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张萱与周昉的仕女画比较研究
作者: 高苏   来源: 宿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女性形象   仕女画  
描述: 选取张萱与周日方二人的代表性仕女画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为研究对象,通过绘画题材的选择、人物形象的特点及风格上的世俗化倾向三个方面来归纳二人仕女画的相同点;通过构图、色彩运用
试论中国古代仕女画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 蔡广民   来源: 艺术品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形成   起源   仕女画   发展  
描述: 仕女画作为中国最古老的画种之一,在中国画的发展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虢国夫人游春图》、《簪花仕女图》、《闲话宫事图》、《柳荫逸趣图》等为代表的仕女画虽经千年时光冲刷,但柔韧的线条、华丽的色彩
张萱与周日方的仕女画比较研究
作者: 高苏   来源: 宿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比较   女性形象   仕女画  
描述: 选取张萱与周日方二人的代表性仕女画作《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簪花仕女图》等为研究对象,通过绘画题材的选择、人物形象的特点及风格上的世俗化倾向三个方面来归纳二人仕女画的相同点;通过构图、色彩运用
仕女画看唐代社会审美思想形成的原因
作者: 张永红   来源: 丝绸之路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思想   唐代   仕女画   女性社会地位  
描述: 从抽象的封建贞妇烈女图解到现实的贵族仕女描绘,反映了唐代新女性审美观的形成。仕女画中的女性形象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挣脱开来,开始展示自身的美。新的审美观导致了新的仕女画风出现。本文以解析仕女画风格为例,从唐代的世界地位、女性社会地位、审美习惯传承及上层社会审美好尚等方面来探讨唐代审美思想的形成原因。
环肥燕瘦:浅谈仕女画对创作的帮助
作者: 孙少楠   来源: 美与时代(中旬)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理想化   装饰性   个性化   仕女画  
描述: 仕女画通过对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传达特定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人们对于女性的审美态度也在变化。历代仕女画都强调作品的审美因素,创造了诸多经典的女性审美
唐代仕女画的造型样式
作者: 张静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丰肥艳丽   唐代   造型样式   仕女画  
描述: 仕女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在唐代的仕女画中得到了较大的拓展和进步,并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唐代的仕女画在美术史上也具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使得前代的“以形写神”的理念得到了很好的继承,而且还使得丰肥
明清仕女画的文化内涵
作者: 赵林生   来源: 科教导刊(电子版)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文化内涵   明清   仕女画  
描述: 明清时期仕女画中的女性大多以一种病态的弱女子形象出现,这种阴柔为美、忧郁神伤的特征是由于当时的明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的。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受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推崇女子依附、卑弱、顺从的女性人格,文人更是有“以女自况”的感情倾诉习惯,赋予了明清仕女画女性形象深刻的文化内涵。
唐代仕女画“丰腴美”的成因
作者: 吴应骑   罗玲   来源: 艺术探索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唐代   仕女画   丰腴美  
描述: 唐代仕女画以丰腴华贵、雍容典雅的女性形象为典型,反映了唐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的繁荣,折射了唐时主流的社会审美观,彰显了风华绝代的大唐丽人风采。唐代仕女画对后世仕女画创作有深远的影响,甚至远播
美和目光的转换——论仕女画中男性视角的变迁
作者: 杨柳   李季   来源: 琼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注视   仕女画    
描述: 男性是仕女画这一特殊画种中描绘女性的主要力量,女性形象在仕女画中的变化反映出的不仅仅是其本身的变化,同时也显示出男性自身视角的转变。从以强硬的姿态附加其目光于画面中,到主动把目光让位于女性本身,其间经历了千年的变幻。
浅析明清文人仕女画的感伤特点
作者: 杨冬   来源: 德州学院学报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心理平衡   “美人香草”   仕女画  
描述: 感伤的气氛,病态的形象是明清仕女画的重要特点,笔者认为原因有二画家借情感失意的女性寄托自己怀才不遇之感;柔弱,病态的女性形象因境遇的相似能够获得中下层边缘文人画家的认同,并且补偿其被封建文化遏制和削减的男性阳刚之气
< 1 2 3 ... 7 8 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