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论新世纪佩德罗·阿尔莫多瓦的电影嬗变
作者: 王玉珏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创作风格   欲望   西班牙民族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   女性  
描述: 西班牙电影导演佩德罗阿尔莫多瓦是举世闻名的电影大师,有“欲望大师”、“女性大师”之称。在他的影片中,人性的最深处被挖掘,人内心最本真的欲望得到大胆揭露。他的早期电影问世后,曾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和电影界的高度关注。阿尔莫多瓦从不避讳在作品中表达他对政治、宗教、性等禁忌领域的极端态度,大肆打破表面上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这种大胆触碰,让他成为一个颠覆传统的人。阿尔莫多瓦善于在影片中表现情感弱势的女性形象和社会底层人们的市井生活,但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在阿尔莫多瓦的影片中,西班牙的民族特色被充分体现在了任何一个细
浅析女性哥特在《弗兰肯斯坦》中的体现
作者: 王玉荣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丽·雪莱   女性哥特   《弗兰肯斯坦》   男性哥特  
描述: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如今享誉全球,深受读者的喜爱和批评家的重视,但在其出版时却褒贬不一,争议不断。许多学者多以女性主义、复调研究以及生态批评为主题;一些学者注意到这篇著作中的女性哥特角度,但大部分都着眼于怪物和弗兰肯斯坦的矛盾,而忽略了该作品中隐性的女性形象及其哥特描写的突破性和限制性,所以这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女性哥特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女性”,另一个是“哥特”。虽然《弗兰肯斯坦》的作者是一位女性,但是读者在这部小说里几乎看不到女性叙述者。所以,本文首先试图找出该小说中隐藏在三个男性声音之后
让-皮埃尔·梅尔维尔电影研究
作者: 王相辉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皮埃尔·梅尔维尔     故事   艺术创作   新浪潮  
描述: 通过调查发现由于年代久远加之种族、语言、地理的原因,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于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及其电影作品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内容非常之少,这些少量的研究多是对梅尔维尔及其作品浮光掠影的介绍,并不能全面与系统地分析创作者及其电影,这使得对于梅尔维尔的认识是模糊不清或者是偏执的。让-皮埃尔·梅尔维尔(Jean-Pierre Melville)原名让-皮埃尔·格伦巴赫,1917年10月20日生于法国巴黎,因为对法国电影的重大贡献而被尊称为法国电影新浪潮电影之父。他曾经参加过抵抗运动和西班牙民主解放运动,并一度被关
斯琴塔日哈的舞蹈艺术与风格特点
作者: 王宇娇   来源: 内蒙古大学 年份: 2013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斯琴塔日哈   蒙古族舞蹈   艺术人生   表演风格  
描述: 蒙古族舞蹈为蒙古族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蒙古族舞蹈的繁荣离不开艺术家的创造和贡献,而斯琴塔日哈是我国舞蹈界的一位卓有成就的蒙古族舞蹈表演艺术家、教育家。她被认为是内蒙古当代舞蹈艺术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所表演和创作的舞蹈作品在国内外获得众多奖项,并形成了独特的舞蹈表演艺术风格,特别是对于蒙古族舞蹈中女性形象风格的形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现阶段斯琴塔日哈老师以82岁的高龄依然活跃在舞台与课堂之间,并在舞台上塑造出草原慈祥母亲的形象。同时也培养出了诸多优秀的舞蹈人才。
女性的力量—论《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的形象
作者: 王瑜洁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到灯塔去》   伍尔夫   现代派小说   拉姆齐夫人   女性形象  
描述: 《到灯塔去》通常被人们认为是现代派小说巨匠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代表作。小说的自传成分很明显,主要取材于作家的幼年生活,文中的主人公拉姆齐先生及其拉姆齐夫人分别以作者的父亲和早丧的母亲为原型。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细致深沉的笔触娓娓道出对生活的思索和对生活的观照。作者丰富的感情世界与卓越的艺术才华跃然纸上。 美丽善良的拉姆齐夫人是统率全篇的核心人物。伍尔夫在塑造拉姆齐夫人这个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时,倾注了极其强烈与真挚的爱和敬,把这个维多利亚时代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形象刻画成拥有多种美德并赐予人类温暖与爱心的天使,她就
论当代中国女画家油画作品中的母性情怀
作者: 王丽娟   来源: 广州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母性情怀   女性绘画   情感   女油画家  
描述: 女性绘画是女性艺术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女性的视角描绘女性的生活及精神情感的艺术性表达方式。在女性绘画中,女画家无论是表现母爱、生命、人生、还是表现各种女性形象的题材,都无不体现出一种母性情怀,关注自身的情感成为她们热爱的创作题材。女性油画似乎在整体上更符合也更能突显女性绘画概念中包含的诸多特征。本文试图从女性画家心理特征的角度出发,以“母性情怀”作为研究论点,从女性视角出发,借助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从社会学、心理学和,美学发展的角度对中国女性画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长期处于缺席、失语的
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母女关系
作者: 王玉麟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母女关系   自身发展  
描述: 作为当代女性文学的代言人,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在很大程度上被狭义地定义为“共产主义者”,“女权主义者”,“神秘主义者”。对其多重身份的讨论也大多集中在其作品中显露出来的女权主义及一些偏激意识倾向上。然而,多丽丝·莱辛作为母亲和女儿这一角色在其文学创作中的影响却几乎无人问津。人们只看到其作品反应出来的作家意识,却没有考虑到其本身经历和身份带给作品的影响。本文则试图通过分析多丽丝莱辛的三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重点探讨其文中母亲和女儿的关系表述,来证明女性身份在其文学作品中的独特体现以及挖掘
鲁迅与女性的诗学对话探究
作者: 王昕羽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诗性   鲁迅   女性  
描述: 本文主要从生活世界、文化艺术世界、精神世界中探索鲁迅与女性的关系。主要是生活世界中女性对鲁迅的影响,以及艺术文化世界中鲁迅对女性的作用。还有伴随人际互动、时代潮流,鲁迅在精神世界中的情感、精神、情绪,在文艺创作中的体验与显现。本论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生活中的女性对鲁迅的影响,主要是母亲和妻子在鲁迅生活中的作用,对鲁迅的精神细微之处的形成和变化所具有的潜在意义。第二部分鲁迅文艺作品中描绘的女性形象的探索,小说中,具有文学审美,艺术质感的女性人物的勾勒,所赋有的鲁迅式的深刻的人生意义与价值追问。第三部分从
On Literary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m: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Emma
作者: 王冬梅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爱玛》   文学翻译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对比研究  
描述: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女性主义运动和翻译中的“文化转向”相结合的产物。女性主义翻译理论旨在反抗男性与原作在社会与文学中的绝对权威,提高女性与翻译在社会中的地位。由于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学等现代理论的影响,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开始思考把翻译活动当做一种政治行为,力图消除翻译活动中对女性的歧视行为,以女性主义为出发点来强调翻译主体。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传统翻译理论中所推崇的“忠实”“对等”以及译者的隐身提出了质疑,认为译作和原作,译者和原作者都应享有平等的地位,鼓励译
元杂剧爱情婚姻剧研究
作者: 王德军   来源: 陕西理工学院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元杂剧   爱情婚姻剧   表现模式   人物形象   文化意蕴  
描述: 爱情婚姻剧在元杂剧中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本篇论文将以元杂剧爱情婚姻剧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元杂剧爱情婚姻剧进行分类整理的基础上,从爱情婚姻剧爱情婚姻剧的分类、表现形式、形成的原因、人物形象、文化意蕴及影响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元杂剧爱情婚姻剧做一个深入、细致、全面的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根据《全元戏曲》、《元曲选》等,把保存完好的约三十几部爱情剧给予整理分类,根据戏剧中的主要矛盾冲突和主要矛盾的解决方式,归纳了父母反对、小人插足、误会等表现模式。第二部分,根据《元史》考察元代的政治、经济、科举等
< 1 2 3 ... 119 120 121 ... 152 153 154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