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启蒙】搜索到相关结果 32 条
-
二十世纪初女性启蒙文学的兴起——以《晨报副刊》为线索
-
作者:
张文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晨报副刊》
女性文学
-
描述:
孙伏园接手《晨报副刊》编辑工作后的四年里,《晨报副刊》结束了李大钊编辑时代所带有的的强烈政治色彩,开始转型为纯文学副刊。该时期,《晨报副刊》发表了一系列受五四新文化影响的女作家创作的作品,具有极强的启蒙和开创色彩。
-
二十世纪初女性启蒙文学的兴起
-
作者:
张文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晨报副刊》
女性文学
-
描述:
孙伏园接手《晨报副刊》编辑工作后的四年里,《晨报副刊》结束了李大钊编辑时代所带有的的强烈政治色彩,开始转型为纯文学副刊。该时期,《晨报副刊》发表了一系列受五四新文化影响的女作家创作的作品,具有极强的启蒙和开创色彩。
-
终将消逝的“姐妹情谊”:以《海滨故人》、《暑假中》及《花开时节》为例
-
作者:
张艳平
来源:
职大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女性独立
反叛
女性情谊
-
描述:
姐妹情谊的书写是女性文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两岸女作家对此都给予了极大关注。然而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姐妹情谊"在不同文本中也承载着各自的内涵。本文在两岸女作家创作的视域中,通过对《海滨故人》、《暑假中》及《花开时节》三个文本的分析,重在揭示相同主题背后所蕴含的不同意义。
-
赋权女性:晚清民国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
-
作者:
吴小鸥
李想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教科书
晚清民国
女子
赋权
-
描述:
、代数、几何、化学、物理、生理、矿物、动物、植物为主。女子教科书的启蒙诉求集中表现在对女子教育享有权、自主发展权、工作参与权、身心健康权的赋权增能,超越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关于女子及女子教育
-
一曲悲壮的赞歌:论《法国中尉的女人》萨拉的“病”
-
作者:
程美林
来源:
海外英语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萨拉
“病”
追求
自由
-
描述:
时代,萨拉似的新女性形象是不被接受的,是遭唾弃的、是病态的。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萨拉的"病"呢?它将从萨拉勇于追求欲望,萨拉自制恶名和萨拉对查尔斯·斯密森的自我意识的启蒙三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
清末报刊对世界妇女运动的报道及其对中国妇女运动的启蒙作用
-
作者:
赵广军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报刊舆论
妇女运动
暗示方法
清末
-
描述:
当19世纪末世界妇女运动掀起第一次高潮时,中国妇女运动受报刊舆论对西方妇女运动报道的影响而深受其启蒙,成为世界妇女运动的一部分。晚清时期社会舆论已经形成规模,各种政治派别大多办有舆论机构,宣扬对
-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日常生活叙事
-
作者:
李晓丽
来源:
汉语言文学研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革命话语
女性写作
家常化与传奇
日常生活
-
描述:
日常生活是女性写作的重要依托和底蕴。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写作受到启蒙话语、左翼革命话语和主流批评家的引导,因而在现代女作家的小说中,日常生活的书写也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重合、缠绕、矛盾等复杂的形态。但这些文本也传达出女作家宏观与微观的生命体验以及从女性个体经验角度展现女性生存独特的历史场景。
-
从“感性主体”到“美学启蒙”——1980年代现代派文学的美学特质与逻辑框架
-
作者:
裴萱
来源: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朦胧诗
现代派
女性主义
“美学热”
-
描述:
了人学启蒙的历史意义与价值。从“感性主体”的视角而言,朦胧诗的自由意象建构和意识流话语、新潮小说的感性体验与形式探索
-
《生死场》研究综述
-
作者:
孙晓玲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抗日文学
《生死场》
女性文学
哲学
文本结构
-
描述:
《生死场》是萧红的成名作,小说发表之初,“抗日文学”说一直是权威阐述。自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许多批评者或从女性文学、或从生与死的哲学高度、启蒙角度以及文本结构等方面对文本进行重新解读,发现了许多新的内涵,然而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顾此失彼的现象。
-
不断自我超越的塞莉形象
-
作者:
程静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启蒙
女主人公
黑人女作家
主人公形象
研究性
觉醒
主动性
自我超越
客观分析
女性形象
-
描述:
大部分研究性作品侧重将《紫色》的女主人公——塞莉界定为一个逐渐觉醒的女性形象,特别强调莎格和索菲亚两人对她的启蒙作用,却往往忽视塞莉自身的主动性。然而通过对塞莉形象的客观分析,可以发现塞莉在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