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1980年代中国大陆女性诗歌中的“房间”意象研究
作者: 刘雪姣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体建构   生命意识   女性诗歌   房间意象  
描述: 作为我国文学理论传统中优秀的批评形式之一,意象批评一直是文学研究的热点,因此对中国女性主义诗歌进行意象审美分析也成为我们探究女性诗歌至关重要的一环。“房间”意象作为在女性诗歌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意象之一,其与女性内在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房间”意象切入八十年代中国大陆女性诗歌进行文本分析,立足于女性视角,重点关注女性诗人独特的审美艺术,以及在女性经验、女性意识、女性生命意识和文化心理等投注下,“房间”所呈现的艺术价值和女性思想内涵,将探索女性精神成长和主体建构过程作为文章的重点进行有意义的分析探讨。
河野多惠子的文学特色—女性主义视角的考察
作者: 吴雪远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考察   文学特色   河野多惠子   女性主义  
描述: 河野多惠了(1926~)的文学创作始于战后,1961年凭借一部《搜捕幼童》登上文坛。这篇成名作和仓桥由美子的《党派》并称为日本女性文学真正开始步入“战后”阶段的经典之作。和当时还是学生的由美子不同,多惠子被文坛认可的时候已经年过三十,略显大器晚成,但之后她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秀的小说,随笔和文学评论方面也不遑多让,直至近年依然笔耕不辍,是日本当代最具代表性的女性作家之一多惠子成长于昭和初期那个动荡的年代,她的人生经历并不平凡。少年时被动员至工厂劳作,乃至遭遇空袭的灰暗记忆,战后边与病魔作斗争边默默无闻地坚持创
清顺康间江南张氏姊妹研究
作者: 李雪君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氏姊妹   艺术表现   题材   成因   顺康间  
描述: 清顺康间江南吴县出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女性作家群体——张学雅七姊妹,即张学雅,张学鲁,张学仪,张学典,张学象,张学圣,张学贤姊妹七人。她们的作品为我们保留了明末清初女性生活风貌的真实材料,同时也是研究那个特殊时代女性心灵史的宝贵依据,另外她们风格各异的诗作、词作,也是中国女性文学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本文在广泛地搜罗各种版本的诗集、词集的基础上,对其作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考证张氏姊妹的生平、家世、交游;第二,分析张氏姊妹作品的题
特丽·坦皮斯特·威廉斯在《心灵的慰藉》中的生态女性意识的解读
作者: 周雪原   来源: 郑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特丽.坦皮斯特.威廉斯   生态女性意识   《心灵的慰藉》  
描述: 特丽.坦皮斯特.威廉斯是美国当代杰出的作家、自然学家和环境保护家。因为出生并生长于犹他州的熊河鸟类保护区附近,威廉斯天生与大自然亲密无间,这使得她一直致力于倡导保护和爱惜环境。同时,威廉斯见证并亲身经历了内华达核试验基地进行的核爆炸试验所引起的对周围地区女性身体和心灵上的伤害,这段成长经历使她成为了一名女性主义者。此后,威廉斯一直在努力用自己的文字去唤醒读者保护环境和爱护女性的意识。1991年,威廉斯发表了《心灵的慰藉》,这本书一经发表即被认为是美国自然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威廉斯将两条线索穿插于此书之中:
当代中国翻译研究的性别视角探究
作者: 初雪燕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双性同体   性别视角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性别  
描述: 20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者开始与其他理论结盟来攻击男性霸权文化,她们用社会性别来取代生理性别,认为是社会性别的差异导致女性的从属地位。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中,翻译研究与女性主义思潮相结合,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应运而生。性别视角——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也被引入翻译研究。女性主义及其翻译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被引入中国,对女性文学创作影响巨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译者,尤其是女性译者的性别意识的觉醒。自21世纪初开始,对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关注日益增多,但是与西方相比,中国性别视角下的翻译研究起步比较晚,且
宋代女性词人酒意象研究
作者: 张明雪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宋代   酒意象   词人   女性  
描述: 宋代女性词人的酒意象是宋代女性词研究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不但反映出宋代女性独特的审美趣味,而且表现了宋代女性面对几千年的封建礼教所作出的自我体认和自我突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本文试图对宋代女性词人的酒意象做出较为系统的研究。论文在对《全宋词》女性词酒意象进行搜集整理的基础之上,对不同身份的女性词人的酒意象进行归纳和分析,把握其不同内涵,并将之与前代女性文学以及同时代的男性词相比较,从中寻找宋代女性词人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本文的引言部分主要是对宋代女性酒意象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从而得出本文创
论宗璞小说知识分子家园情结及其性别意义
作者: 孙雪莹   来源: 云南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家园情结   小说创作   宗璞   叙事手法  
描述: “知识分子”是宗璞小说倾心关注的一个重要群体,而“家园情结”是作者传达对知识分子复杂情感、寄托人文关怀的一个载体。宗璞小说独特的知识分子家园情结主题,标识了宗璞式的优雅和大气,使得宗璞在同时代的女性作家面前多了一份淡定和从容。 对宗璞小说比较系统的研究始于80年代,研究范围不大,研究层面也比较单一,之前的研究主要从审美、人道主义的视角出发,侧重于其家学背景对其创作的影响、而对知识分子的研究,则主要致力于心路抉择上。 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叙事学、性别理论的方法综合分析,从知识分子的视
青春·爱情·童话论张抗抗小说的叙事特征
作者: 刘雪静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张抗抗   童话   爱情   青春激情   第二次天真  
描述: 张抗抗既是新时期文学发展历程中一位重要的主流作家,也是新时期以来女性写作中卓尔不群的一位。她的创作主要是以思想的敏锐和激情的不可遏止为特征,这与张抗抗的人生经历以及动荡变革的时代气氛有着直接关联。因此,张抗抗的作品总是激荡着一股不可平复的激情和深切的向往与渴望。她关心社会意识的演变,渴望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能够得到尊重。她的作品总是结合着社会的意识和人的自身,其中总是流溢着浓重的理想色彩和时代激情。同时,作家一直保持着清醒的主体意识,在自己的创作中坚守自我立场,表现出作家的个性立场、开放的文化视阈
《嬉》和《荒山之恋》译本中女性意识研究
作者: 王雪梅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翻译研究   女性意识   朱虹   孔慧怡  
描述: 翻译和性别隐喻的历史渊源由来己久。“女人”和“翻译”同属于话语的边缘地位。传统的翻译理论认为,原作对译作具有等级上的权威,前者是强壮而具有生产力的男性,后者是地位低下,低弱派生的女性。翻译和女性常常被相提并论。这既是对女性的轻蔑,也是对翻译的贬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翻译界的“文化转向”使女性主义思潮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的结合导致了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产生。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女性主义翻译这个新课题。在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女性主义译者揭示了长久以来翻译研究中对女性的歧视,强调了译文与
从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角度对《弗罗斯河上的磨房》和《觉醒》中女性悲剧的比较研究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云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资本主义父权社会   女性悲剧   比较研究   社会主义女性主义  
描述: 《弗罗斯河上的磨坊》和《觉醒》是英美文学史上经典的女性文学作品。作为十九世纪的女性作家,乔治·爱略特和凯特·肖邦探索父权社会中的女性命运,大胆地说出了女性对自由和平等的内心渴望。她们笔下的两位主人公,麦吉和爱德娜,表现出了极大的相似性。麦吉和爱德娜都意识到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的从属地位并试图改变女性的传统生活,但同时她们又被禁锢于家庭之中而无能为力。受制于她们的性别角色以及内化的父权思想,麦吉和爱德娜难于找到一个满意的方法去解决自身追求和自我牺牲之间的冲突。她们的死亡结局揭示了资本主义父权社会中的女性悲剧。
< 1 2 3 ... 12 13 14 ...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