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电影中悲剧女性形象塑造研究:以《大红灯笼高高挂》和《蓝色茉莉》为例
作者: 杜宇航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悲剧性女性   电影   人物塑造   女性主义  
描述: 古往今来,悲剧从来都不乏爱好者,也被冠为艺术的“冠冕”,之所以被艺术家和学者们追捧是因为观众在观故事中的痛苦和悲伤时不仅感同身受而落泪,更会给观者以独特的艺术审视视角,在悲剧和消极中开拓视角,重视生活中的美和积极因素。换句话说,悲剧在让观者忧伤苦闷的同时,关键的是让观者能够在直接忧伤中学会“反省”和“恬谈”。一部悲剧性的电影之所以能否视为成功的悲剧,在于给人忧伤的同时,也应达到使观者超越苦闷的“反省”和“恬谈”的层次,亦能称之为艺术佳作。所以,观者出现审美之后的最终效果最为关键,即让观者“在忧伤中获取反省
《人民日报》中女性形象的变迁
作者: 姚鹭鹭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人民日报》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本文基于“女性与传播”研究的背景,从社会性别角度对建国至今的《人民日报》中的女性报道做一个梳理,分析在不同时间段《人民日报》中的女性形象。本文选取《人民日报》1949年至2006年每年3月1日至3月
“双性气质”的性别魅力与现代困境: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名利场》女性形象利蓓加探析
作者: 胡雯   来源: 浙江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气质   萨克雷   女性主义   《名利场》  
描述: “女性化”的家庭天使爱米丽亚相比,利蓓加身上闪现出的“双性气质”魅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西方女性主义者追求的理想
中国历史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王亚辉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历史剧  
描述: 。 其次,本文引入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将女性主义介入传媒领域、电视领域、电视剧领域乃至其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的情况
国产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嬗变--以1990年以来国产家庭伦理剧为例
作者: 于婷婷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国产电视剧   家庭伦理剧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国产电视剧中女性形象的嬗变--以1990年以来国产家庭伦理剧为例
论我国大众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嬗变:基于女性主义的视角
作者: 王慧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刻板印象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作为一种批评方法和理论视野,女性主义思潮已经进入社会学科的许多领域;同时,由于受到全球化浪潮与文化多元理论的影响,女性主义理论也变得越来越具体,这一趋势促成了女性主义的观点与方法被更多地引入到新闻
广告女性形象研究
作者: 次旺卓玛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形象   符号学   女性主义  
描述: 与其他媒介中女性的缺席不同,广告中充斥着大量女性形象。女性形象从来都不是自在的、客观化的产物。它是男人意欲化的实践和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然而,女性形象一旦诞生,便获得了一种自在性与独立性,并成功地置换了作为现实存在的女性本身。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这种置换。即使在以后直接面对女性时,先前从女性形象那里获得的感受仍然会框定人们认识现实女性的方式,会为感知她们规定方向,进而影响人们对现实中的女性的理解与判断,并提供某种先在的期待。 尽管广告文化也只不过是人的社会化进程中性别意识获得的参考框架的一部分而非全部。但是,
女性形象的刻板呈现研究:以南方日报为例
作者: 张丽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刻板印象   新闻生产   女性主义  
描述: 在当今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已经有了质的提高,其在社会生产活动中也日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媒介对于女性形象的呈现依然固化着传统观念的模式。在大众文化日益商业化的今天,女性被物化和客体化的现象反而日益严重。 本文以南方日报为研究对象,试图考察受消费主义影响较轻的主流媒体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刻板呈现是否有所改观。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南方日报对女性形象的呈现比较多样,但是对女性的关照存在着稀少的状态,其对女性话语权有意无意地隐匿更是让当代女性陷入了表达失语的困境。这一境地不利于营造出一个对女性包容、理解、支持的
基于女性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男性导演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 温立红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男权文化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男性视角  
描述: 电影作为“第七艺术”正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女性角色是电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一部没有女性角色的电影多少会让观众感到一丝沉闷和枯燥。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是男权社会,因此,当“女性主义”引进到中国之后,影视界
女性主义批评视阈下的劳伦斯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
作者: 黄苓   来源: 南昌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观念   劳伦斯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  
描述: 作为一位出身于工人阶级家庭的文学大师,劳伦斯深刻体会到工业革命带给自然的破坏,以及视人为机器,物化人类,扼杀生命力的危险,因此从第一部作品起,他便提出鲜明的反工业化主张,歌颂纯净的自然和生命力,鼓励人类情感的自由发展,着意于性本能和无意识的发掘,弘扬真诚的两性关系,把现代社会重获生机的希望寄托于自然力量,尤其是性本能活力的复苏。 在劳伦斯的文学作品中描写两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人性本能的多层次描写仅仅是劳伦斯创作的一个手段,其真正意图是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描写呼唤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通
< 1 2 3 4 5 6 ... 72 73 7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