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明清女性的社会性别解读—从缠足到才女写作
作者: 刘雪梅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写作   明清   缠足   女性  
描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伴随着西方社会性别运动和思潮所引发的对既定观念系统质疑的背景,社会性别理论产生并逐渐发展为文化研究、女性主义研究、同性恋研究以及族群研究等领域里进行跨学科研究所运用的方法论。随着社会性别研究的不断推进,对于性别问题的探讨逐渐在不同层面上获得了合法性和学理性。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社会性别理论进入中国学术视野,作为跨文学、历史、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逐渐深入到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一些领域,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有学者将社会性别理论运
呼唤乡村女性的春天:评萧红小说
作者: 杨雪飞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0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批判   乡村女性   萧红小说   女性文学  
描述: 呼唤乡村女性的春天:评萧红小说
池莉市井小说论
作者: 李雪梅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200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写实小说   生存哲学   池莉   市井小说  
描述: 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池莉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的争论,本文试图对池莉市井小说从原生态的叙述方式,市井人物的生存哲学等方面加以论述,进而揭示池莉小说在当代文学史上的意义。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客观化的写作、平视视角和主体意识的淡出与生存本相的凸显等方面入手,论述池莉小说原生态的叙事方式,市井人物独特生存方式的手段并显示其创新意义。第二部分论述池莉小说市井人物的生存哲学——用一种忍耐、妥协而又不失积极因素的人生态度,在烦恼人生中不屈不挠地活着,不绝望、不退却,在平凡的日子里获得一种极
明清女性的社会性别解读:从缠足至才女写作
作者: 刘雪梅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写作   明清   缠足   女性  
描述: 社会性别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中国学术视野, Gender因语境的不同被译为“性别”、“社会性别”、“性”、“性属”和“性/别”等多种字面形式。今天,社会性别理论的逐渐深入到相关的研究领域,作为跨文学、历史、文化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逐渐深入到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一些领域,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有学者将社会性别理论运用于与古代文学研究领域进行有益的尝试。这对于打破孤立的、僵化的研究局面,着眼于社会、人文、历史、文学等多个层面的研究,以客观、科学的态度还原
妇女组织公共外交模式初探
作者: 陈雪飞   来源: 公共外交季刊2015年第3期秋季号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描述: 妇女组织或机构所推进的妇女权益事业是全球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一个国家来说,其妇女组织或机构在这一公共产品中的贡献力,势必影响该国的国际形象。本文借鉴费舍尔的公共外交续谱,结合具体案例,对妇女组织的公共外交进行了初步探讨。
阿尼姆斯原型视角观照下的《爱玛》主要女性人物
作者: 刘雪琪   来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投射   爱玛   阿尼姆斯   荣格   女性人物  
描述: 在荣格原型理论之阿尼姆斯原型的观照下,《爱玛》主要女性人物之阿尼姆斯即男性特质,因个体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的不同,而在发展程度上存在极大差异。爱玛因阿尼姆斯发展过度而男性特质突出,由其被动投射觅得情感归宿;简·费尔法克斯因阿尼姆斯发展适度而提供合理补偿,其正确投射成就美满姻缘;哈丽埃特则因阿尼姆斯发展不足而女性特质浓重,异性交往经历使其得到促发,并最终正确投射。
迫害林市的幕后推手
作者: 刘雪琴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阿罔官   《杀夫》   变态  
描述: 台湾女作家李昂的《杀夫》从性角度切入,揭示了女性受男性压迫的悲惨的生存状态。本文试分析造成林市悲剧的另一女性人物阿罔官的变态心理。
浮华世界里扭曲的灵魂——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乔丹·贝克
作者: 刘雪琪   来源: 牡丹江大学学报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欺骗   冷漠   自私   扭曲  
描述: 乔丹·贝克是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一个重要的女性人物。她阴暗卑下、善于欺骗,同时又自私、冷漠、不负责任。她的扭曲的灵魂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这个浮华世界的时代特征和当时一部分人的精神面貌。
中共福建省委妇女部的成立与闽西苏区妇女运动
作者: 张雪英   郭济汀   来源: 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作用   中共福建省委妇女部   历史背景   发展过程  
描述: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级党的组织和苏维埃政府都设有妇女组织。随着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妇女组织也普遍建立起来。从中共中央到各省委、特委、县委、区委,都设有妇女工作委员会(或称妇女部),配备妇女工作委员会书记(妇委书记,或称妇女部长)和专职妇女干事。本文从中共福建省委妇女部成立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历史作用加以论述,阐述闽西苏区妇女运动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各国劳动妇女运动概况
作者: 孙伴雪女士   来源: 劳动季刊 年份: 1936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各国劳动妇女运动概况
< 1 2 3 ... 13 14 15 16 17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