   女性角色   超市   超市大赢家  
描述: 电视节目《超市大赢家》是央视经济频道正在播出的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之一。《超市大赢家》是一档消费竞技性服务类节目,这种类型的电视节目脱胎于传统的服务类节目,又融合了其他类型电视节目的元素。 本文探讨了《超市大赢家》兼容中求创新的节目形态。该节目将商业效应与娱乐效应、游戏与现实生活、消费与竞技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大胆地履行了拿来主义。节目又在拿来中求创新。《超市大赢家》作为服务类节目和真人秀节目在节目形式上有所创新。在播出方式上借鉴了西方电视节目“编播季”的理念,并将这个理念进行了本土化利用。在目标受众上的创新
从灰姑娘到独立女性
作者: 龚琳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伍尔夫   女性角色   奥斯汀  
描述: 简·奥斯汀和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简·奥斯汀的作品中初现了女性主义思想,而弗吉尼亚·伍尔夫则是一位坚定激进的女权主义者。她们在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在文学创作上开辟了新的天地。奥斯汀主要考察婚姻主题下的女性以及女性的生存问题,伍尔夫关注的则是女性的独立、以及寻求独立的途径。两位女作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从女性视角出发,颠覆了传统的女性形象,创作出一系列以女性为题材的小说。她们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表明了她们各自对女性地位、女性创作等方面的观点。本文将通过分析奥斯汀和伍尔夫笔下的主要女
女性哥特:一种颠覆性的文学体裁
作者: 汪卉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哥特   女性角色   独特叙述技巧  
描述: 本文通过女性主义和心理分析批评视角,从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女性作家创 作的哥特小说特点:女性角色的双重性和独特叙述技巧,同时运用四部经典性的 女性哥特小说:《简爱》、《吕蓓卡》、《黄墙纸》和《藻海无边》进行形象分析, 从而揭示女性哥特小说是区别于男性哥特小说的一种具有隐蔽颠覆性的文学样 式。 过去的几十年里,文学批评家们纷纷把注意的焦点放在了女性作家创作的哥 特小说上。自从艾伦·摩厄斯1976年在她的著作中提出“女性哥特”一词之后, 众多
论斯蒂芬心路历程中的女性——《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女性角色解读
作者: 于海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青年艺术家的肖像》   心路历程   女性角色   詹姆斯·乔伊斯  
描述: 女性主义批评家们对詹姆斯•乔伊斯的女性观持有两种相互矛盾的态度,以吉尔伯特和格巴为代表的英美女性主义批评家认为乔伊斯是典型的厌女者和男性沙文主义作家,他与女性主义者水火不容;而以西苏和克里斯特瓦为代表的法国女性主义批评家则认为乔伊斯通过塑造女性形象颠覆了父权社会,消解了男权中心话语,他与女性主义者殊途同归。本文认为,上述这些过于极端的观点显然不足以概括乔伊斯笔下的女性形象。 本文运用精神分析和女性主义的批评方法,试图解读《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中的女性形象在斯蒂芬的心路历程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迪达勒斯夫人和
《我弥留之际》中艾迪与《八月之光》中莉娜之比较研究
作者: 白晶   来源: 哈尔滨工程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角色   威廉·福克纳   内心冲突   女性主义  
描述: 威廉·福克纳对美国南方人民,尤其是对饱受煎熬的南方妇女表现出极大的关注。毋庸置疑,女性形象在福克纳的小说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从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被运用到福克纳研究中以来,福克纳作品的批评家们有一种倾向:他们认为作家本人不是厌女主义者就是亲女性主义者。但是,在对《我弥留之际》中艾迪·本德伦和《八月之光》中莉娜·格罗夫进行比较分析之后,读者会发现福克纳并不是简单的厌女主义者或是亲女性主义者。通过对这两位女性角色的对比研究,本文旨在分析她们在一定社会背景下的心路历程以及生活历程。通过分析她们在社会中的角色扮演
< 1 2 3 ... 4 5 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