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仕女画柔弱之风形成的思想根源
日期:2017.11.24 点击数:15
【类型】期刊
【作者】李琰
【刊名】美术界
【关键词】 明朝 儒家思想 病态美 清朝 艺术风格 女性人格 女性形象 仕女画
【摘要】儒家对女性人格在精神上的摧残,势必会导致肉体上的摧残,必定会在文艺中有所折射,特别是在具有直观性特点的绘画中。如果说依附、顺从、卑弱等儒家女性人格观是一种纯粹的理想,那么现实生活中的“缠足”、“养瘦马”就是理想在现实中的兑现,而中国画中特有的“削肩仕女”形象则是它们导致的变态审美的体现,是懦家女性人格观对女性形体的摧残绘画艺术中的折射。
【年份】2004
【期号】第3期
【页码】32-33
【分类号】J212;|J209.2
【全文挂接】读秀地址
【全文挂接】发现地址
相关文章
- 1、我国传统仕女画与日本浮世绘美人画之异同 作者:乔春梅 年份:2011
- 2、世俗与雅趣交相辉映——谈明末清初以来的仕女画 作者:余輝 年份:1995
- 3、美的时代变迁及其艺术的哲学化转向——中国古代仕女画的风格演变及其背后 作者:王亚茹 年份:2015
- 4、美的时代变迁及其艺术的哲学化转向 作者:王亚茹 年份:2015
- 5、论《细雪》中女性形象的病态美 作者:王毓 年份:2014
- 6、从《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看魏晋时期对儒家思想的冲击 作者:羊瑜 年份: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