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普契尼歌剧作品中咪咪、托斯卡、巧巧桑三位女性人物的戏剧形象比较
作者: 宁丽丽   来源: 鸭绿江(下半月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戏剧形象   普契尼歌剧  
描述: 普契尼的作品中有很多女性角色,他们个性鲜明,思想观念和民族特点不同,他们身处的世道、国别、社会环境也各不相同,但是她们都是感情真挚,内心充满美好向往的、形象优美的、对爱情忠贞以及追求幸福的青年女性,《艺术家的生涯》剧中的咪咪,《托斯卡》中的托斯卡,《蝴蝶夫人》中的巧巧桑,她们就像花园中的花朵,种类不同但都是美丽的,给人们美好的享受。
夹缝中挣扎的艾菲与爱玛:试比较《艾菲?布里斯特》与《包法利夫人》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季文心   来源: 科教文汇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比较   艾菲   爱玛  
描述: 在福楼拜和冯塔纳笔下,两位处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背景、不同阶层的女性艾菲与爱玛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她们拥有美好的天性,却在个人与社会矛盾的夹缝中苦苦挣扎,最终不得不走向毁灭。她们的人生是个人的悲剧,却又暗含着整个时代的悲剧。
夹缝中挣扎的艾菲与爱玛:试比较《艾菲·布里斯特》与《包法利夫人》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
作者: 季文心   来源: 科教文汇(中旬刊)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与社会的矛盾   比较   艾菲   爱玛  
描述: 在福楼拜和冯塔纳笔下,两位处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背景、不同阶层的女性艾菲与爱玛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她们拥有美好的天性,却在个人与社会矛盾的夹缝中苦苦挣扎,最终不得不走向毁灭。她们的人生是个人的悲剧,却又暗含着整个时代的悲剧。
巾帼英雄—从神话原型理论的角度解读鲍西亚(英文)
作者: 徐俊俊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鲍西亚   雅典娜   神话原型理论  
描述: 莎士比亚作品注重神话用典,他的许多女性人物都可以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原型。其中威尼斯商人的女主人公鲍西亚曾被认为是莎剧中最能反映文艺复兴时代女性英雄主义的代表人物。文中从神话原型的角度解读鲍西亚,赞扬了女性的英雄行为和智慧。
巾帼英雄-从神话原型理论的角度解读鲍西亚
作者: 徐俊俊   来源: 海外英语(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鲍西亚   雅典娜   神话原型理论  
描述: 莎士比亚作品注重神话用典,他的许多女性人物都可以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原型.其中成尼斯商人的女主人公鲍西亚曾被认为是莎剧中最能反映文艺复兴时代女性英雄主义的代表人物.文中从神话原型的角度解读鲍西亚,赞扬了女性的英雄行为和智慧.
跨文化视角下的美国影片《木兰》与乐府诗《木兰辞》之比较
作者: 冯延燕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文化   花木兰  
描述: 。本文通过对两个文本的比较,试探讨二者之间的差异,指出迪斯尼影片《木兰》不再是中国传统故事,而是以现代西方文化为内核的中国故事。
捍卫尊严,让爱作主
作者: 张萌苗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主人公   比较   《氓》   《孔雀东南飞》  
描述: 古代文学史上有很多书写爱情的篇章,其中春秋时期《诗经》中的《氓》与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都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与捍卫。本文主要从作者对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女主人公爱情变故的原因及她们对爱情作出的抗挣三个方面探讨比较两者人物形象的不同。
现代女性人格的全新塑造——朱秀娟与张洁笔下的“女强人”形象比较
作者: 张丽明   来源: 语文知识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生存境遇   比较   女强人   形象塑造  
描述: 的独立人格。她们的出现,共同丰富着中国当代小说画廊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标志着女性意识的日臻成熟和当代城市小说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两岸女作家笔下的“女强人”形象塑造的异同比较来剖析其中所蕴涵的社会内涵和文化意蕴。
张爱玲与张小娴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比较
作者: 张琴   来源: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比较   张小娴   女性自我意识  
描述: 张爱玲与张小娴是不同时期的女性作家,都极为关注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个体生命意识。不同时代赋予她们笔下的女性人物不同的女性自我意识,通过对她们各自的几部重要小说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女性的自我意识的变化与成长。
李大钊与胡适妇女解放思想之比较
作者: 张丽彬   来源: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胡适   比较   妇女解放思想   李大钊  
描述: 李大钊和胡适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同处一个历史时期,同为近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二者都对妇女解放的问题比较关注,并形成了自己的妇女观,为近代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做出了伟大的贡献。然而由于二人
< 1 2 3 ... 9 10 11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