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现代小说中儿童形象的嬗变
作者: 王美珍   来源: 华侨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儿童的发现   儿童观   儿童形象  
描述: 在中国现代小说人物形象研究中,知识分子形象、母亲形象、农民形象、新女性形象、留学生形象等都曾经成为一个时期的研究热点,并且有的已形成一个丰富的形象系列。但对中国现代小说中一再出现的儿童形象的研究却少有涉及。中国现代文学的新现象之一是伴随着“人”的发现,大量的儿童形象出现在文学作品中。鲁迅用儿童视角完成了他的第一篇作品《怀旧》;1918年5月,在“救救孩子”的沉重呐喊声中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诞生了。以此为肇端,随着现代儿童观的确立,中国现代小说中创造了大量颇具内涵的儿童形象,在这些形象身上表现了作
广告中的两性形象及其对当代妇女文化地位的影响与反思:以十年“中国广告节”为例
作者: 王昌逢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两性形象   女性文化地位   中国广告节  
描述: 广告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它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消费观、价值观,影响人们对社会的看法,它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告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社会文化的风向标,广告中的性别形象是现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再现,反过来影响社会意识形态的形成、变化和发展。广告并非简单直接的作用于人们的社会化进程,但对人们现有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态度起到增强作用。广告中的男女形象,能够体现男女两性性别文化地位。所以,通过分析广告中两性形象,可以归纳出女性文化地位的变化。中国广告节是中国广告业最具权威
赛珍珠创作思想探微
作者: 王婷婷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民观   社会伦理观   小说创作思想   女性解放   文化归属感   赛珍珠  
描述: 赛珍珠是美国著名女作家,193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赛珍珠在中国生活长达41年,一生与中国结下不解之缘,中国和中国文化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她身上体现着中西两种异质文化的冲突、理解、共融过程。蕴藏在她那上百部作品、演讲稿、书信等作品中的中西文化思想以及她本人对中西文化融合所作出的历史贡献,使得她理应成为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从史学角度给予关注的一位重要作家。 本文围绕赛珍珠的小说创作思想这一主线分别讨论了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社会伦理观、女性观和农民观。 第一章赛珍珠的社会伦理观。这一章首先探寻了赛珍珠的融合中西的
试论网络传播对当代大学生性别观念建构的影响
作者: 王越   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社会性别   大学生   网络传播   观念建构  
描述: 互联网的普及,为人类在信息世界提供了更多的沟通手段,在某些程度上甚至颠覆了以往的信息传播格局,相较于传统媒介,网络在现代人获取知识、交流信息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根据CNNIC在2010年1
“三言”作品内容之趋“俗”性探究
作者: 王军   来源: 湖南科技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人欲   物质环境   社会意识   趋“俗”  
描述: 冯梦龙编著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共计120篇小说,一部分是作者对已有的宋元话本进行改编得成,一部分是作者依据晚明社会图景拟照话本形式创作而成。观其作品内容,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篇,都在小说人物形象的选取上、民风民俗的表述上和真实人性的张扬上,体现出强烈的趋“俗”性。透过文本,我们从作品所处时代的物质基础、精神氛围以及作者的主观因素上,都可寻出作品内容趋“俗”的现实根源。本文对此分为上下两部分分别进行表述:上编主要勾勒出作品内容趋“俗”性的文本表现。其一,在人物形象
逆行的文学精灵:迟子建小说论
作者: 王涛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死亡观   温情主义   诗意   自然   迟子建  
描述: 无论是在当下,还是在刚刚踏上文坛之时,迟子建的文字中总是表现出一种与文坛和社会中心有所疏离、而又不至于太过强调自我的创作倾向。在浮躁的当代文坛,迟子建始终致力于挖掘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坚持自己对于生活的真诚、简单的理解和对生活诗意的领悟:她对于自然的向往和对城市现代生活的逃离,反映了她对原始生活的期待;她见证了生死经历了离别,更加感慨生命的无常和伟大;她始终以悲悯的温情主义,执着地表达对那片黑土地深深地眷恋和感激。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结语以及正文三章。笔者试图从迟子建小说的主题、形象、艺术手法等角度出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论方方笔下的知识分子的精神重负
作者: 王小红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悲剧宿命   方方   知识分子   精神重负   价值诉求  
描述: 方方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有很深的家学渊源。知识分子的人格气质融入到她的血脉之中,因此知识分子题材在方方的小说创作中也就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作为一名极具知识分子意识和使命感的作家,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持续关注成为她小说创作的重心所在。方方笔下的知识分子题材,主要以祖—父—子三代知识者为代表。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三代知识者的生命以及命运形态虽然各异,但在实质上却是连贯且相同的生命和命运悲剧。当我们对方方笔下的知识分子题材进行整体性分析时,可以发现,知识分子普遍遭遇到精神的迷茫和困惑,在困惑中或生命消亡,或精神萎缩甚
王安忆小说对女性主义理论的利用与摒弃
作者: 王蕾   来源: 青岛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叙事策略   王安忆   本土化   女性主义  
描述: 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就王安忆的小说创作来看,她对女性主义理论同样存在着选择性利用与摒弃。王安忆通过对中国本土女性主义研究现状和现实生存境况的理性思考,将自身的日常生活感悟、民间立场、人性关怀与女性主义理念相糅合,构想并实践着存在于现实世界,与男性和谐共存的女性空间。在反二元对立的两性关系、女性形象的塑造、叙事话语的性别特征等诸方面,王安忆的小说呈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其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性别特征和理性、客观的反思意识为中国女性主义的前行开辟了一条颇具现实意义的发展道路。
莎士比亚:原初女性主义者还是厌女主义者?:莎翁戏剧作品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 王玉洁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厌女主义   父权社会   莎士比亚   女性主义   狂欢  
描述: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蜚声遐迩的戏剧天才,他以气势恢宏、含蕴深婉的大量力作,艺术地再现了五光十色的人类生活图景。他把人物的思想和性格作为人与人之间矛盾冲突及其最后结局的决定性因素进行描绘,为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向着更高层次的发展,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他的作品是超越时代的,即便是在电子时代的今天,仍然是广大文学爱好者耽读不倦的千古名作。在莎翁的戏剧中,性别关系的主题占据着突出的地位。对女性命运与性别主题的关注成为他思考人性、表达人文理想的一个重要的着眼点。莎翁在其四大浪漫主义喜剧与四大悲剧中塑造的众
《红楼梦》译本中体现的女性主义思想—杨译本和霍译本的对比研究
作者: 王旭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霍克斯   《红楼梦》   杨宪益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  
描述: 长期以来,在翻译理论的发展历史中,翻译与译者一直处在边缘化的地位。人们认为对目标文本的忠实是译者的宗旨所在,译者必须在语言学层面上重现源语文本的意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文化转向”将翻译研究引向了文化研究的领域内,因而译者的显性与主体性逐渐进入了人们关注的视野之内,在翻译研究中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其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研究翻译的本质与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角度。女性主义译者认为源语的意义是多个层次的,因此译者能够重写原文,而且对原文任何形式的重写都是合理的,都可成其为翻译。此外,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家通常提倡
< 1 2 3 ... 23 24 25 ... 47 48 4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