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关键词:幸福生活】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
以任何借口都不能对妇女施暴
-
作者:
刘历彬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报纸
关键词:
暴力行为
联合国秘书长
安南
国家责任
妇女运动
共同消除
国际社会
幸福生活
妇女组织
受害者
-
描述:
以任何借口都不能对妇女施暴
-
杜甘反战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喻佩瑶
来源:
剑南文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战争结束
法国人
现实主义小说
反战小说
玛格丽特
小说题材
女性命运
幸福生活
女性形象
历史悠久
-
描述:
法兰西民族崇尚自由。为了自由,他们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尤其是在国家面临危难、大敌当前的紧要关头,英勇的法国人民奋起反抗,众志成城,由此产生的反战小说熠熠生辉,璀璨夺目,是法国现实主义小说最为重要的部分。法国的反战小说题材丰富,历史悠久。回顾这些反战小说,我们可以发现反战小说的形式虽然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但
-
取悦自己,是一辈子的事
-
作者:
李小丢
来源:
出版广角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悲惨遭遇
大众文化
嫦娥
已婚妇女
生活方式
照顾
幸福生活
女性形象
单身女性
婚姻生活
-
描述:
当你可以把自己照顾的很好得时候,才可能给别人幸福,所以无论你单身与否,取悦自己对每个女人来说都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我们的老祖宗们曾经创造了长居于广寒宫的嫦娥这一史上单身年限最长的女性形象,来警告那些不安于室的女人们:看吧,不踏踏实实相夫教子的下场就是这样,一辈子孤苦伶仃的,你就哭去吧。如果是以前,我也会为嫦娥的悲惨遭遇掬一把同情泪,可是如果
-
从“男子汉”到“小男人”: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家庭伦理剧的性别考察
-
作者:
曾一果
文蕾
来源:
中国电视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形象
回归家庭
家庭伦理
张大民
幸福生活
男人
电视剧
女性主义
男性霸权
婚姻生活
-
描述:
随着女性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注于女性的发展状况,例如在探讨文学艺术和媒介文本时也多讨论其中的"女性形象",很少认真考虑这些文本中的"男性形象"。作为当代电视剧的一种主要类型,家庭伦理剧生动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家庭和婚姻生
-
《红字》和《珍妮姑娘》中女性人物比较
-
作者:
王兰
来源:
短篇小说(原创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莱斯特
女主人公
海斯特
反抗意识
红字
幸福生活
长篇小说
女性形象
丁梅斯代尔
珍妮
-
描述:
霍桑的《红字》被誉为美国19世纪小说的经典之作,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个面对男权和宗教权的双重压迫坚持抗争、不言妥协的坚强的女性形象。《珍妮姑娘》是德莱赛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塑造了一个美丽、善良的珍妮,为了亲人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拿自己
-
女性广告的叙事策略
-
作者:
尹小玲
来源:
新闻爱好者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叙事策略
化妆品
目标市场
理想
女性消费
广告叙事
身体形象
幸福生活
身体效果
女性形象
-
描述:
自广告诞生以来,女性就是其青睐的对象,她们同时处于商品交换之循环的两个时刻——既是广告和商品美学中受宠的符号,又是主要的目标市场。我们所探
-
《祝福》中祥林嫂的抗争精神
-
作者:
胡才众
来源:
文学教育(上半月)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封建礼教
夫权
祥林嫂
抗争精神
鲁迅
女工
鲁四老爷
幸福生活
女性形象
人物形象
-
描述:
祥林嫂是鲁迅笔下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历来论者以为祥林嫂是一个思想上麻木不仁的女性形象,是一个和阿Q性格相似的人物,是一个让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人物形象。可我以为,其实祥林嫂一直在积极争取自己的
-
欧阳兰——一个光辉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凤海
来源:
前线
年份:
198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抗美援朝战争
五十年代
欧阳
革命者
道德观念
中国人民解放军
革命战争
爱情
幸存者
幸福生活
-
描述:
孟伟哉同志的《一座雕像的诞生》,获得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这篇作品,给我们再现了五十年代初,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和战争胜利后的生活风貌。作者着力刻画了一个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并在胜利后归国的女军医——欧阳兰。她自觉地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幸存者”,从“幸存者”的角度出发,正确地处理了抚养革命遗孤与爱情的关系,表现了一个革命者应有的新的道德观念。她心灵纯洁,道德高尚,是一个真实感人的光辉形象。欧阳兰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欢呼声中,在即将胜利地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幸福时刻,
-
我的一个世纪
-
作者:
暂无
来源:
刊授党校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青年
封建家庭
编辑
妇女运动
荣华富贵
幸福生活
世纪
政协委员
革命党人
回忆录
-
描述:
编辑同志:董竹君女士1997年在她97岁高龄时出版了自撰回忆录《我的一个世纪》,书中记录了这位世纪老人的经历:一个洋车夫的女儿,被迫沦为青楼卖唱女,结识革命党人跳出火坑,成了督军夫人;不堪忍受封建家庭和夫权统治,再度冲出樊笼开创新的人生;历尽艰难险阻,成为上海锦江饭店女老板;连任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堪称妇女运动的先驱。由于篇幅有限,仅向贵刊推荐其中的一段文字。大连学员刘功良由于我童年、青年时的遭遇,在我心灵中曾播下一颗种子:我恨世间贫富不公平。我虽曾有过一段"荣华富贵"的生活,但是,我看到的始终是国内外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