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仕女画】搜索到相关结果 81 条
-
我国传统仕女画与日本浮世绘美人画之异同
-
作者:
乔春梅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日本浮世绘
表现手法
江户时代
艺术风格
人类史
女性题材
文化背景
女性形象
仕女画
-
描述:
纵观古今中外绘画,女性题材尤其美女形象作为"观赏"或"寄情"的对象历来都是一个永恒而又时尚的主题,不仅因其有着代表各阶级的功利性,更因其有着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而广为人们所喜爱。对于女性美的描绘,其实在人类史前就已出现。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对各国的
-
唐代女性的"时世妆"与唐代仕女画
-
作者:
罗玲
来源:
美与时代·上半月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时尚生活
面靥
坠马髻
簪花仕女图
虢国夫人
抛家髻
张萱
仕女画
唐代社会
挥扇仕女图
-
描述:
唐代是中国传统仕女画的黄金时期。唐代仕女画从当时女性的时尚生活中汲取养分,塑造出丰腴华美的女性形象,尤其是其中所表现出的千变万化的唐代女性"时世妆",折射出唐代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女性时尚的影响,反映了唐代女性自信的时尚观。
-
清代仕女画艺术特点与市场行情分析
-
作者:
余洪辉
来源:
艺术市场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清代
封建社会
艺术特点
美人形象
中国传统
市场行情分析
妇女生活
仕女画
-
描述:
2007年,中国嘉德第十期四季拍卖会在北京推出了"似水流年·女性形象集萃"专场,许多近现代名家绘制的以仕女为题材的作品都受到热烈追捧,而让众多普通投资者眼睛为之一亮的是:本场清代仕女画名家的作品亦有不俗表现。
-
胡服美人图
-
作者:
暂无
来源:
审计月刊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残片
盛唐初期
新中国
流行时尚
大谷光瑞
胡服
女性形象
审美标准
舞乐图
仕女画
-
描述:
残片上的人物为舞伎像。舞伎面颊丰腴,额描花钿,神态端庄,穿花团窠锦袖翻领胡服。这一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形象的审美标准及妇女服装的流行时尚。此画与《舞乐图》代表了初唐末期至盛唐初期仕女画的最高水平。
-
试论仕女画“秋风纨扇”的艺术图式与审美意趣
-
作者:
杨红红
来源:
美术大观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意趣
女子
唐代
人物画
图式
艺术形象
仕女形象
女性形象
仕女画
题画诗
-
描述:
仕女画是中国传统人物画中的一个重要类别,她以特定的女性人物为表现对象,通过传统的笔墨和技巧创造出具有独特艺术图式的仕女形象,传达出特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念,在人物画史上有
-
论中国古代绘画女性题材的类型化倾向
-
作者:
范宏彬
来源:
美与时代(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美
绘画作品
西方绘画
世俗生活
中国古代绘画
女性题材
画史
湘君湘夫人图
仕女画
挥扇仕女图
-
描述:
古代绘画作品中充满了女神、著名女性的形象,即使是世俗生活中的女子,形象也是被类型化的,处处流露出男性的审美理想和对女性美的追求。但是,透过这些现象,仍然可以看到,其中具有乌托邦的色彩,女性是缺乏个性的,她仅仅是被审美、被推崇的客体,而没有成为一个能动的、活生生的主体。
-
明清仕女画的社会生成
-
作者:
王宗英
来源:
国画家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相对稳定
世俗生活
陈洪绶
世俗文化
社会生成
明清时期
女性形象
仕女画
审美倾向
-
描述:
仕女画发展到明清时期,以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固定下来,塑造了具有病态美的纤弱清秀的女性形象。此类审美倾向风行于整个明清画坛,除陈洪绶、吴昌硕等少数大家能跳出窠臼自创一格,多数画家均以此作为创作导向,遂
-
如花美眷 民国时期大众媒体中的“女性”图像
-
作者:
姚玳玫
来源:
东方艺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体例
民国初年
女子
吸引读者
画面
封面
图像
大众媒体
女性形象
仕女画
-
描述:
19世纪20至30年代,上海的媒体业已是高度发达,铺天盖地的出版物上缀满各种“美女”图像。“封面女郎”在文艺类、电影类、生活消闲类刊物中,变得不可或缺,成为刊物的形象代言人。这种体例的产生意味深长,它为早期的大众媒体开辟了类似于亨里克·达尔(Henrik Dahl)所说的说服性传播的途径。中国的媒体业萌生干晚清,成熟于民国初年。其成熟的标志之一便是将中国人以文字阅读为习惯的方式加以扭转,在图像阅读上做文章,
-
明清仕女画柔弱之风形成的思想根源
-
作者:
李琰
来源:
美术界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朝
儒家思想
病态美
清朝
艺术风格
女性人格
女性形象
仕女画
-
描述:
儒家对女性人格在精神上的摧残,势必会导致肉体上的摧残,必定会在文艺中有所折射,特别是在具有直观性特点的绘画中。如果说依附、顺从、卑弱等儒家女性人格观是一种纯粹的理想,那么现实生活中的“缠足”、“养瘦马”就是理想在现实中的兑现,而中国画中特有的“削肩仕女”形象则是它们导致的变态审美的体现,是懦家女性人格观对女性形体的摧残绘画艺术中的折射。
-
世俗与雅趣交相辉映——谈明末清初以来的仕女画
-
作者:
余輝
来源:
紫禁城
年份:
199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世俗女性
明代中期
表现内容
艺术风格
题材
雅趣
女性形象
仕女画
容美
-
描述:
仕女画是人物画的分支,它最能反映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审美观,特别是对女性形貌、气质的审美认识,往往折射出这一时代人们的审美趋向和精神面貌。 唐代以张萱、周昉为代表的造型丰腴、设色华贵的仕女画风,传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