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多彩的塞北乡村画卷—何申小说论
作者: 王燕苹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何申小说   新文学史视野   审美追求   人物形象  
描述: 何申是八九十年代以来河北文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他以自己在塞北乡村的生活经历为主要题材,创作了一系列人物形象极具特色、乡土气息浓郁的现实主义小说。何申与关仁山、谈歌并称河北省文坛的“三驾马车”,为当代新现实主义的创作与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本文拟从何申作品的人物形象、审美追求以及新文学史视野这三个方面来充分阐释何申作品的当代价值以及文学意义。第一章主要分析何申作品当中的典型人物形象。通过分析何申作品中最富特色的基层干部形象、改革先富者形象以及泼辣豪爽的女性形象三个系列,探讨人物性格背后蕴含的深层的塞北地理文
自我发现与实验性写作:论弗吉尼亚·伍尔夫《远航》的现代主义特征
作者: 王文丽   来源: 四川外语学院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解构   《远航》   现代主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   弗洛伊德   海德格尔  
描述: 意识流大师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一位女作家。处女作《远航》记录了主人公雷切尔·温雷克发现自我,探索世界的成长过程,展示了对社会、政治、两性关系、爱情、婚姻等多方面的认识问题,反映了伍尔夫在文学创作道路上力求突破传统的现代主义意识。现代主义文学的崛起与哲学、美学、文艺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学说与理论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试图以细读为基础,结合对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和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的分析,以小说主人公雷切尔自我意识的觉醒为切入点来解读《远航》的现
论译者的双性同体:以《紫颜色》两译本为例
作者: 王慧敏   来源: 南昌航空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主义翻译   译者   双性同体   性别视角  
描述: 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发展,国内不少学者开始关注翻译中的性别问题。然而通过对目前国内译论研究界的性别问题全面考察,本文作者发现一些文章或案例在女性主义/性别视角下对译文的批判或分析不充分,导致所得结论存在牵强。不少研究者在研究中不是给研究对象定性为女性主义,就是给他/她定性为父权主义,或是父权压抑下的性别无意识。 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在女性主义理论和双性同体理论的基础上,阐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性别视角。在心理学中,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人的潜意识双性化的概念。在人文学科中通常指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共存一体的状态
中国当代广告中男性形象的符号学研究
作者: 王伟玲   来源: 济南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广告   符号消费   意识形态   男性形象   符号学  
描述: 广告是一种大众文化现象,广告中的人物形象是广告中最具有吸引力的传播符号。已有研究大多关注广告中的女性形象。但随着男性形象在当代广告中出现频率的日益增加,广告中男性形象的研究也正在引起学界的关注。本论文立足于文艺学的研究视野,以符号学为理论工具,尝试对中国当代广告中的男性形象进行符号学解读。论文首先对中国近代和当代两个时期广告中的男性形象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总结了中国广告男性形象的历史变迁。中国近代广告大多刊载于报纸和期刊上,其中男性形象以图画与画像的形式为主,但数量较少、角色单一,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
裕固族女性宗教信仰及其心理研究
作者: 王亚丹   来源: 兰州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裕固族女性   宗教信仰   宗教心理  
描述: 宗教是一种群体社会行为,在人类历史上宗教的产生和发展与很多因素有关,如社会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等。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传统文化价值观正经受着强烈冲击。转型时期的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其宗教信仰是否能与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这是需要我们理性思考和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对全民信教的少数民族妇女的信教心理机制进行综合研究,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和明花乡为视角,并在两个乡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实地调查,掌握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民族学、心理学、社会学、宗教学等多
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
作者: 王志萍   来源: 南开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性别书写   文化内涵   当代新疆文学  
描述: 20世纪下半叶西方学术思想的“空间转向”和文化全球化的“差异”理论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产生了很大影响。1980年代中叶以来,地域文学研究思潮和多民族文学研究思潮渐兴。在这两种思潮中,新疆文学成为一个颇具魅力的学术领域。本论文以当代新疆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性别书写”为中心展开,在当代新疆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背景下,对当代新疆文学性别书写进行整体观照,考察其文化内涵。论文第一章,首先阐释性别角度之于文学研究的意义和有效性。在文化研究的学术范畴中,将性别的视角引入地域文学研究,是在性别诗学和地缘诗学相结合的层而
韩国女性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以国会选举为中心
作者: 王月倩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政治参与   韩国   国会选举   女性  
描述: 政治民主是现代民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在国会中所占的席位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女性参政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作为中国的邻国,韩国在经济迅速发展成为发达国家后,试图摆脱政治上男性垄断、排斥女性的局面,尽早实现政治民主化,为此政府及社会各界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韩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女性参政的政策措施,如“比例代表制度”;韩国女性参政团体借鉴西方经验不断壮大队伍,开展各项推动女性参政活动。在各方努力下,韩国女性的性别赋权指数从1997年的全球第78位上升到了2006年第53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韩国20
婚姻,人性与创作:《傲慢与偏见》与《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女性意识比较研究
作者: 王婧媛   来源: 山西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傲慢与偏见》   女性意识   简·奥斯丁   《尼罗河上的惨案》   阿加莎·克里斯蒂  
描述: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文学作品以人的解放为内在核心,以争取女性独立地位为标志,并在创作上表现出明显的性别特征和写作姿态。本文以女性意识为切入点,对《傲慢与偏见》和《尼罗河上的惨案》两部题材不同,写作时代背景不同的小说进行分析比较,力图将两部作品置于历史背景下对其女性意识进行研究。 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构成。在引言部分,作者主要就该课题进行文献综述,并阐明了选题意义。正文分五章来进行论述。第一章首先对女性意识进行了简短的概述,论述了女性意识形成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早在17世纪,有些女性已经涉足文坛,显示出
世界文学视野中的穿越小说研究
作者: 王佳可   来源: 北大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文类   细读   文化研究   穿越小说  
描述: 穿越小说(Time Travel)1733年起源于英国,在世界文学范围内有二百多年的书写发展史,是颇为流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近年来在中国发展迅速。但是至今为止,对穿越小说单独进行的文类学研究却很少,对其在中国当代文学地图中的作用考察亦尚显不足。本文从文类学出发,试图对穿越小说这一文类进行文学的内部及外部研究,将焦点从某一文本拓宽至某一文本序列,随之扩散至某一文学现象产生的背后动因和变化趋势,最终勾勒出这一文学现象对当下文学地图的变迁具有何种意义。笔者认为这样的研究方式有助于跨越不同文本间区别的界限,从整体上
揭开母亲的面纱
作者: 王丽红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李少红   母亲形象   影视作品  
描述: 在西方的父系—男性话语中,“母亲”一直是“他者”,而在中国的传统话语中,“母亲”似乎也已成为被异化的女性形象,体现并传承了男性的霸权意志。在影视行业,男性掌控话语言说的“主流”地位,女性很大程度上没有言说自身的权利,女性的存在、女性的处境及女性的本真体验与言说欲望一直受到忽视。在男权控制下的电影文本中,“母亲”主体地位被消解,主体意识被“歼灭”,她们或者是被传统美德“捆绑”,成为没有自我的“天使母亲”;或者是完全被父权制所规训,成为其的“帮凶”和“共谋者”。李少红作为中国“第五代”女导演中的翘楚,她的作品
< 1 2 3 ... 42 43 44 ... 47 48 4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