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中西文化碰撞 传统现代交融--试论陈若曦《远见》的文化意蕴
作者: 张立国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碰撞   海外华人   台湾   大陆   女性意识   知识分子   陈若曦   女性文学   美国梦   文化意蕴  
描述: 陈若曦以她具有生长在台湾、留学美国、回归大陆后又移居加拿大和美国的“三重放逐”的传奇式生活阅历,以及70年代初以“文革”为题材创作《尹县长》等一系列小说,开了“伤痕”文学的先河,80年代在美国创作了以海外华人生活为题材的《远见》等系列小说,为大陆读者所熟悉和热爱。本文从人类文化学角度,就“时代、历史、政治、文化‘夹缝’中的海外华人群像”,“多重文化交汇下的华人心态”和“传统与现代冲突中的女性世界”等三个方面,探讨《远见》对海外华文文学和女性文学艺术世界的独特价值和特殊贡献。析缕《远见》淳厚的文化意蕴和作家
女作家女性意识与近期女性小说
作者: 李九华   郝彤   来源: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权社会   女作家   女性小说   女性意识   完美的女性   人大复印资料   当代文学研究   女性生存状态   女性文学   女性题材小说  
描述: 九十年代的小说创作,如同这个纷繁复杂变化莫测的现实社会,也进入了探索与困惑、浮躁与无奈的两难境地。语言的操作,叙事方式的选择,以及所思考的命题的意义,都走出了旧有的模式而表现得丰富多样引人注目。作者们依据抑或索性背离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生命感受,自觉不自觉放弃了原有的写作特点,改变了过去小说中塑造精神贵族、解释政治的模式,而把目光投向平凡甚至庸碌无为者,瞩目于普通人的生存奋斗、迷惘、矛盾和窘迫,进而对社会变革、文化发展、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以至人生意义进行自然而然的审视与思索。纵观近期女性作家的反映女性思想和生
文学中的女性意识
作者: 暂无 来源: 文艺理论研究 年份: 198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女性经验世界   女性意识   男性化   性味   三个层面   价值取向   女性文学   知识女性   创作气质  
描述: 张奥列在《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羊城晚报》88年4月8日)一文中指出: 女性文学应有女性味。女性味是女性生活的寻味,女性经验世界的体味。但把表现女性的细腻和敏感作为女性文学的特征,似乎也不尽然。柔弱或刚健,细腻或粗犷,多半是个人的创作气质,不定是文学的性别之分。女性文学不是也有某种男性化倾向么?
并非自觉的女性内审意识——记张爱玲等女作家群
作者: 于青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女性内审意识   女性本体   女性意识   传统意识   深层意识   解放运动   自身意识   深层意义   女性文学  
描述: 文章认为“当五四掀起的个性解放运动趋于低潮时,女性意识的先天匮缺也导致女性文学落入低潮”,“但当我们透过这层苍凉的气氛而注目女性文学所渲泄的实质时,便会发现,女性文学的低潮恰恰转达出女性意识的新的转折。女性意识已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点:它具有了内审意识的觉醒”。“女性意识由昂扬落入沉寂,并非是女性文学实质上的后退,而是显示了女性总识深层意义的躁动,在文学上则表现出女性意识由对外的追求和认同,转向女性对自身意识的本体的审视”。“她们对女性本体的认识,对于女性深层的传统意识以及对女性意识所赖以生存的社会深层意识
为人为诗 恪守真诚——访舒婷
作者: 谷力   来源: 森林与人类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女工   青春期写作   新时期   舒婷   女性意识   《致橡树》   诗歌创作   女性诗歌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9月23日,舒婷从承德开完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研讨会回来,下榻在北京河北饭店。我很荣幸地拜访了这位新时期著名的女诗人。两个多小时的谈话,她给我的印象是:仿佛普通人,但骨子里又有诗人的多情与敏感,而最重要的是她为人为诗的真诚。舒婷1971年开始诗歌创作,第...
在双重世界之间探求——论娜日斯的写作意识
作者: 王云介   来源: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呼伦贝尔草原   女性意识   民族文化   写作意识   女性问题   知识分子   女性文学   民俗文化   达斡尔族   达斡尔民族  
描述: 在双重世界之间探求——论娜日斯的写作意识
论萧红创作的女性主义色彩
作者: 胡素珍   来源: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主义色彩   萧红创作   女作家   女性意识   《生死场》   女性主义写作   政治文本   《小城三月》   女性文学   男性中心  
描述: 本文从女性主义理论视角切入,从萧红创作进程中她对政治文本为中心甚至唯一文本的男性理论倡导的日益疏离、从文本中她所建构的系列男性形象、女性群体所寄寓的深意这几个方面,把握萧红创作的女性主义特质。
新时期女性主义诗歌及批评
作者: 黄雄   来源: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学批评   诗歌批评   新时期   女性诗人   女性意识   现代主义诗歌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诗歌创作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诗歌  
描述: 从1979年至今,伴随着现代主义诗歌的生成发展,女性诗歌创作也走过一条曲折而坎坷的道路,众多的女性诗人借助自己的话语闯入诗的殿堂,并且以自己的自由的翅膀在诗坛上抖动出眩目的光辉。从舒婷那首发出女性人格独立宣言的《致橡树》开始,女性诗人以其敏感的神经、柔弱的躯体,深沉的内在体验拓展了诗的意识空间,并以此为基础,对诗歌语言进行了先锋性探索和实验。这种探索对新时期现代主义诗歌的进步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自觉地消除了以往传统诗歌观念对女性诗歌创作方式及意义上的偏见和消极界定。十五年来的创作实践表明:女性诗
当下女性的写作
作者: 胡宗健   来源: 山花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艺术情感   情感取向   新时期   女作家   女性意识   艺术家   陈染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个人化写作  
描述: 1、情感:负荷的沉重与释放的轻松陈染在1993年2月8日的日记里叙述了叔本华的疑虑、痛心疾首于权力意志的尼采的离群索居和哲人们的生生死死以后写道:“很渴望有个朋友在身边,哪怕什么话也不说。坐起来翻弄通讯本,一个一个名字和面孔从眼前滑过,使我想不出一个人可以在这种时候坐在我身边,陪伴我度过这难受的日子。
自身书写的世界:由自我意识的觉醒建构个人话语(林白论·下篇)
作者: 孙祖娟   来源: 湖北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个人话语   自我意识   女性意识   女性话语   自主意识   女性自我   女性命运   女性叙事   女性写作   女性文学  
描述: 自身书写的世界:由自我意识的觉醒建构个人话语(林白论·下篇)
< 1 2 3 ... 188 189 190 191 192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