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我者”与“他者”:托尼·莫里森小说中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
作者: 史敏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他者   自我   莫里森  
描述: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黑人女作家托里·莫里森已成为当今美国黑人文学的领军人物,在关注种族歧视的同时,作家开始审视性别问题给女性造成的身心创伤,并通过人物塑造、话语结构和多声部叙事探讨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
从理智到疯癫:浅析《去十九号房》中女性追寻自我身份之旅
作者: 沈萍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癫   身份   理智  
描述: 多丽丝·莱辛的短篇小说《去十九号房》真实地反映了知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的困境,体现了理智与本能的强烈冲突。小说的悲剧在于主人公苏珊为了寻找真实的自我,而变得疯癫,最后走上了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本文试图探讨追寻与疯癫这两个女性文学传统在这部短篇小说中的体现,并揭示主人公在现代社会的精神世界中自我迷失、自我寻找及最终崩溃的实质。
陈染小说里的性描写
作者: 王斌   来源: 新学术论丛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爱叙事   身份   陈染   战争  
描述: 女性文学中的性描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本文即从女性的身份、男性的身份和性爱叙事三个方面对陈染小说里的性描写进行全面的分析。性,既是女性文学的叙事策略,又是一种丰富文的化想象;既是女性文学向世界撕开的伤口,又是她展示自我的极限。性,把文学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解读《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意识(英文)
作者: 肖沂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黑人女性   婚姻   女性主义意识  
描述: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该文描写了主人公珍妮通过三次婚姻,挣脱了传统习俗的束缚,逐渐成长为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独立的妇女。她不甘愿成为第一任丈夫的劳动工具,也不愿被第二任丈夫作为摆设,她不断地寻求自我,最终发现并了解自我。黑人女性受到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只有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不懈的追求才能使她们实现自我的完满。珍妮这个人物成为美国女性文学和美国黑人文学中影响深远的角色。这部作品也可以称作黑人文学的经典。
解读《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肖沂   来源: 海外英语(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黑人女性   婚姻   女性主义意识  
描述: 《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代表作.该文描写了主人公珍妮通过三次婚姻,挣脱了传统习俗的束缚,逐渐成长为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独立的妇女.她不甘愿成为第一任丈夫的劳动工具,也不愿被第二任丈夫作为摆设,她不断地寻求自我,最终发现并了解自我.黑人女性受到种族和性别的双重歧视,只有她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不懈的追求才能使她们实现自我的完满.珍妮这个人物成为美国女性文学和美国黑人文学中影响深远的角色.这部作品也可以称作黑人文学的经典.
陈染小说里的性描写
作者: 王斌   来源: 新学术论丛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爱叙事   身份   陈染   战争  
描述: 女性文学中的性描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本文即从女性的身份、男性的身份和性爱叙事三个方面对陈染小说里的性描写进行全面的分析。性,既是女性文学的叙事策略,又是一种丰富文的化想象;既是女性文学向世界撕开的伤口,又是她展示自我的极限。性,把文学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陈染小说里的性描写
作者: 管冠生   来源: 时代文学(双月版)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性爱叙事   身份   陈染   战争  
描述: 女性文学中的性描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本文从女性的身份、男性的身份和性爱叙事三个方面对陈染小说里的性描写进行全面的分析。性,既是女性文学的叙事策略,又是一种丰富的文化想象;既是女性文学向世界撕开的伤口,又是她展示自我的极限。性,把文学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张爱玲对"第二性"生存困境之思考
作者: 郎学初   来源: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弱势群体   第二性  
描述: 张爱玲以其独具的全新的角度对人性尤其是女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与剖析,她为我们探索中国女性的心路历程提供了形象性的史料,揭示了第二性成为弱势群体陷入困境的原因.张爱玲对第二性生存困境的思考,有其一定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为我们研究女性文化及女性文学拓宽了道路.
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
作者: 邵毅   来源: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身份   身份   文学翻译   构建   女性形象  
描述: 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身份的构建主要取决于主流意识形态,而这些女性形象对本土文化身份又起到了塑造作用。中国内地19世纪末至20世纪末文学翻译中的代表性女性形象就清晰地反映了这种互动关系。
试论宋词中女性形象的身份多元化现象:以周邦彦词为中心
作者: 林丹妮   来源: 语文教学通讯(D刊 学术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多元化   周邦彦   宋词   女性形象  
描述: 由于宋代歌伎业的繁荣和理学对妇女的禁锢,多数学者认为宋词中的女性多为歌伎,故而擅长写恋情词的周邦彦笔下的众多女性形象多被认为是歌伎。其实不然,这些女性形象多数是身份不明的。拟以史料为基,以史证词,从
< 1 2 3 4 ... 5 6 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