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根据【作者:郑】搜索到相关结果 158 条
-
浅论《骆驼祥子》中虎妞的人物形象
-
作者:
郑舒栎
来源:
乌蒙论坛(总第107期)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祥子与虎妞
分析
人物形象
《骆驼祥子》
-
描述:
虎妞是老舍先生代表作《骆驼祥子》中塑造的一个独特的女性形象,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一个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祥子与虎妞的故事,是一个特定年代里的人生悲剧,虎妞对祥子的爱有真情真爱的一面,但这种畸形的爱却在客观上伤害了祥子,也造成了自身的悲剧。本文从虎妞的性格特征、生活环境、文化背景等层面对虎妞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论述。
-
用花艺作品表现男性和女性形象的研究
-
作者:
郑外辰
来源:
女性与社会发展——第二届妇女发展国际研讨会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花艺作品
男性形象
女性形象
-
描述:
纵观中外美术史,从古希腊到现代社会表现人体的作品数不胜数.其中用花艺去表现人体,笔者认为对探索花艺的表现方式,造形效果的多样性都很有必要.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用花艺作品来表现男女性形象,由此探索更多的表现人体的方法.研究内容如下:尽可能省略和简化男、女性形象,在此过程中,圆、三角形的变化与反复组成一定的形态,并通过构成方法,量感,质感及色彩方面的对比突出形态,形成统一感,表现变化与比例所带来的秩序与动感.本次研究还在进行文献调查的同时准备了花艺作品,力图通过作品以最简单的方式将男女性的形象特征概括地展示了出
-
声音缺失与意义在场:《喧哗与骚动》中凯蒂形象的文化价值探析
-
作者:
郑立怡
来源: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4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凯蒂
文化价值
《喧哗与骚动》
-
描述:
威廉·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运用了多角度叙述和意识流等创作手法,由四个叙述者来叙述家史,但故事中的中心人物凯蒂却未能以叙述者的身份出现,这一现象引起批评家们的关注和争议。针对凯蒂的声音缺失,她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批评家们各有见解。本文从凯蒂所代表的文化价值的角度,分析这一女性人物所隐含的文化价值,并指出她在三兄弟眼中成为不同的文化价值象征:爱、家族荣誉和传统价值、资本主义金钱价值;其声音缺失象征着
-
扬理论风帆,谱写少数民族女性平等与发展的新篇章——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回顾
-
作者:
郑玉顺
来源:
第三届妇女发展与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份:
2004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妇女地位
少数民族
民族女性
妇女组织
-
描述:
本文对中国少数民族妇女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文章指出, 十年来,中心的研究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先后承担了“中国少数民族女性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等六项部级科研项目,成功主办了中国少数民族妇女问题和平等与发展妇女问题学术研讨会,分别在1998年、2001年以“妇女平等与发展”为主题成功地召开了两次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以其丰富而广泛的议题及自身特色被《中国妇女报》、《民族团结》等新闻媒体誉为跨民族、跨文化、跨世纪的交流盛会。
-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与女性意识
-
作者:
郑珊珊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女性文学
女性主义
古典语境
-
描述:
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在顺从与叛逆的矛盾冲动中艰难前行,囿于男性中心社会的道德伦理规约,女性意识和自我价值被压抑和遮蔽。但许多才华超众的女作家都显露出独特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不断寻求真正属于自己的表现与表达,奋力改变着在强大的男性文化规范面前严重“失语”的历史境遇。这一幽微而曲折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文学史价值和意义。
-
媒介建构中女性文学的新境遇——以余秀华事件为例
-
作者:
郑斯扬
艾闽
来源:
学术评论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艾米丽
男性话语
《诗刊》
卫慧
女诗人
女性话语
陈染
爱情诗
女性写作
林白
-
描述:
2014年10月湖北女诗人余秀华的新作《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网络上火速蔓延,引发了一场大众热议。无论是在私下场合还是报纸、电视、网络等公众媒介上,余秀华的那句“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成为大众谈论的焦点。这首诗作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作家沈睿显然把这首诗作理解为一首思想性极高的爱情诗、情爱诗,“我觉得余秀华是中国的艾米丽·迪肯森,出奇的
-
“记取愁人闽海边”——清代女诗人许琛论
-
作者:
郑珊珊
来源: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许琛
光禄派
清代
《疏影楼稿》
女诗人
-
描述:
许琛是清代乾隆朝著名的女诗人,她幼承家学,早有诗名,工书善画,才情出众,著有《疏影楼稿》。她与同时代许多女诗人文学往来频繁,并与亲友在福州结诗社“光禄派”,时常联吟唱和。许琛一生际遇坎坷,长年孤苦,但她常以诗画寄托怀抱。其诗记录了许琛的人生经历与心路历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女性主体意识与文学自觉;她与同时代许多女诗人间频繁的文学往来见证了清代女性文学的繁荣;她对文学的不懈追求体现了她对自我身份空间的积极拓展。许琛是女性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位女诗人。
-
聆听生命诉求 关注生存状态:试比较严歌苓、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
作者:
闫石
郑沛程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比较
两性
严歌苓
女性
-
描述:
张爱玲与严歌苓都是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都具有关注女性悲剧命运的悲悯情怀。与张氏执着于描写女性在家族家庭、恋爱婚姻中的命运不同,严歌苓更善于从个人的微观视角出发,以个人的沉浮折射出历史的巨大变迁,并利用中西文化夹缝中特殊的身份,书写大陆的政治霸权生活以及西方视野下的文化心灵的冲突。
-
聆听生命诉求 关注生存状态
-
作者:
闫石
郑沛程
来源:
华文文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张爱玲
比较
两性
严歌苓
女性
-
描述:
张爱玲与严歌苓都是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都具有关注女性悲剧命运的悲悯情怀。与张氏执着于描写女性在家族家庭、恋爱婚姻中的命运不同,严歌苓更善于从个人的微观视角出发,以个人的沉浮折射出历史的巨大变迁,并利用中西文化夹缝中特殊的身份,书写大陆的政治霸权生活以及西方视野下的文化心灵的冲突。
-
北师大首开《妇女与教育》课程
-
作者:
郑新蓉
来源:
妇女研究论丛
年份:
199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教育现代化
女性教育
社会性别公平
北师大
教育民主化
妇女教育
现时教育
背景知识
女性主义教育
-
描述:
北师大首开《妇女与教育》课程郑新蓉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郑新蓉、史静寰博士便在本系三年级学生中,开设了《妇女与教育》的选修课。这是首次在高校教育系开设的女性学课程。《妇女与教育》课是为不具备女性学和性别教育知识背景的大...
<
1
2
3
...
11
12
13
...
14
15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