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19世纪女性恶之形象:莎乐美
作者: 梁靓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恶形象   莎乐美  
描述: 纵观艺术的历史19世纪是一个精彩纷呈的时期,在多数表现女性题材的绘画作品中,这一时期的女性形象较之前的平和宁静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女性在绘画作品中不再是光洁的圣母、圣明的女神、优雅的淑女,她成为了一种妖娆诱惑的形象,吸引着观看者们的眼球,甚至勾摄这我们灵魂。
王尔德笔下莎乐美独特的女性形象
作者: 孙媛媛   来源: 长江丛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尔德   莎乐美   女性形象  
描述: 王尔德笔下的莎乐美,不仅诠释了他对唯美主义孜孜不倦的追求,更散发着与众不同的独特艺术魅力。
《莎乐美》:疯癫女性的意象解读——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命运研究
作者: 许霄羽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疯癫   父权社会   隐喻   莎乐美  
描述: 长期以来,对于《莎乐美》作品的艺术价值评判多集中在作品的唯美主义表现形式上,对于莎乐美的艺术形象分析也多为负面和否定。分析莎乐美由家庭天使形象向疯癫女性形象的转变,探究其疯癫意象的隐喻意义,可以看到《莎乐美》暗含着作为社会边缘人的女性在父权社会的统治压迫下因自我权利缺失而进行的反抗,是对父权社会建构下的政治规范、宗教规范、道德规范进行的彻底破坏。莎乐美形象象征着对父权社会毫不妥协的女性反抗力量,因此成为历史文坛上女性叛逆形象的典型代表。
悲剧《莎乐美》中的夸饰性比喻
作者: 张金花   来源: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尔德   夸饰   比喻   莎乐美  
描述: 王尔德的《莎乐美》是杰出的戏剧创造。这部歌剧史上的奇葩历经百年而经久不衰,成为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之一,在世界文学长廊中,留下了一个美丽而罪恶、纯洁而疯狂、高傲而阴郁的复杂立体的女性形象。《莎乐美》中运用了连续的一系列比喻,详细铺陈了肉体之美。本文着重分析莎乐美的五段对白,来探讨夸饰这种写作手法。
从吴友如到张爱玲:19世纪9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海派媒体“仕女”插图的文化演绎
作者: 姚玳玫   来源: 文艺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摩登女郎   百艳图   莎乐美   丑女  
描述: 1890—1940年代的海派媒体一直保持着“仕女图”的插画体例。从吴友如的“百艳图”到叶灵凤的“唯美/颓废主义”装饰画到郭建英的“新感觉主义”漫画到张爱玲的丑女系列,一代又一代海派艺术家以插图参与文本叙事,制造时尚潮流,开辟媒体叙述的多重空间,彼此构成一种呼应、衔接、超越、更替的关系。不同代际的“女性”形象,深藏着不同的文化意蕴,将这条线索连串起来,可以看出近现代市民文化演变的脉象。
“舞影”与“乱魂”——莫洛《莎乐美》的读解
作者: 杨书   来源: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莫洛   矛盾反差   反叛   莎乐美  
描述: 法国画家莫洛的《莎乐美》 ,曾经影响过 1 9世纪后期艺术世界的唯美主义。莫洛用他对矛盾反差的把握 ,完成了他表达的内在动意 :疯狂、迷乱与死亡对感觉的冲击。他贪恋死亡对“文明世界”的破坏、侵犯和僭越 ,他藏匿在女性形象背后 ,用极端的感官刺激 ,来言说反叛的心曲
欲望与复仇:美狄亚原型在现代中国
作者: 陈进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复仇   欲望   美狄亚   莎乐美  
描述: 古希腊神话中的美狄亚原型在五四时期传入中国,这一原型有着欲望与复仇两大特点,其衍生出的人物群也广泛地流布于新文学作品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狄亚原型的嬗变和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的联系从未中断过,因为欲望代表着女性自身的觉醒,而复仇是女性面对男权文化压抑时所唯一能采取的手段。只要这种现状没有改变,美狄亚原型将始终会在我们的文学中借尸还魂。
王尔德戏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作者: 宋青   来源: 大舞台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尔德   莎乐美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意识   阿布兹诺太太  
描述: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诗人、童话家、小说家以及戏剧家。在王尔德的戏剧作品中,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不仅对当时社会中的女性生存现状做出了反映,同时也提升了作品本身所具有的艺术魅力。本文选取了王尔德戏剧中的阿布兹诺太太与莎乐美作为研究和探讨的切入点,对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形象身上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进行了分析。
后现代语境下的莎乐美:从米歇尔·布托的《致莎乐美》一诗说起
作者: 田妮娜   来源: 外国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性   交织   舞蹈   莎乐美   布托  
描述: 莎乐美是西方文学中一个极具个性的女性形象,以此为题的作品在19世纪末层出不穷,其中又以王尔德的独幕剧《莎乐美》为代表。然而莎乐美形象的演化并非以19世纪为终点,相反,她的故事在20世纪继续得以发展,其表现形式也更为丰富。法国当代作家布托的诗歌《致莎乐美》集中体现了这一女性形象在20世纪文学中的主要特点。本文从该诗说起,在解析诗歌形式与内容的基础上,联系19世纪后半期以来莎乐美形象的演变史,从舞蹈的独立性、人性对神性的取代、文字与绘画的交织等方面审视现代与后现代之间的差别,探究莎乐美在后现代语境下被赋予的全
《莎乐美》的翻译与五四女性文学
作者: 陈婧   李思茗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翻译研究   文化转向   莎乐美   五四时期   女性文学  
描述: 翻译的文化学派把翻译作品和社会、历史、文化联系起来,突破了语言学派专注于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转换的模式,摆脱了传统翻译研究中对源语言的过分关注,而突出了译本和目标文化的相互关系和作用,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生机。在中国近代史上,五四时期为中国的现代性莫定了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翻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各种译本从源文选择、翻译到接受都与五四时期的历史背景、译者的目的、意识形态等社会文化因素息息相关。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范式基础上分析可见:《莎乐美》的翻译受到五四时期社会因素、译者意图及翻译的地位等因素的影响,翻译
< 1 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