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颤栗的城市 成长的女性:2002年小说印象一种
-
作者:
王干
来源:
大家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生活
成长
小说印象
密切相关
小说创作
购物中心
城市化
女性文学
现代城市
女大学生
-
描述:
城市和女性是近年来小说创作的一个生长点,城市在发展,女性在成长,城市与女性的关系密切相关,水乳交融,城市虽然不是专为女性设置的,但城市的出现和发展,给女性的存在和独立提供了极大的可能和空间。中国社会城市化的进程,自然也带动了女性生活的变化和动荡。城市是什么?是高楼大厦?是霓虹灯?是酒吧群?是地铁?是电车?是豪华购物中心?是立交桥?是各种各样的聚会和会议?……这些都构成了城市的表征。但城市化不仅仅是普及这些表征符号,城市化对有几千年农业社会历史的当下中国来说,是一个曲折的复杂的漫长的转型过程。苏东坡诗说,&
-
女性学视角下《四朝代》女性形象研究
-
作者:
王颖
来源:
云南民族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学
《四朝代》
女性形象
-
描述:
《四朝代》是泰国著名作家克立.巴莫的一部长篇现实主义小说,小说以封建贵族女性珀怡的一生为线索,展现了曼谷王朝从五世王到八世王的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图景,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被称为泰国的“红楼梦
-
民国时期中国人物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函丹
来源:
中央美术学院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描述:
民国时期中国人物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
论《接骨师之女》中的华裔美国女性身份建构
-
作者:
王伟
来源:
长江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化身份
接骨师之女》
种族身份
美国华裔女性
性别身份
社会身份构建理论
-
描述:
谭恩美作为华裔美国女性对美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小说关注了华裔美国女性在美国生存的艰难处境,因此在华裔美国文学界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根据社会构建理论着重探讨谭恩美小说《接骨师之女》中的美国华裔女性的性别身份、文化身份及种族身份的建构,具体分析身份缺失的原因,并根据相应的观点提出解决方案。论文第一部分重点阐释了小说《接骨师之女》中华裔女性的性别身份建构。社会构建理论认为,社会赋予女性的形象和观点都是源于父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偏见造成的,而这种偏见被男性固化和扭曲,最终形成一种想象中的现实,因此,打
-
亚历山大·帕帕蒂亚曼迪斯短篇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
-
作者:
王群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妇女地位
近代希腊
女性形象
社会状况
-
描述:
本篇论文的核心是按女性与男权社会的关系将帕帕蒂亚曼迪斯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为四个类别——男权社会的牺牲品、男权社会的反抗者、男权社会的忍受者及都市女性。这四个类别代表了帕帕蒂亚曼迪斯不同阶段的文学创作,能从中体会到他写作风格的转变及思想的成熟。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描绘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希腊风貌,反映了近代希腊人民的生活及思想,能让读者从文学的角度看到一个近代希腊。
-
《南方周末》(1996-2016)计划生育报道的研究
-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南方周末》
女性话语
计划生育报道
-
描述:
我国计划生育“一胎化”政策在实行三十多年后经历重大调整,从严格控制人口向鼓励生育转变。媒体关于“计划生育”的报道也随之转变。然而,无论是政策调整还是报道的主流话语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导向,而较为忽视家庭和女性受益的出发点。计划生育在必要的国家话语基础上还应该是家庭计划和个人计划。家庭计划是家庭出于自身利益而作出生育计划、夫妇或个人根据自己的生育意愿安排自己生育子女数量和间隔。其出发点是家庭利益,决策者是夫妇或者个人。更进一步地,计划生育与女性权益密切相关。女性是生育的主要承担者,媒体应注重女性的声音和话语权,
-
老舍笔下女性形象的原形解读
-
作者:
王晋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意识
原型
老舍
-
描述:
“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画廊中,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作家对她们投以热切的关注,她们的命运牵动着众多读者的心弦。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鲁迅笔下可悲可怜的祥林嫂。……
-
台湾的文化政治:电影叙事中新移民女性的形象分析
-
作者:
王秀滨
来源:
政治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後殖民主义
新移民女性
他者
电影叙事
再现
-
描述:
本論文探討電影敘事中的新移民女性形象,是否如後殖民主義批判所述地將「外籍新娘」再現為弱勢的「他者」,以彰顯主流族群的主體優越性。新移民女性被再現為弱勢的國族、文化、性別、階級的「他者」,台灣對於新移民女性的負面建構,反映了普遍存在的貶抑「第三世界」的價值觀。除了影片中新移民女性的負面再現部份,本研究發現少數影片試圖轉化新移民女性之形象,記錄著新移民女性的賦權過程。飄洋過海的新移民女性從沉默失語到自主發聲,也展現了新移民女性從受害者形象到能動者的可能。隨著移入台灣的新移民女性人數越來越多,但主流意識卻將她們
-
想象中的“她”者—后现代女性主义视角下当代中国电视广告女性形象探析
-
作者:
王艳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广告形象
后现代女性主义
刻板印象
男权主导
消费主义
-
描述:
现代社会,广告无处不在。纵观中外广告的发展史,含有人物元素的广告占了九成以上,其中女性形象的出场频率远远高于男性。女性的形象不仅仅作为一种商业符号,更是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大量出现在广告中,可谓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文化符码之一。八十年代以来,电视在中国大陆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时,市场经济的确立催生了广告业的复苏。如今,借住电视强势的影响力,电视广告也仍在广告市场唱着主角;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众文化在中国大陆兴起,同时,中国女新闻工作者发现,在日益崛起的广告业中,女性形象越来越多地被利用。因此,对广告中
-
论唐寅笔下的女性形象
-
作者:
王筱瑄
来源:
成功大学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臣妾意识
闺怨
仕女画
唐寅
题画诗
-
描述:
唐寅(1470-1523),其藝術表現在畫史上有「明四大家」的美譽;在民間中,他的聲名則伴隨著如「點秋香」的傳奇而家喻戶曉。但實際上,唐寅的真實人生並不如傳奇渲染得那樣美好。他早年獲得「南京解元」之時,確實曾有一段風光的時節,但在蒙受科舉弊案之冤後,人生驟變,此後,他終其一生都與「被世道所遺棄的痛楚」並存著。這種遭遇橫逆的心境,在中國文人長久以來的「臣妾意識」下,使他難以自我的身分發聲,所以便藉由仕女畫中的女性為其代言,透過畫面情境的塑造,來抒發自我內心的憤懣、悲傷或其他有所寓意的隱言。此外,唐寅還別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