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人物形象】搜索到相关结果 505 条
-
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杨逢泰
来源:
河南财经学院学报
年份:
199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子形象
追求爱情
戏剧家
关汉卿
性格
杂剧
丈夫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风尘女子
-
描述:
关汉卿是我国十三世纪的伟大戏剧家.他一生写了六十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还有十多种.他所创造的人物形象是丰富多彩的,但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多是各类女性形象.在他的杂剧里,旦本远多于末本,妇女的形象
-
解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五把钥匙
-
作者:
肖武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追求爱情
钥匙
李甲
故事情节
女性悲剧命运
杜十娘
人物形象
女性形象
小说
-
描述: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明末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美好理想的女性形象杜十娘。名妓杜十娘不甘做王孙公子们追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一切。作者用生动的故事情节,细腻的表现手法,艺术地塑造了一些生动的人物形象。
-
易卜生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曲佩薏
来源:
戏剧文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社会问题剧
现代戏剧史
玩偶之家
作家
妇女解放
娜拉
创作主题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易卜生
-
描述:
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除了思想犀利、意义深刻之外,在艺术上,也是他剧作中成就最高的。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情节,使他的剧作既生动又好看,深受当时和后世观众的欢迎。他对当时欧洲戏剧舞台上流行的那些
-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
-
作者:
胡才众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夫权
祥林嫂
抗争精神
鲁迅
女工
鲁四老爷
幸福生活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
描述:
祥林嫂是鲁迅笔下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历来论者以为祥林嫂是一个思想上麻木不仁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和阿Q性格相似的人物,是一个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物形象。可我以为,其实祥林嫂一直在积极争取自己的
-
杜丽娘的性格内蕴与舞台呈现
-
作者:
沈丰英
来源:
中国戏剧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明代戏曲
舞台呈现
《牡丹亭》
内蕴
性格特征
杜丽娘
中国传统戏剧
人物形象
-
描述:
明代戏曲巨擘汤显祖在其名作《牡丹亭》中所塑造的人物杜丽娘,是一位极具光彩的古代女性形象。《牡丹亭》自明万历间问世,迄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作为当代的昆曲演员,应当怎样演绎杜丽娘这个人物形象呢?首要
-
论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形象
-
作者:
裴秀丹
来源:
考试周刊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典型意义
封建礼教
家族制度
悲剧形象
艺术构思
祥林嫂
鲁迅
劳动妇女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
描述:
悲惨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典型的环境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祝福》中,主人公祥林嫂从来就没有获得过春天般的温暖,她丧夫、再嫁、失子、死去等几个关键情节都是在春天
-
王熙凤性格结构论
-
作者:
张泽芳
来源:
红楼梦学刊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王熙风
性格系统
《红楼梦》
刘姥姥
性格结构
尤二姐
曹雪芹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要素
-
描述:
,在“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人物命运中,揭示了这些女子梦起梦破、难圆难续的人生悲剧。从现实意义讲更能引起大家兴趣的恐怕不是小说的主题,而在于作品中所塑造的那些居于悲剧氛围中的人物形象。如果再切近些说恐怕当推作品为世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褒贬不一、
-
国家、个人和知识分子:《江河湖》及其他
-
作者:
刘继明
桂琳
来源:
西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政党政治
知识分子形象
历史
公共空间
女性形象
当代小说
人物形象
河湖
中国当代知识分子
自由知识分子
-
描述:
桂琳:叙述视角对一部长篇小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包含着创作者的一些深层理念。《江河湖》以如月的视角来进行叙述是不是有着特殊的考虑?当年莫言在《红高粱》中,以一个孙子辈去追述"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讲故事的语调本身就是在批判懦弱的父亲而认同英雄爷爷。在80年代末期,莫言选择这样的叙述视角有一种越出传统文化的道德樊篱,以复活个体生命力的冲动。而沈如月作为主人公
-
情之所至,生死由他:试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人物形象
-
作者:
孔文峣
来源:
南国红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柳梦梅
华彩
牡丹亭
临川四梦
游园
杜丽娘
爱情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汤显祖
-
描述:
"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夜来闲读《牡丹亭》,字字珠玑入耳让人回想起去年7月的一场演出—广府华彩。第一次听粤剧演唱的《牡丹亭》之"游园惊梦",便是这一次了。
-
试析《红楼梦》中青春女性形象的诗化问题
-
作者:
崔高斌
来源:
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化倾向
女孩儿
《红楼梦》
贾宝玉
悲剧氛围
女性形象塑造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大观园
男性世界
-
描述:
《红楼梦》对青春女性的形象塑造,不是侧重于外在表象的如实描摹,而是重于对人物风姿神韵的刻意追求。作者通过对青春女性的美貌蒙笼和生活雅化的极度渲染,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使不同性格的青春女性共同蒙上一层浓厚的诗化色彩。再由这些女性的遗世脱俗而最终归于毁灭,构成凄婉的悲剧氛围,这悲剧氛围又加重了青春女性形象的诗化。这诗化色彩与悲剧氛围的和谐统一,构成;红楼梦;对青春女性形象塑造的一大特色.
<
1
2
3
...
36
37
38
...
49
50
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