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从叙述视角看《淑女画像》中的女权主义
作者: 李雪萍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有限视角   女权主义   全知视角  
描述: 叙述视角在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往对他作品的视角分析着重于人物心理探索。视角的分析对作品意识形态的理解同样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从叙述视角入手,分析其早期代表作《淑女画像》中的女权主义。 小说《淑女画像》中呈现了双重视角叙述模式,即叙述者的全知视角及人物有限视角。论文从三方面对此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分析小说中全知视角叙述模式下叙述者隐性评论,揭示了叙述者对女性独立代表人物的欣赏,对传统男权文化所美化的女性形象的贬抑,以及对男权至上文化的批判。第二部分分析有限视角叙述模式下,自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病症分析
作者: 陈立萍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病症   女性文学  
描述: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研究呈两极分化现象,要么站在西方女性主义立场上只强调中国女性写作与西方女性主义的接轨,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表述方法非常西化,令人难懂;要么从及其陈旧的文学观出发谴责女性写作败坏文坛,败坏文风,败坏世风。很少有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角度对女性写作进行研究。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认为中国女性写作的成就在于女性取得了文学的主体地位,冲破了传统女性写作的闺怨题材,能够从“人”的高度进行写作,从而取得主流文学史的承认;而其病症在于没能触及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如家族文化、忠孝文化及其所衍生的无数习俗
企业品牌生成机制及其模式
作者: 蒋璟萍   陈琦   来源: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2007年年会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生成机制   企业品牌   品牌生成  
描述: 国内外关于企业品牌的研究,往往从企业或消费者单一角度出发,对企业品牌内涵、外延及其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而很少从企业、产品与消费者互动的角度,对企业品牌生成的机制进行整合研究。本文从分析企业品牌的内涵出发,探寻企业品牌的生成要素,构建企业品牌的生成机制,并揭示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的不同特征。
曹禺笔下的“娜拉们”
作者: 李书萍   石兵营   闫兰娜   来源: 时代文学(下半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男性作家   娜拉   繁漪   学史   周朴园   个性解放   女性解放   反叛精神   易卜生   《雷雨》  
描述: 在"五四"时期女性解放的大潮中,有一个不能不提的名字:娜拉。她是剧作家易卜生笔下一个追求个性解放与自由的女性形象,当她随着易卜生的作品传入中国后,很快成为当时女性解放的一面旗帜,这一形象影响了当时众多的女性,同时也成为了现代文学史上女性解放的范本。之后许多男性作家用娜拉或娜拉的后继者作为女性解放道路上反叛精神的代表形象。
略论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
作者: 罗萍   王秀英   来源: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教育主流   女性学   性别平等意识  
描述: 女性学进入高校教育主流,就是指女性学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具有同等地位,同样的学术价值。普通高校女性学教育主要指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性别平等教育,以及在社会科学各专业教学融入或渗透性别意识。性别平等教育应伴随大学生人生社会化全过程,性别平等意识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素质与“德”的基本要求,性别教育将唤起女大学生自立自强意识。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贫困妇女化问题研究
作者: 周徐萍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化   贫困   性别歧视   福利  
描述: 贫困妇女化是美国新近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家庭结构的巨变,这一问题逐渐呈现出来。女性主导的单亲家庭的剧增使得很大一部分女性独自承担起了家庭的经济重担。虽然60年代中期兴起的美国妇女运动为妇女赢得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许多权益,然而美国社会仍充斥着性别偏见和性别歧视,妇女仍不能完全享有公平的机会和待遇,在经济和社会事务上仍处于劣势地位。目前美国贫困妇女主要集中于三个群体——未婚单身母亲、离异妇女及寡妇、老年(尤其是高龄)女性。黑人妇女由于受到性别和种族的双重歧视,其贫困的几率往往
维吾尔族女性文学的审美特征
作者: 任一鸣   张淑萍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审美特征   维吾尔族   女性文学  
描述: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来,新疆维吾尔族女性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地域特色;在传承中又有对于现代艺术形式、艺术手法的探索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女性人物形象倾注了更多的痛惜与企盼,具有浓郁的悲剧特色.这由此呈现出维吾尔族女性文学特有的文化内涵,独具的艺术价值.
维吾尔族女性文学的审美特征
作者: 任一鸣   张淑萍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描述: 维吾尔族女性文学的审美特征
弥尔顿与“女性意识”
作者: 郭爱萍   李荣香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身形象   阿尼玛   文学形象   整合  
描述: 本文作者从弥尔顿的外部形象入手,在分析其与异性、同性关系的同时,指出了其作品中男性与女性文学形象各自的特点,探究了弥尔顿在其小册子撰写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化特征。据此表明:弥尔顿身上存在着较多的女性特征,即“阿尼玛”特征,虽然自身具有较强的女性意识,弥尔顿一生却始终在同这种意识做着顽强的抗争。
弥尔顿与“女性意识”
作者: 郭爱萍   李荣香   来源: 名作欣赏(文学研究((下旬(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身形象   阿尼玛   文学形象   整合  
描述: 本文作者从弥尔顿的外部形象入手,在分析其与异性、同性关系的同时,指出了其作品中男性与女性文学形象各自的特点,探究了弥尔顿在其小册子撰写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化特征。据此表明:弥尔顿身上存在着较多的女性特征,即“阿尼玛”特征,虽然自身具有较强的女性意识,弥尔顿一生却始终在同这种意识做着顽强的抗争。
< 1 2 3 4 5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