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寂静的芬芳与自赏:新时期宁夏女作家文学评论论析
作者: 王佐红   来源: 朔方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时期   女作家   宁夏   女性意识   文学创作   五四新文化运动   女性解放运动   文学评论   女性命运   女性文学  
描述: 宁夏女性文学发生、发展情况中国的新文学是伴随着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酝酿、发端、发展一路兴起并繁盛起来的。女性解放运动在中国的推动,使得中国妇女的自我主体意识觉醒,妇女地位提高,在这样的大的时代文化背景下,女性文学的自觉、发生和发展就具有了条件,也成为了必然。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女性文学的思想魅力、语言才华、情感品质,为中国新文学发展贡献出了非常重要的力量。冰心、庐隐、凌淑华、萧红、张爱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的反思——论干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作者: 王澄霞   来源: 南方文坛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女性文学   王干   小女人散文   女性主义批评   反思   女性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文学创作  
描述: 当代著名文艺批评家干不止一次强调“我不是一个女性文学的研究者”,但是,在他的《话说“小女人散文”》《女人为什么写作》《花非花人是人小说是小说——与铁凝对话(笨花)》《盛世晚熟的一代》等有数的几篇
美到家:成就每一个宠爱自己的女人
作者: 王立新   来源: 创业邦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用户   实体店   线下   过美   大型组织   女性学   人能   成本限制   互联网出版   日交易量  
描述: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美丽的人生却需要经营。曾莞晴曾在自己的创业告白书中表述自己的创业初衷:"成就每一个宠爱自己的女人,把每一个女人当作明星一样的宠爱。把每一个明星能享受到的专业美妆、造型服务,以亲民的价格,通过简单的操作,带给每一个对生活怀有美好信念的女人,带给每一个希望遇见最美好自己的女人。"连接美丽工匠与爱美女性学艺术专业、做过互联网出版、开过美妆实体店的80后女性创业者曾莞晴希望通过"美到家"将美丽工匠与爱美丽的女性用户连接起来。对爱美的女性用户而言
女性文学“春天”里的七彩花——首家女性文学双月刊《百花洲》浅论
作者: 彭琛   王小娥   来源: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百花洲》   女性文学  
描述: 近些年来,因文学由"中心"走向"边缘",文学期刊也失落了一大群读者。而首家大型女性文学双月刊《百花洲》并未步其后尘,它犹如一朵七彩之花,在女性文学的"春天"里越开越艳。本文主要以2004年度的《百花洲》为例,从它的特色栏目的构成、内容等方面切入,对《百花洲》之所以经受25年的岁月淘洗仍能经久不衰作简要阐述。
影像记忆与语言复调:解析俄语布克奖小说《女性时代》
作者: 王树福   来源: 俄罗斯文艺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契若娃   语言复调   影像记忆   《女性时代》   女性文学  
描述: 2009年度"俄语布克奖"获奖小说《女性时代》主题广阔,视角多变,语言多样,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和审美价值。在小说主题上,它描写了1960年代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居住在列宁格勒公房住宅中女性的命运遭遇,并经由个人遭遇展现广阔的社会现实和历史生活,由此不仅讲述了一系列女性的遭遇和家庭的命运,也表现了一个时代的情状和国家的历史;在叙述视角上,它采用女性叙述者的声音和视角,在曾祖母、祖母、母亲、女儿和老太婆之间游离突转,由此将宗教语言、民间故事、俚语俗语、古斯拉夫语等旧有语汇,与苏联时期的官方语言、主流语汇、意识形态
女性学:能为中国高等教育带来什么
作者: 王珺   来源: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意义   女性学  
描述: 女性学将通过对高等教育价值观、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观的检视来反思中国高等教育在社会性别制度建构和再生产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重构高等教育作为塑造社会性别价值观与性别秩序的重要机制,使其在追求社会性别公正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历史:合谋与批判——略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作者: 王侃   来源: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年份: 1998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新青年》   妇女解放   女权主义者   中国女性文学   丁玲   女性写作   《张爱玲文集》   现代女性   女权思想   二十世纪  
描述: 历史:合谋与批判——略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
女性视角与诗性叙事的双重言说——探析海男作品中女性生命体验和审美经验的生动传达
作者: 王蕾   来源: 青春岁月 年份: 201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女性意识   诗性叙事   海男  
描述: 本文以女性文学、叙事学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海男作品中诗性叙事、地域观照背后的深层女性意识进行挖掘,梳理和解析性别自觉及诗性叙事在海男作品中交融呈现出的女性生命体验和审美经验。
生存转向与美国左翼儿童文学的勃兴
作者: 王予霞   来源: 文艺理论与批评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人民阵线   性别角度   儿童文学创作   冷战期间   托尼   麦卡锡   儿童图书   左翼文学   维茨   美国黑人  
描述: 目前国外学者对美国左翼文学的研究逐渐摆脱"红色30年代"和"人民阵线"等特定时代的框定,不断发掘新史料,拓展跨学科研究的视阈。葆拉·拉比诺维茨(Paula Rabinowitz)从阶级与性别角度解读旧左翼女性文学,并触及了这些女作家在冷战期间的生存状况。
《喜福会》女性关系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 王宇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华裔女作家   华裔女性   两代人   身份危机   哈罗德   谭恩美   中国移民   露丝   苏安   《喜福会》  
描述: 引言美国现代华裔女作家谭恩美(Amy Tan)的第一部作品《喜福会》(The Joy Luck Club)出版于1989年,是一部广受好评的畅销作品,它讲述了生在中国移民到美国的母亲与她们生长在美国的女儿之间的故事。自从出版,《喜福会》就吸引了公众及评论界的强烈关注。评论家Carolyn See评价《喜福会》抓住了西方世界的想象力,为女性文学作
< 1 2 3 ... 15 16 17 ... 152 153 1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