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按来源分组
关键词
太宰治“一人称叙述者”中的女性人物——以《人间失格》《斜阳》为中心
作者: 于秋洁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间失格   斜阳   女性形象   太宰治   第一人称叙述者  
描述: 《斜阳》(1947)和《人间失格》(1948)是太宰治(1909-1948)的代表作,都运用了手记、书信等 “第一人称叙事”的创作手法,也都描写了各种各样的女性人物形象。本文通过研究“女性叙述者”为第一人称叙述者的作品《斜阳》和“男性叙述者”为第一人称叙述者的作品《人间失格》,旨在探究太宰治第一人称叙者相关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深层意义。本论文分为五部分。序章中,笔者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动机与目的,然后整理总结了《斜阳》、《人间失格》和“第一人称叙述者”相关的先行研究,并简单阐明了本文的论点。在第二章中,笔者概述了
从聚焦解析《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作者: 白云卿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内聚焦   零聚焦   女性主义  
描述: 《金色笔记》由作家多丽丝·莱辛创作于战后人类意识处于混乱状态的时期,于1962年完成。自从发表之后,这部小说便颇具影响力,成为莱辛作品中最负盛名和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小说。由于它结构复杂,主题深刻,《金色笔记》在文学批评理论界拥有巨大的反响,有众多批评理论家围绕其主题、内容、结构和叙事等方面分析。然而并没有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思想的研究。 本文拟采用综合方法分析叙事学的聚焦理论如何展现小说中女性主义主题思想。从叙事学的角度上,本文采用了热奈特关于聚焦的理论,讨论了小说中聚焦层次的分类和不同
歌德小说《亲合力》中的妇女形象解读
作者: 于跃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亲合力   歌德   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描述: 歌德笔下塑造了许多经典女性形象,晚年著名作品《亲合力》也不例外,该小说发表于1807年,是一部以婚姻爱情为题材的古典主义小说。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出发,对《亲合力》进行了阐释,旨在对文中的女性人物以及其悲惨的命运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之后通过对18世纪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思想背景的分析,概括介绍了18世纪西方妇女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情况;并且通过对歌德家庭工作背景中对其产生影响的女性的探究,总结出歌德个人对婚姻和女性问题的认识和见解。于此时代背景和作
从叙述视角看《淑女画像》中的女权主义
作者: 李雪萍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物有限视角   女权主义   全知视角  
描述: 叙述视角在亨利•詹姆斯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往对他作品的视角分析着重于人物心理探索。视角的分析对作品意识形态的理解同样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本文从叙述视角入手,分析其早期代表作《淑女画像》中的女权主义。 小说《淑女画像》中呈现了双重视角叙述模式,即叙述者的全知视角及人物有限视角。论文从三方面对此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分析小说中全知视角叙述模式下叙述者隐性评论,揭示了叙述者对女性独立代表人物的欣赏,对传统男权文化所美化的女性形象的贬抑,以及对男权至上文化的批判。第二部分分析有限视角叙述模式下,自
通过韩礼德的语境理论来解读霍桑笔下的赫斯特
作者: 孔德婧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红字》   独立   语境与纯理功能的假说   反抗精神   赫斯特  
描述: 本论文以美国作家霍桑的小说《红字》为分析文本,运用韩礼德的语境理论中语境与纯理功能的假说,对小说中的人物对话进行了量性和质性分析,初步阐明了女主人公赫斯特的性格特征。《红字》是美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著名小说,本文首先回顾了前人对小说《红字》及其主人公赫斯特的研究,研究发现国内外大多数的学者都是从文学以及社会学的角度去解读文本和人物性格的,而专门应用相关的语言学知识去分析《红字》中的人物性格的研究还很少,尤其是应用韩礼德的语境和纯理功能假说来分析此类文学文本。因此,本文尝试性的用该假说来分析小说《
从时态和情态的角度对小说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作者: 娄丽景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情态   时态   女性主义  
描述: 夏洛蒂•勃朗特是英国19世纪著名的女性作家。她的代表作《简爱》自从19世纪出版以来,就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批评家们大多采用了不同的文学批评手段,从人物、情节、哥特因素、叙事方法、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等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然而,采用语言学的理论,尤其是运用时态和情态的理论,对小说进行分析的研究更是鲜有。为了探讨小说中体现出的女性主义思想,本部论文尝试从时态和情态的角度对《简爱》进行分析,从而显示运用语言学手段分析文学作品的优越性。过去时-现在时-过去时的时态形式和认知型情态的使用是该小说&la
对《圣殿》中谭波儿·德雷克的女权主义新解读
作者: 何柯欣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谭波儿·德雷克   解构   福克纳   女权主义   《圣殿》  
描述: 小说《圣殿》自1931 年问世以来就被普遍认作威廉·福克纳小说中最具争议的作品之一。其结果一方面来源于作者自带嘲讽式地对这部作品背后“并不高尚”的创作动机的承认,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小说耸人听闻的情节中大量充斥的对人性、社会邪恶阴暗面的曝光。这部作品成为许多文学评论者研究阐释的对象,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便是不少早期的评论者会主要倾向于探讨作品中“邪恶”这一主题。而小说的女主人公谭波儿·德雷克以作伪证者这一角色在小说末尾处将整个情节推至最高潮,因此,她受到了评论家们在对“邪恶”主题探寻中的格外关注。而后,不少评论
从卢卡奇文学现实主义视野看伊迪斯·华顿《纯真年代》里阶级、性别和消费方式的矛盾冲突
作者: 薛文慧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纯真年代》   伊迪丝?华顿   乔治?卢卡奇   文学现实主义  
描述: 伊迪丝·华顿(1862-1937)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重要的美国女作家之一。写于1920年的《纯真年代》获得了普利策奖,小说作者以纽兰·阿切尔和爱伦?奥兰斯卡之间不被世俗接受的爱情为主线,刻画了权势家庭的社会习俗、道德价值与行为方式,描述了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独特个性与明显特点。小说给读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文学文本对19世纪末的美国进行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的研究。本论文采用著名的西方马克思批评家卢卡奇的文学现实主义理论,聚焦《纯真年代》里反映的19世纪末纽约社会等级、性别与消费方式的矛盾冲突。首先介绍卢卡
中小型家族企业的“老板娘”角色问题研究
作者: 董永枝   来源: 北京理工大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角色   老板娘   中小型家族企业  
描述: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新中国女性从完全的家庭主妇角色中走出来,进入到企业中工作,在中国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数量众多,与此同时,在家族企业中担当一定重要角色的女性家族成员也因此逐渐增多。这些女性家族成员积极地参与到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她们在家族企业占据着难以取代的地位。但是因为女性的性别特征以及她们一直以来所承载的多重角色,她们在进入家族企业经营活动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与困境。本文将着重研究家族企业女性成员中为多数人知晓、地位特别但也面临着巨大困境的一个群体---老板
< 1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