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英广告中的性别身份差异
作者: 王月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批判性话语分析   中广告   性别身份  
描述: 虽然中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与西方大相径庭,但体现在汉英广告词中的男女性别差异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男权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广告中,女性只是为了满足男性的审美需求而存在的单纯的审美对象,无法自由的表现自身的魅力与性格。在这些充满了性别差异的广告词里,女性论为了男性的陪衬,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存在价值,如何满足男人成为了其价值的体现。这些广告词在一定程度反映了社会现存的价值理念,是对社会上由来已久的性别歧视的反映。另外,对于已深植于社会内层的,已经被定性的传统的男权文化,这些广告词也起到了传播、累积和巩固的作用,
“与死者协商”: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浅论
作者: 王博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与死者协商”   内心分裂  
描述: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1939——)是当代加拿大著名诗人、小说家和批评家。迄今为止,她一共创作了12部长篇小说、15部诗集、6部短篇小说集、3部文学评论和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其文学创作成就得到了西方评论界和读者的广泛认可,在中国也倍受关注。在创作过程中,玛格丽特运用了丰富多样的创作手法,诸如戏仿,还原神话,多重叙述等等,塑造了一系列的丰满而神态各异的女性形象,并在自己的创作中杂糅了女权主义、生态美学思想、神话学和后现代主义,在女性文学创作和加拿大文学中占领了一个重镇。本文力图通
《诗经》与汉乐府言情诗歌比较研究
作者: 王翼荼   来源: 江苏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汉乐府   艺术表现   《诗经》   爱情诗   人物形象  
描述: 《诗经》与汉乐府爱情诗是周、汉两代民众智慧的结晶,是我国爱情诗歌萌芽和发展的阶段,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成就,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先秦至汉代民众的爱情生活状态。对两大文本中的爱情诗篇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两大文本本身,丰富中国女性文学研究领域,探寻先秦两汉社会的文化习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重在认识对《诗经》和汉乐府中的爱情诗进行比较研究的意义所在,能够通过对《诗经》和汉乐府爱情诗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以求在前人的基础上就《诗经》与汉乐府爱情诗的比较研究有进一步的
现代文学女性视域下的乡土想象研究
作者: 王慧   来源: 河北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人没有“乡土”   性别审美   女性乡土想象   现代文学  
描述: 本文正视女人没有“乡土”的文化现实,从性别拘囿和乡土文学地位两个方面对这一视角的建立进行了阐释:从文化角度看,基于女性的社会历史地位,她们在家族故土始终是“他者”身份,没有物质的乡土;从文学角度看,已有的“乡土文学”的概念主要针对主流文本,沿袭了控制文学传统的男性批评观念与视角,女性作为群体在乡土话语中是“缺席”的状态,没有精神的乡土。为还原女性的精神乡土,挖掘和梳理现代女作家的乡土想象,肯定其应有的文学地位,本文界定了“女性乡土想象”的定义:基于女性经验和一定乡土经验创作的,反映乡镇现实生活,展示某个地
《小妇人》中体现的超验主义思想
作者: 王玭   来源: 山东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自然观   《小妇人》   超验主义思想   自助  
描述: 自从1868年《小妇人》首次面世以来,在接下来的一百四十多年间这部小说从未曾停止过印刷出版,《小妇人》在美国乃至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在新英格兰地区长大成人,深受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是一位重要的美国女作家。《小妇人》形式上是一部家庭日志,生动地讲述了马奇家四姐妹的成长故事。由于其复杂的文化情景和背景,一个多世纪以来《小妇人》被以现实主义、女性主义及成长小说等多重视觉进行了解读。本文试图从超验主义视角解读这篇小说,并发掘该小说中体现出的超验主义思想。论文的第一章简略
德拉布尔小说中的自我指涉现象
作者: 王莹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白桦尺蛾》   《夏日鸟笼》   德拉布尔   自我指涉   《磨砺》  
描述: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是当今英国文坛炙手可热的人物。当后现代主义盛行之际,玛格丽特却因其现实主义小说而独树一帜。曾经在一次访问中,她说道:“我宁可尾随一个伟大的传统,也不愿站在一个新潮流的前头”(张中载,1997: 208)。直到现在,德拉布尔已经发表了十七部小说,十篇短篇故事,四个剧本,六本评论集,五部编著以及文章若干,在学术界享受相当的声望。作者在读过德拉布尔的小说之后发现,大多数德拉布尔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尤其是那些知识女性,都有高学历并且有着不错的工作。在这些主人公当中,年龄跨度从刚毕业的青年到已
奥斯丁小说的反讽特征
作者: 王甜   来源: 长江大学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反讽   情境反讽   奥斯丁   戏剧反讽   言语反讽  
描述: 奥斯丁是一位被誉为“可与莎士比亚平起平坐”的作家,尽管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她蛰居在一个属于自己的“两寸象牙塔”里,奥斯丁对生活的深邃洞悉却没有受到狭窄的生活圈子的影响,正是她作品的平淡与写实,加上细腻的笔锋,引人入胜的叙事技巧,使奥斯丁在盛行浪漫主义文风的英国文坛脱颖而出,以其理性的光芒、鲜活的人物形象以及智慧、幽默和讽刺,为充满了腻人的浪漫气息的英国文坛注入了清新的现实主义文风,在那些看似平淡的主题下,奥斯丁的高超的描写技术得以呈现,奥斯丁作品中的那些形形色色人物形象的喜剧性笑谈的背后,暗示了各种微妙的社会
女性镜像:新时期以来中国电影对女性身份的塑造
作者: 王彩云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女性镜像   镜像理论   女性身份   女性主义  
描述: 关于女性镜像有诸多的理解,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女性镜像,特指通过电影媒介所塑造出的带有独特社会文化内涵和历史阶段性特征的女性的视觉影像。电影在中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女性电影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女性形象的研究一直是电影批评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21世纪这个女性备受关注的“她世纪”,女性在社会地位、生活状态、人身权利等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改进,女性形象越来越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课题。近年来,各种研究方法如女性主义、叙事学、符号学、精神分析学等等都被运用到电影的研究中。然而对电影中女性的研究大多只停留在现象
唐代工笔仕女画与现代女性题材工笔画比较研究
作者: 王园园   来源: 苏州大学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唐代   女性题材   当代   仕女画  
描述: 唐朝是历史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繁荣时期,绘画艺术的发展同样处于鼎盛时期,唐代人物画的发展十分繁荣,尚无写意,故人物画都是工笔的形式。其中唐代工笔仕女画形成一定规模,以表现唐代上层社会女性形象为主要内容,以工整细致的线条、绚丽雅致的色彩为特征的工笔画形式的绘画种类,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是唐代人物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女性题材工笔画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的方式,仅从与女性相关的题材绘画这一小视角来观察唐代与当代在文化上的差异.通过对唐代仕女画的分析、归纳、整理,以及对政治体制、经济文化、美学思
抗争、职业前途与彷徨——从抗战前的女性题材电影出发研究当时的职业女性生存状况
作者: 王娟   来源: 上海大学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职业女性   女性职业   社会工作   职业意识   女性题材   有所助益   社会地位   市民生活   女性形象   时代女性   抗战前   电影   妇女解放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中国   现实问题   女子教育   艺术形式   女性解放思想   生存现状  
描述: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大多被禁锢在家庭里,很少有机会进入社会工作。少数的女性从业者也多是被生活所迫的底层社会女性,她们从事如帮佣、船户、织工、妓女等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中国的女性真正产生职业意识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女性解放思想的传播,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使得一部分女性进入职场成为可能。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由于其无可比拟的传播优势,而成为反映市民生活和文以载道的重要工具。女性形象本来就是各种艺术形式中所经常表现的,而反映职业女性的生活无疑又添加了一层近代化的色彩。那些带有女性关怀的编导们把
< 1 2 3 ... 21 22 23 ... 47 48 49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