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美国非裔女性文学的魔幻色彩与黑色风格
作者: 郑光锐   来源: 社会科学辑刊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黑色风格   非裔女性文学   魔幻现实主义  
描述: 美国非裔女性作家享誉20世纪美国乃至世界文坛。她们植根于自身黑人文化的广袤沃土,其作品具有浓重的"黑色风格",并精湛地融入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写作技巧,使作品在真实反映美国非裔族群生活内容、生动描写非裔特别是非裔女性心路历程的同时,有力鞭挞了美国社会种族、性别歧视的罪恶,深切表述他们追求自我和民族解放的愿望。
浅析当代女性文学中的写作流变
作者: 郑晓宁   来源: 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写作流变   当代女性   女性文学  
描述: 本文以当代文坛中女性文学的写作流变为切入点,结合几个时期的作家作品,浅析了新时期女性文学写作由情爱描写的向性爱描写的演变,以及90年代的三代"身体写作"女作家创作中的流变态势,昭示了中国女性文学将始终以其独特的个性和审美定式,走向多元的艺术世界,用女性的心理感应着生存的活力,占据着文坛的一席之地。
视野之外的真实——评林丹娅《当代中国女性文学史论》
作者: 郑斯扬   来源: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史论   历史书写   历史文化语境   中国女性文学   西方女性主义   当代   20世纪90年代   林丹  
描述: 新时期以前的批评者大都将关注重点放在中国女性文学产生的具体历史文化语境的考察之上,持有一种既反抗又兼容的批评立场.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借鉴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方法来研究文学的学术实践大量出现,中国女性文学史的书写者以颠覆传统男性话语为目的,开始了更具鲜明的以女性主义理念为基点的重构女性文学活动的历史书写样式,(可以称之为"女性主义书写").
新时期女性小说叙事的赓续与新变
作者: 郑越予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王安忆   女性叙事   迟子建  
描述: 女性文学在新时期再次觉醒,在与20世纪40年代女性叙事话语遥相呼应的同时也产生了赓续与新变。丁玲转向革命的独特姿态,使得很少有作家能对其独特的叙事话语进行更大的开拓;王安忆以现代城市为背景展现女性的欲望与挣扎,与张爱玲冷静叙述女性生存的小说创作形成隐隐呼应的态势;至于萧红那种诗意浓郁、旨归在美与爱的叙事追求,由迟子建在新时期后以温暖与爱相交融的乡土叙事继承并发扬光大。
乡邦世族与晚清诗学传承——以湘社为例
作者: 郑学   来源: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家族文学   湘社   诗学传承   晚清湖南  
描述: 以易顺鼎、程颂万为代表的湘社作家群,集中体现了乡邦世族在晚清诗学传承中的作用。世传家学是诗学传承的重要途径,并造就家族文学的思想底色;对本家族文学造诣的自豪感维系了传习文学技巧的热情,以及统一文风在家族代际禅替间的稳定;家庭独特的文化氛围,还会浸染进作家的创作个性。家族在文化圈子内和地方上的影响力,能帮助作家获取文化资源,掌握传播领域话语权,并促成第一读者给出正面的权威批评。女性文学的传承附庸于家族文学。
女性作家对以柏林为代表的美国主义的批判
作者: 郑竹雪   来源: 新西部(理论版)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主义   批判   魏玛共和国   女性文学   德国  
描述: 一战以后的德国魏玛共和国形成了以柏林为中心的美国主义思潮。本文阐述了美国主义在柏林的主要表现,重点从女性文学的角度分析了对美国主义的批判和德国对现代化文化的态度,认为这一批判有益于当时德国女性地位的提高和女性文学的发展。
对萧红笔下女性的生存状态的审视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生死场》
作者: 郑家蔚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视角   萧红   生死场  
描述: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中,萧红始终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来观察和审视人生,注重从生和死、心灵和肉体等多重折磨层面书写中国广大女性的生存真相挖掘了女性悲剧命运的重要根源,她对女性生存命题的思考和探求,是同时代真正自觉、清醒、独立的女性声音。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生死场》中的女性生存状态。
对萧红笔下女性的生存状态的审视
作者: 郑家蔚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在20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中,萧红始终坚持以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来观察和审视人生,注重从生和死、心灵和肉体等多重折磨层面书写中国广大女性的生存真相挖掘了女性悲剧命运的重要根源,她对女性生存命题的思考和探求,是同时代真正自觉、清醒、独立的女性声音。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生死场》中的女性生存状态。
东北女性作家写作的本土化倾向
作者: 郑春凤   来源: 文艺争鸣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作家   东北   新世纪   民族文化精神   文学形象   女性写作   写作资源   本土化   迟子建   写作者  
描述: 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学"本土化"话语进一步彰显,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女性文学在构建本土化文学图景、塑造中国文学形象方面所做出的探索。进入新世纪的女性写作在悄然发生变化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审美向度,即重回本土,在中国经验和民族记忆中寻求写作资源,无论是林白从"个人"到"万物"的转变,还是铁凝对传统伦理的温情质询;无论是张洁由
澳大利亚二战后女性生活写作特点探析
作者: 郑小燕   来源: 文学教育(上)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身份   形象   主题   叙事   生活写作  
描述: 生活写作是一种突破传统文体界限的关于个人经历的写作方式或文体。二战后,社会的进步给予了澳女性作家前所未有的创作空间,她们渴望更自由、更真实地言说自我,生活写作逐渐成为澳女性文学的一大主流。研究二战后澳女性作家生活写作对研究澳女性文学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 1 2 3 ... 14 15 16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