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331 条
-
元代女性文学研究
-
作者:
程丽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价值
儒家思想
文学创作
元代文学
女性文学
-
描述:
对古代女性文学的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但他们的目光多集中于女性文学的整体描述,以及唐宋、明清女性文学的研究,对于元代女性文学,除几个重要女作家有研究者涉及外,少有系统的讨论。可以说,元代女性文学是学界相对陌生又颇有研究价值的一个领域。 本文在全面考察元代女作家生平和创作的基础上,着重考察元代女性文学的内容情蕴,并选取几位重要女作家进行个案研究。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进行论述: 绪论部分,介绍元代女性文学的选题意义,以及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正文第一。章,概述元代女性文学的整体状
-
我说故我在—1990年以来中国女性文学叙述声音研究
-
作者:
宁凡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话语权威
性别立场
女性文学
1990年以来
叙述声音
-
描述:
在社会文化转型、西方文学理论的涌进、女性意识整体萌发以及中国女性文学既有的传统之下,1990年以来中国女性叙事文学中的叙述声音显然意味深长。“声音”指的是故事讲述的具体行为。正是通过这个“声音”,故事才得以呈现,没有了它,也就没有了故事。讲什么、如何讲与叙述声音息息相关。叙述声音由叙述者发出,这就决定了叙述声音必然要受到叙述者各种特征因素的制约,如性格特征、性别因素、社会环境等;叙述声音与隐含作者,二者的一致或分离,对叙事话语权威的建立产生重要影响;隐含读者制约着叙述声音,也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接受的意义;并
-
清代女诗家沈善宝研究
-
作者:
聂欣晗
来源:
暨南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论
个性
湘佩
女性文学
性别意识
-
描述:
本文从沈善宝这一个案研究出发,通过文本分析,梳理出她独特的生命历程与丰富的诗学活动;以社会性别视角审视沈善宝诗词创作,从书写心态,题材主旨与诗歌风格等方面上突出其个性特征,尽量真实、准确地评价湘佩的文学成就;并通过“过度阅读”策略,对其诗论著作进行研究,发掘它在学术、史学和文学上的独特价值,填补了中国古代女性诗论研究的空白,丰富女性研究的内涵。而且对她所有作品中强烈而深刻的女性意识进行了研究,探索那个时代先进女性的性别意识。并试图进一步去开拓清代女性诗界,从文学、历史、社会等各个角度探讨明清女性的性别处境
-
近代女子海外游研究
-
作者:
董玮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近代文化
文学审美
文学创作
女性文学
旅游文化
-
描述:
近代女子出游海外现象是近代史和近代文化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从最初的钦差眷属、教会女生,到后来胸怀远大的革命志士和自由不羁的旅行家,近代女子海外游经历了一个由依附到独立的发展过程。近代女子海外游的发生、发展以“西学东渐”的时代潮流为背景,同时也是近代妇女运动的产物,与不缠足、兴女学等运动紧密关联。近代女子海外游现象体现了近代女性国民意识的觉醒,反映了近代社会性别关系的重构。作为海外游的实践者的知识女性同时也是近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主体,她们的海外游经历对其文学创作也产生了诸多影响,从文学审美范围的扩大到文学革
-
性别与政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海峡两岸女性文学比较研究
-
作者:
谭东梅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作家身份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性别政治
海峡两岸
女性文学
-
描述: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一个政治意识形态充溢的时代,也是作家身份、文学审美复杂多变的时代。性别与政治作为一种文化政治进入到文学,影响着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本身具有某种政治性的女性写作,不管是大陆文学史所概括的“无性创作”,还是台湾文艺界强调的“反共文艺”,用来形容这个时期的文学都失之偏颇。本文以海峡两岸的女性文学为载体,试图分析五六十年代性别与政治是如何生成,并影响这个时期的女性写作的,这既包含文本外的历史语境、政治意识形态、作家身份的相互运作;也包含叙事话语与叙事权威在文本内的体现。本文将从以下五个
-
女性文学“新视界”:徐坤小说创作新论
-
作者:
黄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叙事
女性主义诗学
女性文学
徐坤
性别
-
描述:
本论文以徐坤小说为研究对象。在观照中国当代女性文学发展之后,徐坤创作的意义以及在当代女性文学发展方面的价值得以展现。徐坤创作,尤其是写女性,表达女性意识的文本,不同于此前执着反对男性的对立基调,转而将男性纳入关怀内容。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必须重新审视两性性别角色,打破“二元模式”,号召男女两性沟通对话,达到和谐发展,这是徐坤小说创作的当代追求。徐坤站在人性纬度,为我们提供了某种富有启发意义的当代女性生存样态和话语模式,也可以说为当代女性文学提供了新的视界。论文利用女性主义理论,结合主题学、叙事学、现象学
-
越南古代女性文学探讨
-
作者:
石春柳
来源:
广西民族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古代
女性意识
历史
越南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是在对历史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比较文学、历史学及其他跨学科理论方法,来对越南古代女性文学的全历程进行赏析和研究,并从作品和历史事件中探讨越南女性独立意识的发展情况。鉴于此项研究缺乏材料,史料的空白处过多,而史上倍受关注的女性作家以及作品均已得到较为完善和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不同于他人研究成果之处在于重点发掘一直以来不受重视或被避开的女性作家或作品,从各种细碎隐蔽的历史和文学线索中搜寻到长期被冷落、不被发现和被曲解、被扭曲的关于女性作家们的信息,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判断、筛选和重新整理,将众多陌生的
-
屈从的假面—伊丽莎白·英奇巴德与18世纪英国女性的自我表述
-
作者:
王欢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英奇巴德
罗曼司
情感主义
自然
女性文学
-
描述:
本文以18世纪英国社会的变动和小说文类的兴起为背景,以伊丽莎白·英奇巴德为代表,试图考察当时女性作家的自我表述方式。针对英奇巴德的两部小说《简单故事》和《自然与艺术》进行文本细读,挖掘伊丽莎白·英奇巴德及其作品中表现出的多样性。她既因固有的女性身份及社会环境的制约而表现出保守倾向,也有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和作家谋求社会平等、发表意见的需求。因此,在争取女性话语权力时既表现出积极介入公共政治的激进一面,也有迂回、委婉地完成女性自我表达的一面。英奇巴德在叙事文体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以罗曼司为假面的小说创作成为她在
-
文学作品翻译中释意理论的应用研究:以20世纪初中国女性文学作品的韩译本为中心
-
作者:
李银姬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学翻译
释意理论
文化差异
女性文学
韩译本
-
描述:
翻译是一种用于意义沟通的交换行为,也是一种运用目的语进行再创造的释意行为。在释意过程中,特别是在文学翻译中更应凸显其客观性,文本和译本之间不应存在完全的释意上的自由。虽然释意理论的应用一般以给定的语义和译入语的语法规则为考察对象,但文学翻译在语义转达时,由于不同国家使用的比喻或符号不同,会产生文字上的冲突,这就动摇了翻译的客观性,由于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异质感更容易使其丧失客观性。这样看来文学的释意行为不仅包含语言的转换,还包含了文化的转换。因此本论文对在释意时,以文本为基础的释意者的真实程度的
-
走出冲突
-
作者:
吴龙恒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冲突
女权主义
女性学
波特
女性文学
-
描述:
美国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不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留下的作品不多,但是,她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涉及到女性问题。除此以外,波特也非常热心于社会活动。尽管她坚决否认自己是个女权主义者,但这并不能否认她在女权主义发展史上的积极作用。本文集试用社会性别理论,从她的生活和创作两方面来探讨她的女权主义思想。首先,文集介绍了波特的生平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说明女权主义对她的影响。在作品米兰达系列中,波特通过主人公的成长阐述了社会性别的形成。在探讨两性关系时,波特提出冲突和差异的观点,这在女权主义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由于波特
<
1
2
3
...
18
19
20
...
32
33
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