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献类别分组
关键词
媒介对女性形象的偏构
作者: 夏婧   来源: 戏剧之家(上半月)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像理论   刻板印象   拟态环境   偏构  
描述: 本文主要是以我们日常接触的五种媒体平台为研究文本,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并用传播学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试图发现媒介对于女性形象的偏构及其危害,提出解决措施。
男性凝视中的电影类型学分析
作者: 高洁   来源: 电影新作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凝视   镜像理论   目光政治   精神分析  
描述: 本文借助精神分析理论在性别视野下重新审视电影文本结构及电影的审美过程,展现传统叙事电影提供视觉快感的原理,以此剖析男权主义意识形态尤其是男性的"凝视"对于类型片中的女性形象的影响和塑造,并结合实例进一步对于电影及其它视觉作品中的男性目光进行类型学的分析。
影子中的自我:《红字》的镜像理论解读
作者: 刘健   来源: 青年文学家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主体性建构中的他者   镜像理论   海丝特·白兰的重生   珠儿的新生  
描述: 19世纪的美国著名小说《红字》以其多义性和细致的心理描写著称于世,以往的评论视角多从作品的各类象征含义入手进行分析。在本文中,笔者以后现代理论中著名的"镜像理论"来分析其中两个重要女性人物,海丝特·白兰的重生与珠儿的新生,来探究这连个不朽的女性形象的内心成长。
爱情中不可承受之轻——谈玉卿嫂爱情悲剧的根源
作者: 车瑞   来源: 名作欣赏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像理论   恋母情结   酷儿   死的本能  
描述: 《玉卿嫂》是白先勇早期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它承续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同时又使玉卿嫂超越了传统女性形象。她既美丽、善良、温柔,又自私、专制、盲目,是她自己编织的牢笼窒息了她和庆生两人的爱情。交流的困境使两人在沉默中越走越远,容少爷的恋母情结和"酷儿"心理将两人的爱情进一步推向死亡,然而在他们背后,社会、文化他者才是三人悲剧命运的真正制造者。
“镜”中之“像”:对林白小说中女性自恋、同性之爱及其心理探究
作者: 徐若楠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恋   镜像理论   林白小说   同性之爱  
描述: 林白是当今文学最具有先锋性女作家之一,她以尖锐而执著的女性主义立场与姿态使其小说呈现鲜明的反男权传统的叛逆性,在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时,镜子不断被植入其中,营造了特殊的镜像世界。本文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出发,探析林白部分小说中女性在自恋和同性之爱上,表达出女性在现时男权语境的颠簸中,无处可说,欲脱不得的抑郁、自虐、自我陶醉等心理,揭示出女性生存的困境。
“镜”中之“像”:对林白小说中女性自恋\同性之爱及其心理探究
作者: 徐若楠   来源: 文教资料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自恋   镜像理论   林白小说   同性之爱  
描述: 林白是当今文学最具有先锋性女作家之一,她以尖锐而执著的女性主义立场与姿态使其小说呈现鲜明的反男权传统的叛逆性,在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时,镜子不断被植入其中,营造了特殊的镜像世界。本文从拉康的“镜像理论”出发,探析林白部分小说中女性在自恋和同性之爱上,表达出女性在现时男权语境的颠簸中,无处可说,欲脱不得的抑郁、自虐、自我陶醉等心理,揭示出女性生存的困境。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作者: 杨晓烨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像理论   欲望   女性  
描述: 本文运用拉康代表性的“镜像理论”,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电影聂隐娘中“镜”的意向进行分析,着重关注在影片中女性人物的生存困境和欲望寻觅,以及导演侯孝贤在本片中所寄托的精神理想和美学憧憬。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浅析电影《聂隐娘》中的女性镜像
作者: 杨晓烨   来源: 人间 年份: 2016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镜像理论   欲望   女性  
描述: 本文运用拉康代表性的“镜像理论”,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对电影聂隐娘中“镜”的意向进行分析,着重关注在影片中女性人物的生存困境和欲望寻觅,以及导演侯孝贤在本片中所寄托的精神理想和美学憧憬。
东西方文化碰撞下的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主题研究
作者: 高路   来源: 芒种 年份: 2015 文献类型 : 期刊 关键词: 美国华裔文学   镜像理论   身份寻求   女性文学主题  
描述: 美国华裔文学越来越受到当今学术界的重视,而本文正是对其女性文学的主题进行研究。与其他作品的研究方向不同,本研究拟对美国华裔女性作品当中的主题进行精神分析,结合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和心理学上的“矛盾情结”来进行剖析。这两个理论都属于精神范畴,也被广泛应用到文学研究之中。美国华裔女性具有复杂的双重身份,种族和性别使得她们在男权社会中的地位及身份无法简单定义。为了寻求自我,她们努力消除文化差异,力求在相互矛盾的种族世界中找寻自己的文化身份。
论金基德电影中女性形象的非宿命观
作者: 崔睿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年份: 2014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金基德   镜像理论   女性形象   宿命论  
描述: 金基德作为当代韩国电影史上的重量级人物,于2012年带着他的新作《圣殇》参加了第69届威尼斯电影节,一举拿下金狮奖的最高荣誉。至此,金基德的获奖记录打破了韩国在世界三大影节最高奖零入账的困境,也因此使金基德再次成为风口浪尖上的讨论焦点。悲惨的女性形象是金基德影片中不变的命题。借由拉康的镜像理论,我们可以更深层次的对于金基德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剖析,并探讨在其影片中对于女性形象宿命观的非必然性。目前,中国境内对于金基德的学术研究非常之少。一些国外的学术研究,尤其是韩国本国内对于金基德的研究也很少,而且相关韩
< 1 2
Rss订阅