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女性文学】搜索到相关结果 2405 条
-
她们同路不同归——谈海伦·亨廷顿和子君
-
作者:
徐拯民
来源: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子君
涓生
海伦
亨廷顿
妇女形象
勃朗特
鲁迅
独特艺术
婚姻自由
女性文学
-
描述:
翻开漫长的英国文学史的画卷,徜徉于整个女性文学风景区,就会发现有一位女作家犹如昙花一现,29岁夭逝。尽管它的花期是那么的短暂,然而当它含苞怒放时,百花为之黯然失色,这就是声名卓著的勃朗特三姐妹中的小妹妹安妮·勃朗特。她在1848年发表了小说《女房客》,成功地塑造了海伦.亨廷顿这一女主人公形象。无独有偶,伟大的鲁迅先生在1925年写出了《伤逝》,他以深邃的思想创造了“子君”这一妇女形象。海伦和子君是两位不同时代的异国作家所塑造的具有独特艺术美和悲剧美的艺术形象。她们浸透了作家主观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她
-
痛苦的文学幽灵——中西女作家小说创作比较谈之一
-
作者:
程文超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反封建
幽灵
女作家
小说创作
家庭婚姻
小说家
弗吉尼亚·伍尔夫
作品
女性文学
比较谈
-
描述:
女作家及其创作,在文学长廊上至多只是文学交响曲中一两个小插曲的时代,已过去了。这一点,恐怕谁也无法否认。然而另一点却有人不同意——她们痛苦吗?饮誉世界的英国当代女小说家、评论家、“女性文学”的重要发言人之一弗吉尼亚·伍尔夫说:“在妇女的写作之中,悄悄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似乎是一种态度上的变化。女作家不再痛苦。她也不再愤怒”。(伍尔夫《妇女与小说》,《论小说与小说家》) 尽管我对伍尔夫的很多见解深为佩服,但对她的这一论断却不敢苟同。翻阅世界当代——哪怕是伍尔大说此话的当时及其后的时期到中国当代新时期女作家
-
刘光华和她钟情的事业
-
作者:
王沂
来源:
海内与海外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世界妇女大会
妇女问题
女子学校
社会性别意识
女性性别
女性角色
性别教育
女性文学
中国女性
-
描述:
近一段时间以来,如果你在每周口的晚上十~点钟打开收音机,在北京广播电台的8284兆赫,你就会收听到由刘光华主持的“人生热线”节目。该节目对人生历程中可能遇到的诸如交友、同居、离异、爱滋病等问题H听众进行讨论,帮助人们建)种多元的健康向上的人生一目计括以来接到大量的听众来信和热线电话,反响十分热烈。同时,刘光华还在北京电视台、北京教育台主讲‘’女性的心理健康与性爱观’”系列节目。其实,刘光华的热线直播早在1993年就开始了,1993年至1996年,她在南宁人民广播电台担任“华光妇女热线”节目主持人,还在南宁
-
略论丁玲“左联”时期的小说创作
-
作者:
蒋明玳
来源:
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小资产阶级
左联
小说创作
早期创作
丁玲
早期小说
作品
女性文学
辛亥革命
-
描述:
丁玲“左联”时期的小说创作,是丁玲研究中一个薄弱环节。本文认为:丁玲这一时期的创作,是她由小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文学,进入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的转折阶段,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对丁玲这一时期创作的研究,可以清晰地看到作家思想、艺术转变的轨迹,并能由此透视出30年代的左翼青年作家们小说创作的某些基本特征。
-
在双重世界之间探求——论娜日斯的写作意识
-
作者:
王云介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女性意识
民族文化
写作意识
女性问题
知识分子
女性文学
民俗文化
达斡尔族
达斡尔民族
-
描述:
在双重世界之间探求——论娜日斯的写作意识
-
有性别的时代
-
作者:
骆晓戈
来源:
天涯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性别
有性
后现代女性主义
男权文化
妇女形象
男女平等
传统女性主义
女性文学
女知青
无性别
-
描述:
目前中国正在由无性别时代进入一个有性别时代。 这样说,是因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的“男女平等”被写进了法律,从此似乎不再存在性别问题。于是,有人说中国从此进入无性别时期。最有说服力的无疑是文革期间的八个样板戏中所塑造的妇女形象。她们不仅没有性别,没有爱情,似乎连正常的家庭、夫妻、母子关系都没有了。
-
论萧红创作的女性主义色彩
-
作者:
胡素珍
来源: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色彩
萧红创作
女作家
女性意识
《生死场》
女性主义写作
政治文本
《小城三月》
女性文学
男性中心
-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切入,从萧红创作进程中她对政治文本为中心甚至唯一文本的男性理论倡导的日益疏离、从文本中她所建构的系列男性形象、女性群体所寄寓的深意这几个方面,把握萧红创作的女性主义特质。
-
跳出“阴柔美”
-
作者:
艾斐
来源:
文学评论
年份:
198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作家
参与意识
女性人格
局限性
小说家
弗吉尼亚·伍尔夫
自我个性
女性文学
阴柔美
集体无意识
-
描述:
弗吉尼亚·伍尔夫曾说:“女小说家只有在勇敢地承认了女性的局限性后,才能去追求至善至美。”这种看法,本身就包含着对女性个性的压抑和对女性人格的弱化。然而,在我们以往的文学中,它却是一个事实。所幸的是,这个事实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一些新起的有个性、有追求的女作家,已在这方面大胆地迈出了挑战性的步伐。
-
世纪末华丽苍凉消逝之后
-
作者:
马念生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史
张爱玲
世纪末
室内空调
营养状况
女作家
心衰竭
现代文学
女性文学
海派文学
-
描述:
中国现代小说挺奇美的一页,悄悄划上了句号。 这些日子,两岸三地乃至海外,悼念之声声声化为文 字,见诸报刊,不啻珠玑。兹就所见,摘要综述于下: 忽然传出的噩耗 张爱玲的死耗中秋前夕(9月8日)传出。第一个发现她的遗体的是张所住公寓的中东裔经理艾莉塔·伊芙雷。她因张年迈且单身,平常就格外留意张的情况。事发前数日,她忽然警觉:“有两、三个星期没有见到那位清瘦的东方老太太了!”遂留一张字条在张居所门上,又打电话企图与张联络,均不得要领。8日中午12时,她不得不以自备钥匙开门,看到张盖着毯子,躺在灰色地
-
读梁凤仪的五本散文
-
作者:
王淑秧
来源:
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评论和研究
年份:
199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梁凤仪
“五四”新文学运动
女性散文
香港文学
散文题材
海外华人文学
散文写作
散文大家
女性文学
女权思想
-
描述:
散文向来是我国文学的重要品种,“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我国散文尤有很大发展,涌现了很多散文大家.海外华人文学中,散文写作者比比皆是.可贵的是各地区都涌现了一些女散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