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比较】搜索到相关结果 167 条
-
《红楼梦》与《荆棘鸟》的爱情悲剧之比较
-
作者:
张丽华
来源: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荆棘鸟》
爱情悲剧
《红楼梦》
-
描述:
《红楼梦》与《荆棘鸟》都讲述了感人至深的爱情悲剧,本文试对两个爱情悲剧进行比较,从悲剧中的女性形象、悲剧主题、宗教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比较,从中体味中西方文化的相通与差异。
-
安娜与艾玛的爱情悲剧比较
-
作者:
司马双龙
来源:
安徽文学(文教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爱情悲剧
安娜
艾玛
-
描述:
的态度.悲剧发生的原因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以上方面的比较分析,以期对这两部巨著获得更深的理解.
-
两位女性迥异的自我实现之旅——简·爱与斯佳丽之比较
-
作者:
胡新
来源: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我实现
比较
纯粹的反叛者
假扮的屈服者
-
描述:
认识到:简·爱只能假扮成一个屈服者,而斯佳丽则注定要成为一个纯粹的反叛者.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1)陈述对简·爱作为假扮的屈服者和斯佳丽作为纯粹的反叛者的不同定位.2)通过比较她们不同的自我实现的人
-
“莎菲”与“陶岚”的形象比较
-
作者:
王玉琴
来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思想差异
女性形象
-
描述:
“五四”时期,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塑造了一系列勇敢抗争的富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她们各有自己的特点,有着不容替代的社会意义和典型特征。本文就两个同样具有叛逆性格的女性形象的比较,看两位作者当时思想的差异及对塑造人物的影响。
-
同样的命运,不同的选择——安娜·卡列尼娜与弗朗西斯卡比较
-
作者:
谢磊
来源: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安娜·卡列尼娜
弗朗西斯卡
-
描述:
安娜.卡列尼娜与弗朗西斯卡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有独特魅力的女性形象,虽然他们所处的时代、地区有很大的差异,但作为个体,她们面临着同样的女性境遇——拥有不爱的丈夫、难舍的孩子、相爱的情人,处于婚姻、家庭、爱情的两难选择中。值得深思的是,身处传统社会的安娜选择了放弃家庭,而身处自由、开放时代的弗朗西丝卡割舍了爱情,从而显示出,婚姻、家庭、爱情这道永恒的难题并未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变得清晰可解。
-
海峡两岸当代女性诗歌比较
-
作者:
凌孟华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海峡两岸
女性诗歌
-
描述:
如果说台湾女性诗歌在兴起的时间上充当着一种先飞之鸟般的角色 ,那么大陆女性诗歌则以其跨越式发展的态势 ,具有鲜明的后起之秀特质。二者既存在着“时间差” ,又在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地域环境背后呈现出分流同源、殊途同归的发展轨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表现女性的性别觉醒 ,致力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思考 ;第二 ,采取叛逆与解构的姿态 ,摧毁男权神话体系 ,表达女性对男性中心文化的颠覆渴望 ;第三 ,利用女性的躯体器官与生理现象洞开女性生命之门 ,拓展女性经验的诗性言说空间。
-
子君与蘩漪形象比较
-
作者:
钱尔凡
来源:
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蘩漪
比较
女性形象
-
描述:
通过对两位女性人物形象的比较 ,找出了两人的共同性 :反抗封建道德 ,追求个性解放 ,寻求女性价值和自尊 ,寻求理想爱情和人生 ,以及两人不同的年龄、身份、性格、环境等因素所造成的不同的反抗形式和性格发展的不同轨迹 ,揭示了她们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
苔丝与玛丝洛娃之比较
-
作者:
许延
来源:
厦门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
200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玛丝洛娃
苔丝
-
描述:
本文分析比较了苔丝与玛丝洛娃这两个著名女性形象出身地位、生活经历、表现的社会意义及结局的异同。
-
文化的悲剧——康妮和菊豆比较
-
作者:
孙颖
来源: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人物
悲剧
小说
-
描述:
文章从灵与肉的分离、绝望的反抗、文化的隐喻三个层次,把康妮和菊豆两个悲剧女性形象置于具体的文化背景下,对她们的命运进行探讨,认为她们的悲剧是文化酿造的苦果
-
潘金莲与查泰莱夫人形象的比较
-
作者:
王兆阳
来源: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查泰莱夫人
潘金莲
-
描述:
潘金莲和查泰莱夫人两个女性形象相隔300多年,又各出现于中国和英国。用刚刚兴起的平行研究剖析这两个文学形象,我们不难看出,由于兰陵笑笑生和劳伦斯两作者所处的时代、国情、艺术修养等方面的不同,尤其是因为作者主观认识的差异等诸多因素,两位作者塑造查泰莱夫人和潘金莲形象的成功与失败成为必然
<
1
2
3
...
8
9
10
...
15
16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