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五十年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的英文研究
作者: 张英进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学科史   文学类型   文学争论   中国现代文学   文化媒体   文学史  
描述: 本文为英文版《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导言的删节版,主要关注三个项目。其一,通过分析三个关键词,以厘定中国现代文学的范围及与该名称相关的主要问题。其二,回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机制化进程,尤其是其在北美的发展。其三,勾勒《中国现代文学指南》的整体轮廓。《指南》的第一部分"历史与地理"描述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区域发展。第二部分"文类与类型"概览中国现代文学中主要文类(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以及其他文学类型(翻译文学,女性文学,通俗文学和少数民族文学)。第三部分"文化和媒体"探讨美学、语言、区域、都市等文化概念以及视
美国的娜拉出走以后:伊迪丝·华顿《欢乐之家》的普遍意义
作者: 吴娟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伊迪丝·华顿   《欢乐之家》   现实主义   唯美主义   女性文学   美国的娜拉  
描述: 《欢乐之家》是美国女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成名代表作,自1905年出版以来魅力经久不衰。1998年入选"20世纪一百部伟大的英文小说",2000年被搬上银幕。该小说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它推陈出新地继承了英美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巧妙地融合了法国文学的唯美主义追求,并对新旧世纪之交的社会意识和存在作出了前期现代主义的艺术反思。小说的艺术成就得益于复杂的多元视角和对自我身份的深度心理探索,其中既可见奥斯丁、艾略特、哈代小说的风采,也有福楼拜、司汤达、左拉、乔治·桑作品的韵味;更有詹姆斯、德莱塞、菲茨杰拉尔德、刘易
法学大类
作者: 邓景鸿   刘婷娟   姜云成   来源: 课堂内外(高考金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闻报道   专业前景   法学毕业生   低潮期   女性学   国际关系   专业类   政治学理论   法学类   国际政治  
描述: 专业类目法学、社会学、社会工作、人类学、女性学、家政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政治学等。⊙专业前景●法学类曾一度被人们公认为是捧着"铁饭碗"的好专业,但是随着公检法单位人员的饱和,法学毕业生人数暴增等原因,法学就业一直处于低潮期。"耶鲁大学法学毕业生当村官""司法考试七年七考终圆梦""法学毕业生街头卖艺代写诉状""拿什么拯救你,我们的法学"等新闻报道和评论让法学毕业生久久难以平静。
莫言《丰乳肥臀》翻译中的儿童视角情景
作者: 徐英   来源: 语文建设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转换情景   中英翻译   儿童视角  
描述: 继《红高粱》后,莫言的又一部家族传奇史诗巨著《丰乳肥臀》引起了文学界的热烈反响。《红高粱》和《丰乳肥臀》相似点很多,都是描写高密东北乡,都是描写一个家族的史诗,都是女性文学的代表作,都是以儿童的角度描写了他们所看到的家族的悲欢离合。儿童视角让文学作品呈现出一个特有的文化现象,该文化现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期待效果。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更是带动了作品的翻译,在中英文字的转换中,儿童视角的转换情境成为一个回避不了的问题。文章以形势主义所包含的陌生化理论作为基础,用中英文版《丰乳肥臀》中的儿童视角情景作为实
任访秋先生对现代文学研究的历史贡献:兼谈刘增杰和河大文学院学术团队与传统
作者: 钱理群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周作人   新文学史   学术传统   八十年代   中国新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史   文学院   学术团队   现代文学研究   河南大学  
描述: 当志熙在电话里告诉我,河南大学文学院近现当代同人发起,要召开任访秋先生的学术思想研讨会,并讨论"刘增杰、刘思谦先生与河南大学学术传统"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即使不能与会,也要作一个书面发言。因为我隐隐觉得,自己好像和河南近现当代学术界之间,有一种"缘分",不仅因为任访秋先生是和我的导师王瑶先生同代的我一直心仪的前辈,刘增杰先生更是我心目中的我们学科的第二代学人的重要代表,和刘思谦先生虽然仅有一面之缘,但她的当代文学、女性文学研究也是我所关注的,二刘之后的关爱和、解志熙、沈卫威等中年学友,以及更年轻的朋友,
“穿越文”的前世与今生
作者: 郭瑞佳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代   女主角   网络小说   新题材   时空   言情小说   出版市场   影视作品   读者   女性文学  
描述: 2006年以来,一种叫做“穿越文”的新文学题材开始在出版市场上崭露头角并迅速将这股热潮扩散开去,引领了一股新的阅读潮流。“穿越文”是当代文学中的一个新题材,发源于网络,总的来说,是指文中主人公穿越时空,在另一个时代发生一系列故事的小说统称,其基本要点是主人公由于某种原因从其原本生活的时代(A时代)离开,穿越时空,到了另一个时代(B时代),在这个时空(B时代)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近年来,穿越小说已渐渐脱离出网络小说的队伍,以“新言情”、“女性文学”的身份站出来,开始自立门户。 起点中文网创始人宝剑锋表示,如今
惊险与惊艳的辩证法:从傅葆石的《灰色上海》说起
作者: 余夏云   来源: 社会科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通俗传统   《灰色上海》   性别话语  
描述: 傅葆石的著作《灰色上海》以"隐、忠、降"的三分模式探讨了沦陷时期上海文人的不同反应,揭示了过去"非黑即白"思路下种种视而不见的幽微面目。全书立足于跨学科的立场,尝试将文人的种种抉择看成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而非一系列静止的结果。当然,这种三分模式的问题在于它仍然立定男性精英的话语立场,每每对女性及其可能性置若罔闻,同时对大众的战时反应也有所轻忽。尽管傅葆石一再提醒沦陷区作为军事侵占的后果,其不可避免地在地理上成为一个孤立的存在,但就文化和社会关系而言,其仍然是"自由"中国的一部分。不过,在此连续的传统和周
宋代江西文学家结构分析
作者: 夏汉宁   刘双琴   来源: 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年寿   身份   宋代江西   结构   文学家   性别  
描述: 据《全宋诗》、《全宋词》、《全宋文》统计,宋代江西有作品传世的文学家共1359人。本文用历史人口学及人口结构学的方法,对宋代江西文学家的性别结构、身份结构及年寿结构进行考察。统计结果显示,宋代江西女性文学处于相当薄弱的地位,且"家族现象"特征明显。进士极具创作活力,是宋代江西文学的一支重要创作队伍。僧道、宗室文学家的文学创作活跃,人均创作量高于宋代江西文学家的平均水平。60-69岁、70-79岁、50-59岁这三个年寿段的文学家在宋代江西文学中创作力最旺盛。
从“感性主体”到“美学启蒙”——1980年代现代派文学的美学特质与逻辑框架
作者: 裴萱   来源: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朦胧诗   现代派   女性主义   “美学热”  
描述: “美学热”的兴起以及美学的“泛化”启发了众多文艺现象和文化活动的变革,美学理论对于形象思维的重视、对美学感性话语的体察以及对个体自由的凸显都促使了朦胧派诗歌、现代艺术、新潮小说、先锋派小说以及女性文学崭新审美风貌的形成;而这些带有现代价值和审美形式探索的文学审美活动又给美学话语增添新质。美学热潮和现代文学探索之间就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关系,在赋予审美以“场域伦理”和学科自律的同时,具有了人学启蒙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从“感性主体”的视角而言,朦胧诗的自由意象建构和意识流话语、新潮小说的感性体验与形式探索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决策特征与决策状态的关系调查
作者: 刘雁伶   黄漫远   赵军   来源: 职教论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职业决策特征   职业决策状态   关系调查   建议   高职学生  
描述: 文章使用职业决策剖面量表和职业决策状态问卷,调查了高职院校毕业前夕学生职业决策剖面特征与决策状态的关系,结果显示:毕业前夕学生意识到职业决策的紧迫性,敢于为自己的决策负责;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未形成最后的决策,超过一半的学生没有形成初步的职业方向;职业决策状态不同地被试在信息收集、控制点、努力投入、做最后决定的速度、拖延决定、依赖他人、妥协意愿等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理科学生与文科学生在依赖他人、取悦他人和渴望理想职业维度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学生在依赖他人维度上的得分高于男性学生,在渴望理想职业维度
< 1 2 3 ... 2916 2917 2918 ... 2928 2929 2930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